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文——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摘   2025-01-01 09:09   辽宁  
最新作文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脑、手机等文字录入设备广泛运用,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简单程序和口令。有人产生疑问:有了输入法,我们还有必要花气力去书写这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吗?

这段文字引出的话题意味深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句是有了输入法,我们还有必要花气力去书写这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吗?整体探讨的是汉字书写的方式及其利弊。其中用笔书写代表传统,输入法代表科技。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思考在当今社会汉字书写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对此,考生应认识到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其次,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书写能力是立足于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即使在信息化时代,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普及,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仍然不能完全依靠电子设备来完成所有书写任务。良好的书写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此外,汉字书写对于培养个人品质也有积极作用。书写需要耐心和专注,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专注力。同时,汉字书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笔画的练习,可以达到心手合一,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尽管输入法和电子设备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文字输入方式,但在传承文化、个人发展和品质培养方面,汉字的书写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因循守旧,拒绝以输入法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于传统书写与现代科技间寻求平衡不失为最佳之策。

写作时,可以就事论事,探讨传统书写的意义;也可以拓展开来,分析传统与科技的关系。如果选择前者,可以从汉字书写的文化意义(例如书法艺术),汉字书写对人思维能力的锻炼等角度进行思考;如果选择后者,可以思考科技给传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观点,选择合适的素材,条理清晰即可。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吴行汉字书写牵起的是文明赓续的纽带或尼赫鲁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的言论,论证汉字书写的重要价值。也可以立足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文字失语”“大学生不会写字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立意: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让传统书写技艺世代传承。

3.科技发展为传统文化的腾飞插上翅膀。
参考例文



汉字书写,意义非凡

来自网络

“它是兵家必争的霸主‘中原’,也是何尊上铭刻的‘中国’;它是河南方言中表示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中’,也是儒家推崇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

人类古文字文明中,为什么只有汉字能一直流传至今?汉字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毋庸置疑,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探其基因密码,增强文化自信,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读屏时代的来临,当我们尽情享受数字化便捷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汉字书写能力日益弱化。当下,“提笔忘字”愈发常见,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烂梗”也时不时“入侵”中小学校园,这显然不利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这关系的不仅仅是书写的问题,更是书写背后的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

汉字,何以育人?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见证了中华民族曲折辉煌的成长历史。

正如“中国”之“中”字的背后,是一部泱泱华夏的壮美史诗,每个汉字,都是一部厚重的中华文化发展史,它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都还保留着“我从哪里来”的印记——数千年前,我们的先祖从万象缤纷的大自然中概括出优美浑厚、纵横跌宕的线条,创造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汉字。当我们凝视着那一片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兽骨,仿佛还能看到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祭祀祈福的场景。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汉字历经风雨沧桑而不改其华的演变史,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祭祀信仰、年号姓氏、文学艺术、衣食住行等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汉字都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绵延不绝的历史脉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穿越时空,照亮未来。

汉字蕴含着民族性格,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体现。

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新的文字元素被纳入,以及外来词汇的引入和融合,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挑战,但始终保持其基本形态,彰显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精神;汉字的结构讲究穿插避让,疏密有间,这种对和谐美的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注重平衡的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以“和”字为例,左边是“禾”,表示庄稼,右边是“口”,表示人口,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守中致和、谦逊内省、胸怀天下的性格;又如“信”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说话要讲信用,体现了诚信为本的价值观……这些汉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承载着文化传播功能,发挥了连接世界的纽带作用。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标识。其数千年的发展史,诠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尤其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汉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绚丽瑰宝。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学习中文的热潮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规范汉字书写,为何重要?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任世界风云变幻,汉字,永远是我们民族巍然屹立的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灵魂。纵然身处数字浪潮,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心中有敬畏,笔下有山河。汉字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因此,规范汉字书写的深意,更在于让汉字的文化育人功能在书写中充分释放。相信,当我们满怀虔敬,郑重落笔的那一刻,历史的风烟与文化的河流就会从笔下奔涌,撞击,飞扬——让过去与未来在笔与纸的共舞中相拥相遇,让民族文化认同在一笔一画系成的纽带间闪闪发光。让每一次书写,每一个笔画,都成为我们对中华文化根脉的追溯与致敬!

以汉字书写之美,点亮文化强国之光。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做好五育融合文章,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和热爱,从“正身正心”到“立魂立人”,在规范书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身心素质、学习习惯、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力量,拓宽传播途径,将汉字的文化魅力充分打开,既有十足的专业含量,又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不仅知其形,更能晓其意,把博大精深的文化变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珍视汉字,传承汉字,端端正正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

来自网络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莫可阻挡。孙文高呼:“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信然!时代如此,“书者”亦是。

书者,中华书写、书法之谓也。运诸日常,乃书写;用诸艺术,乃书法。按乎史籍,书写盛行,书法亦昌;书写式微,书法亦颓。要言之,书写、书法昌茂之时,即为“书者”盛于日常之代;书写、书法颓微之时,即为“书者”衰于日常之代。

仓颉造字,文明薪传。蔡伦制纸,文化荣茂。汉字结构其形意,汉纸舒适其张纳,汉墨淋漓其情色,汉笔泼洒其精神。故在毫笔书写之古代,人们以形、意、神融契之,创造世界文明瑰宝之中华“书者”。纵然近现代西风东渐,硬笔书写盛行,国人亦得以毛笔技法融入其中,将传统中华“书者”秉承发挥。但,斯亦明日黄花罢!

审视近古代中华“书者”之盛衰,其要莫不在“适用”二字。适用于世,则荣;非适于世,则微。文房四宝于古、近代乃日常之物,故“书者”盛乃必然。又以古代科举极重“书者”,严限以正楷应制。唐“以书判取士”,非“楷法遒美”不得授官。明清阅卷,多以“书者”优而取。此风影响诸学,则是自蒙童始,规之以严格之“书者”训练,以求写得一手好字。加之中华“书者”涵毓数千百年,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基因,九州四海之内,擅“书者”莫不为人高看一眼,虽耕夫贩卒概莫能外。“书者”如此适用于世,焉得不盛?

然,俱往矣!世易时移,当今之世,乃“5G”、“无纸化”、“移动支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之高科技时代。植根于古老农耕文明之“书者”,其“适用”之环境已然消逝。“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转成温情脉脉之文化思忆。纸张手写,靡时耗材,颇难适用当世。纵然键盘与触屏,亦渐步“语音”替代之境。而盛世中国,正宏图“工业5.0”!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斯往矣!勿挽哉!

虽然,“书者”乃中华之国学,挽之不可,仍需珍存。一国之别于他国,实因其有别于他国之文化。国学即一国文化之血脉,须世代延绵而不可断绝。绝其国学者,乃无根之国,焉得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故为国运计,需秉传“书者”不渝。而文化之本,在于教育。于学校教育,规之以“书者”传授及考试,以养其“适用”之土壤;于社会教育,倡行中华“书者”,以扬其“适用”之风气。如此,“书者”庶几珍存也欤!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国之人,勉之哉!



安慧语文
蓦然回首,风萧萧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