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风华】千年沧桑话庆云 | 金剑峰

文摘   2024-12-24 17:20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千年沧桑话庆云

作者:金剑峰




渊源流长


庆云禅寺位于泰兴市西郊,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

寺院为禅宗道场,法脉由浙江传入。北宋末年,宋室南逃,途径泰兴过江,曾于寺内驻足,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的优美传说。元至正年间,驸马都尉邑人蔡梦祥舍宅扩建庆云禅寺,寺院渐成名蓝。元末,泰州盐枭张士诚率部起义反元,攻克泰兴,曾驻足庆云禅寺,留下了“一笔点匾”的佳话。明初,朱元璋派大将徐达进兵泰兴,亦曾驻兵庆云,并在寺前栽有柏树。明嘉靖年间,庆云禅寺被道士侵占,万历二十六年,寺院回归佛门,并在县令陈继畴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重修。陈继畴以《庆云清梵》诗赋之,“庆云清梵”遂成泰兴四景之一。天启年间又经福建巡抚邑人朱一峰扩建,庆云禅寺遂再现辉煌。

清顺治年间,住持洪约禅师整葺庆云禅寺,朝廷赐“敕赐庆云禅寺”楠木匾额立于山门,现匾额仍存于寺院。续有具德弘礼禅师、醒热宗工禅师、仁庵济义禅师、能仁微旨禅师、硕揆原志禅师、雨山上思禅师、旦孚、德溥、宜泽、妙懋、真济、照潭等名僧先后住持庆云法席,承临济正宗,本三峰家法,相继修缮殿宇、开堂说法、从者如云。雍正初年,住持宜泽禅师建西竺庵;后旦孚禅师募修准提楼、千佛楼;乾隆四十五年至嘉庆十年,住持妙懋禅师募修钟鼓楼、定慧斋、普同塔院、崇福院。迨至光绪年间,在全寺120余亩的土地上,拥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大佛殿等建筑130余间,僧众百余人,另有下院法乳庵、宝莲庵和普同塔院。全寺黄墙黛瓦、古木参天,四周均为河水环抱,只有一石桥通入寺内,形成城中之城,庆云禅寺成为名闻大江南北的大丛林。

民国以来,履苇、慧真、智林等禅师相继住持庆云法席。1940年,泰兴沦陷后,伪十九师蔡鑫元部强占庆云禅寺为司令部,他们砍伐古木、毁坏僧房,佛门圣地被肆意践踏。1946年,国民党一百军刘光宇部将团部设在寺内,他们筑地堡暗道、防御工事,将寺内建筑设施损坏得百孔千疮。1946年夏秋之际,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的首战宣泰战役便在庆云禅寺进行了最激烈的战斗。国军100军刘光宇部最后依托庆云禅寺顽抗,寺内建筑弹痕累累,毁坏严重,这座凝聚着佛教文化艺术结晶的古刹,遭到很大破坏。解放后寺院仅剩方丈智林法师、其师慧真老和尚和其余三个老和尚艰难度日。文革中,寺院被占为他用。



高僧辈出


历史上,庆云禅寺高僧辈出,明末清初庆云禅寺为临济三峰宗之主要道场。杭州灵隐寺方丈具德弘礼禅师淮南弘法,庆云禅寺为其首开之地,住持庆云法席三年有余,随其学法之众七千多人,继后其法嗣硕揆原志禅师等高僧相继住持庆云。硕揆禅师是著名的禅宗高僧,住持庆云禅寺五年,后应杭州灵隐寺之请,移主灵隐方丈。硕揆禅师一生七座道场,修建寺院,开堂说法,度众无数,圆寂后朝廷赐谥号“净慧禅师”,他讲经开示的语录有十余卷收录在《大藏经》高僧语录栏内。住持雨山上思禅师,曾被康熙皇帝二次召见,赐御书“萧闲”二字,著有《雨山和尚语录》20卷,收入《嘉兴大藏经》,其中卷二、卷三为住庆云禅寺语录,为禅师所住六座丛林中说法最盛者。寺僧佛眉伭惺禅师,性情淡雅,学识渊博,擅长书法,史志称临摹颜真卿的《争座位贴》几可乱真,浙江人听到他的名声就来庆云寺请他去做了灵隐寺方丈。第十五代住持百泉德溥禅师有“诗僧”之称,有诗集《腰雪堂集》传世。第十七代住持妙懋禅师,十六岁便悟了前身剃发出家,他性情恬雅,所学甚广。世人称其“来去明白,真能了澈前后身者”。第二十代住持照潭和尚,曾传大戒于寺内,受戒者五百多人,他还邀名山大刹之高僧,于寺内开讲华严经,为期半年,每天有五六百人齐集大殿听讲教义,钟鼓长鸣、礼乐鼎沸。民国时期第二十三代住持履苇,是一位诗僧兼画家,因得扬州八怪之一莲溪和尚的衣钵,书画造诣颇深,两次在上海举办书画展,名闻画坛。他晚年的作品,则以枯木石竹专长,有板桥之风,杨启仁先生曾以对联赠之,联曰:“君有胸中千亩竹,谁续潭公六面碑。”



