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试题材料来自伟大领袖的著作中,有广阔的历史背景。伟人因时因事提出“读书”与“使用”的关系,明确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道理。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深读作文材料,体会试题材料的时代意义。作文材料首先用“是……也是……而且是”的关联词,承接着“读书”“使用”都是学习,“而且是”则更为强调“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换句话说,“使用”书本上的知识是更高级的学习。这句话旨在强调学习读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活动,使用书本里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更重要的学习活动。所以本题写作的关键就是探讨读书与学以致用的关系。此句话目的是告诫我们读书求知切莫拘泥于书本知识,要深入探索书中的真意和深意,打通书本知识世界与自己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得学到的知识为我所用,实现融会贯通,并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体现读书与致用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
1.读书贵在学以致用
2.读书与致用
3.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活学活用,方为大道
5.新知源学海,奋楫向未来
【参考例文】
读用贯通,应变自得
易钰翔
浮舟沧海路,笃学向未来。于历史烟尘中,一代伟人之谈至今振聋发聩:“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真哉其言,读书获知只是学习行为,而使用解难方可称作学以致用。故而,于百年机遇时,我辈青年自当读用贯通,应变自得。(开篇激荡:历史烟尘与百年机遇对举,联系材料,鲜明观点水到渠成。)
无庸讳言,妄谈假想但不读,空中楼阁——读书,博闻强识,灵观天下。(分论点一:深入解读,读书之用,深警透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人们学习的根本一步。读书获取知识、掌握道理,才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酌古斟今,瞻顾遗迹:韦编三绝、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铁杵成针……无数耳熟能详的事例都向我们阐释了读书获知的重要性。闭门造车,都自作聪明;向壁虚造,皆梦幻泡影。读书,开阔视野,拓宽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反对比,论证深刻)
更进一步,满腹经纶而不用,贻笑大方——使用,以行启智,马到成功。(分论点二:逻辑谨严,学贵使用,羚羊挂角)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读书仅是基础、是前提,使用才更重要、更关键。我们需以读践用、以用验读,做到读用合一、学以致用。自古洎今,“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早已融进我们的血脉。笃行致远、知易行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单单一纸空文;而从使用中体悟的,巍巍广袤无垠。广为人知,赵括“纸上谈兵”,只懂死读兵书,终落得长平之战坑杀40万士卒,身死国灭;王阳明“知行合一”,辅以行动,呈现使用的结果,才是真知。所以,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吾辈应摆脱象牙之塔,躬行亲践,读用贯通!(因古及今,说理详实)
任抒己见,拘泥形式却不变,枉曲直凑——应变,权通制胜,谁与争锋!(分论点三:读书不拘泥,知识需活用)
如何读书?怎样使用?(问句破题,引人深思)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当活学活用、随机应变。读书得法,才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灵活变通,才能在使用的时候升华读书之得。因而学以致用,莫执迷不悟,而要调动有如煜鬼之思,勘破假象、拨云去雾,将所读到的知识创新融合,应对到来的重重阻碍,走出璀璨人生!曾记否,戚继光深谙“变则通,通则达”的道理,在战斗中创造性地“彼来我往,短兵相接”,大破倭寇;徐阶师承“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脉,为官一任改阴谋为阳谋,摆平盗银危机、铲除矿霸势力!综上,切莫死板呆滞,读书、使用皆变通,恰似凰琤之音,沁人心脾。
如今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吾辈青年更要从生活入手,读后勤用、用时携变,蟾宫折桂、终凌绝顶!(联系时代背景,升华伟人之语的现代意义)
读万卷书,颖慧绝伦;使万次用,破茧化蝶;应万回变,六合翔谦!相信,读用贯通,明眸善睐;应变自得,巧笑嫣然。我们的明天,续不败神话;祖国的未来,凌常胜传奇!(结尾凝练,语句动人)
名师阅卷(55分)
思路借鉴:
题目:读用贯通,应变自得
总(第一段):由“历史烟尘”联系试题材料,关照时代背景,提出文章观点。
分论点一(第二至三段):论述“读书”之必要性——灵观天下。
分论点二(第四至五段):论述“使用”之意义所在——以行启智。
分论点三(第六至七段):论述“读书”“使用”均需权变。
总(第八至九段):联系现实,总结收束,升华主题。
【亮点借鉴】
文脉流畅,构思严谨。作者抓住“读书”与“使用”这两个关键词,开篇即明确论题 “读用贯通,应变自得”,主体部分分三层:先言“读书,博闻强识,灵观天下”,剖析说理,再言“使用,以行启智,马到成功”,分析问题,然后指出“应变,权通制胜,谁与争锋”解决问题,结尾简短,照应标题。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逻辑谨严,分论部分层层递进,有理有据。同时,特别注重修辞和句式的运用,对偶、比喻信手拈来,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使文章语言蕴藉,又富有音乐美。
[主题背诵:读书/使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开头结尾背诵】
开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思想也许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可是,书读的再多,如果不能将其融入生活实践,终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因此,我们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结尾:“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诚如斯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理应以扎实学识、坚强意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时代的画卷徐徐铺展,我们踔厉笃行,守正创新,一起向未来!
【金句背诵】 ①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②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⑤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王阳明
【文段背诵】
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知行合一并不是否认读书的重要性,相反,我们应该用读书的方式去涵养自身。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使我们能够在知识之海中探索未知,揭示真理。《劝学》之言凿凿,跂而望望矣,莫如登高博见,读书开阔视野,畅达心胸,能于静室观览天下;《师说》之语渺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自当以读书为要,读书如与智者交,能答疑解惑,厚积薄发,灵观天下。正因如此,孟子可以在孔子之后进一步发扬儒家学说,使其在浩如烟海的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吾辈青年应该在读书中不断精进自我,明善诚身。(《劝学》《师说》)
2.为何学习?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让无数古今文人骚客心潮澎湃。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少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与好友相约“相逢于华夏盛世时”,青年周恩来的铿锵誓言用穷尽一生去践行。由此可见,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民胞物与的情怀与家国一体的担当既是持续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学有所成的加速器。(《沁园春》)
3.收获新知,以读书为墨,学以致用,绘出心之弥坚、志之高远。看列星耀长空,感正气满乾坤:南仁东,以丰厚学识笃行于中国天眼的“一眼万年”;钟扬,不断探界,以孜孜不断的探索跨越知识的边界,探求真理笃行不倦;屠呦呦,诺奖摘桂,更是一种翻遍典籍,活学活用的学用结合,才寻得疗救疟疾之法。对于青年,学以致用才能担当大任,时代更迭,我辈要保持读书的热情,学以致用,同频于时代的“脉搏”。 (南仁东、钟扬、屠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