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认知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生活中,人们是希望获得一致性的认知结果,然而,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结果也常会有差异。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思辨性较强的作文题。试题材料语言简短,联系生活实际,引人深思。材料先对“认知”的概念加以明确,指出认知是个体认知客观世界的意识活动,是我们认识人、事、物时对已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产生对人和事判断或理解,这一概念中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协调与统一。当客观世界映现在人的主观意识中时,人们需要通过主观的意识活动对信息予以加工,认知是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达成某种契合。接着,材料以一个转折复句建构思辨性,语义上形成了矛盾关系,一致性的认知结果与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差异形成矛盾,这也是思辨的所在。试题材料陈述了一个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强调了人们希望获得认知结果的一致性,但是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结果也会有差异。认知的本质是对世界的理解能力,认知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表面认识,更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想象。所以,一个人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和选择。这是考生应侧重思考的部分,考生可以据此深入思考: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的原因,这样的主观认知对生活的影响,我们当如何面对这样的生活现象。
【参考立意】
1.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2. 认知深度决定了人生高度;认知的差异创造了多彩世界。
3.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构思思路】
题目:求同存异,认而后知
引:由“致知在格物”联系试题材料,引出中心“求同存异,认而后知”。
议:认知是意识活动,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差异;差异存在,因为人与人格局立场背景不同。
联:生活中,人们希望着获得一致性的认知结果,这样的认知预期会产生积极效应。
结:求同存异迎来多彩世界。
求同存异,认而后知
温舒涵
早在千百年前,程朱理学就提出了“致知在格物”,提倡通过认知世间的事物来获得良知。然而,受格物的主体和对象的影响,所致之知也或同或异。深究其理,不难发现这是由“认知”的本质使然,因此,我们应求同存异,认而后知。
认知是一种意识活动。顾名思义,“认知”包括认识和感知两个步骤,即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所得的过程和结果,也是人区别于其它生物一个显著的特点。“当第一只古猿开始抬头仰望星空,就离人类解开宇宙奥秘的时候不远了。”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全面还是片面,认知都使事物在其本身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散和升华,为自然的世界蒙上了一层名为“个人”的色彩。正因如此,人们产生认知的过程和结果才各有千秋。
究其根本,认知的结果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格局、立场甚至所处背景都不尽相同。刘禅究竟是大智若愚还是胸无点墨,王安石变法究竟是有为之举还是无用之功,西欧的中世纪究竟是至暗时刻还是黎明前的曙光?小到一人事,大到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文明,都会存在无数个切入点供人分析和感知。而我们的立场影响了我们认知的角度,我们的格局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切入点的数量,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又为我们最终选择哪一个或几个切入点进入认知提供了一种冥冥中的导向。于是,认知的结果便如爆炸函数般疯长,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结果存在差异也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既如此,为何人们在生活中还总是希望着获得一致性的认知结果?“道不同,不相为谋”,反之,寻找一致的认知结果实际上是人们寻找认同和归属的过程。能在千万种结果中得出相同结论的人,其所在的层次、所持有的三观和其它一系列方面一定存在着绝大部分的共通之处。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前身是由一群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因对当时中国社会出路的一致的认知成果走到一起,又吸引了无数志同道合之人,于是星星之火造就了燎原之势。拥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归属感会让认知的层次达到更高的境界。
求同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这毕竟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我们还应该具有存异的格局和胸怀,正如一国两制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决策。在求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不断拓宽自己的格局和视野,以确保自己所求之同是正确的且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在存异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明辨哪些思想、哪些行为是不能容忍的,防止被其误导或影响。无论我们是如梵高般不被时人认可,还是如先驱者般被万人追随,都应保持自身的站位,杜绝“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同时警惕浮云蔽日,不偏不倚地求同存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长于此时,我们应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独特,珍惜寻寻觅觅而得的知己,求同存异,认而后知。
【优美语段】
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一个人所处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形成的观点也不尽一致,这很正常。遇到观点相同、灵魂相通的人,往往会令人欣喜;但遇到观点不一致的人,也值得借鉴和学习,同样令人欣喜,没有必要懊恼神伤。世界唯一不会变的就是这个世界随时都在变。我们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善于探索实践,提高新生事物的适应性。时刻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断寻找答案。要带着怀疑精神,带着对真实真相负责任的态度,敢于刨根问底。
2.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人的认知就像是一所监狱,思维常常被禁锢其中。因此,视野狭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形成认知局限。很多人之所以输在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看不透、看不深上,其根本原因就是认知能力差。因此,一个人的认知深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一个人的成长,也就是一个人的认知升级。
3.获得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不但使人可以选择好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可以使人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提升思想、提高能力、成就事业、辉煌人生,意义非凡。可以说,人的一生一直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一个有思想高度的人必定有着认知的深度,他们恪守良知,以良善之心行事,无愧于人生,无愧于良心;他们顺应天道,在奔腾不息的人生岁月里,进行着一场生命的奔赴;他们自我修炼,有着独立的思想和灵魂,不会被外在的东西裹挟,不会走进围观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