古刹新貌


改革开放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88年10月庆云禅寺被修复,并经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2004年寺院开始扩建。庆云禅寺现占地118亩,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琉璃殿、极乐殿、宾客楼、素斋馆、接引堂、三慧楼、塔院和老院落明清建筑群等组成。前部为石牌坊式山门,山门上“庆云禅寺”四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手书,两侧为门阙。天王殿高近17米,为北宋时期典型的双层楼阁式建筑风格,高鸱尾、大斗拱,古朴庄严;两侧为北宋建筑特色的钟楼和转轮藏,中间以复廊相连接,山门、钟楼、转轮藏横跨120余米,气势恢宏。两边八字墙上的“东阳古刹,西京宗风”联是清末著名历史学家、书法家、诗人朱铭盘为庆云禅寺撰书。

从天王殿往后豁然开朗,是一片1300余平方米大广场,广场的尽头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这就是庆云禅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大殿坐落于两层台基之上,高27米,面阔九开间,进深五开间,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仿北宋建筑风格,梭形柱、大斗栱、双重檐、庑殿顶、搓板脊、鱼尾鸱、棋盘格的天花、华丽的藻井无不显示出庄严、大气的北宋建筑风格的韵味。佛台上供奉三世佛铜像,整尊铜像高达10米,表面采用泥金和贴金工艺,圆满而庄严。殿内两侧为北宋风格的十八罗汉造像,采用传统的生漆脱胎彩绘工艺,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殿后为三大士造像,中间是观音菩萨、两侧是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别代表佛教的慈悲、智慧和行持,造像施以彩绘,精美而殊胜。大殿前部两侧分别是东西侧殿,用长廊分别和大殿以及天王殿两侧的钟鼓楼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四合院。

老院落为一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前殿和法堂为明万历年间修建,歇山抬梁式建筑风格。法堂的楹联出于高僧茗山法师之手,“国庆适逢四十年风调雨顺呈安定,慈云普荫三千界塔影钟声示色空”,巧妙地将“庆云”寺名隐于其中,且描绘了庆云禅寺的特有景观,书法精妙,高僧才情尽在其中。堂内上方正中的螺旋式斗八藻井造型优美、工艺复杂,在古建中遗存稀少,颇具艺术价值;法堂后的二层小楼为原唐代古刹广福律寺遗存的清代木构,后整体搬迁至此。

庆云禅寺东厢塔院内的法轮塔建于明末清初,僧人宝莲明慧禅师所修。只因宝莲和尚圆寂,法轮塔未能封顶。清康熙二年,乡绅季式祖再修法轮塔,但不知何因,仍没修成塔顶,季式祖在塔前立碑,碑书“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成为憾事。法轮塔是整个泰州地区唯一留存的古塔,围绕无顶的法轮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现已成为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雍正初年,庆云禅寺住持德溥禅师作《过法轮塔院》诗赞云:“城西问讯老僧家,咫尺名园隔水斜。满院烟浮孤塔影,数群鸥泛一溪沙。春风次第争新草,山色朦胧亲晚霞。好共徘徊高塔下,闲持茗碗对梅花。”1995年,市政府帮助修缮法轮塔,增添了塔顶,2016年又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炮火轰掉的两层复原,法轮塔在历经三百余年后方得完工,成就了一篇现实版的古今传奇。

寺内还藏有明代铁钟,清顺治年“敕赐庆云禅寺”楠木匾,乾隆《大藏经》,清刻本《硕揆禅师语录》以及明清石刻等文物。

目前庆云禅寺有僧众10余人,严持戒律,学修精进,为广大信众所依止。寺院住持仁进法师每星期都给大众授课,传授佛陀的教化和智慧。寺院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佛事和共修活动,如:梁皇法会、浴佛法会、盂兰盆会、地藏法会、水陆法会、共修活动等。2004年以寺院僧众为核心,成立了“泰兴市佛教慈善功德会”后更名为“泰兴市庆云慈善会”,现有会员3000余人,二十余年来筹资400余万元,救助了5000多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放生了大量野生动物。同时弘扬佛教文化,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随着泰兴近年来佛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寺院的原有格局已满足不了广大信众的需要。2004年11月22日,泰兴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庆云禅寺新规划,恢复庆云禅寺鼎盛时期的规模。2015年10月新大雄宝殿竣工,10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庆云禅寺大殿落成佛像开光暨仁进法师升座庆典”,庆云禅寺翻开了新的一页。建成后的庆云禅寺将集佛法研修、佛事活动、文化传播、社会公益、文物保护等功能为一体,为泰兴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金剑峰1977年2月出生,毕业于江苏理工大学(现江苏大学)。中级社工师、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一级体育指导员、国家二级裁判员、国家武术段位5段、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兴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济川街道慈善社工站站长。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泰州市级和泰兴市级官媒上发表相关非遗的文章及推广视频,参与编撰《江苏佛教通史•泰州卷》、泰兴历史文化丛书《泰兴佛教文化》(已出版)。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