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爱心馒头
作者:王志敏
没有多久就要到春节了,老家泰兴也有做年馒头的习俗。馒头寓意团团圆圆,也是送亲戚朋友的“过年礼”。
为了感谢专家们的义举,我就给老家的妈妈打电话:妈妈,想办法帮我做点老酵萝卜丝馒头吧!一年了,这么多的医疗专家,无怨无悔的帮助我们,帮了很多的人,要答谢答谢。人多,送其他东西也送不起,就每人送点馒头吧,也是个心意。
妈妈问:要做多少?
我算了算,六百个医生,一人送十个馒头,就七千个,聊表心意吧。我这里经费一直困难,心到,大家都能理解!
妈妈说:一定要谢!我还种了十多亩粮食,米啊、花生啊,家里都有,需要的话,一起带过去送人。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感恩!
妈妈快七十的人了,还是硬撑着种着十多亩的农田。我的一个要求,妈妈用心了!
虽然天气寒冷,年迈的妈妈立刻召集村里十多位妇女忙碌起来。老家人都知道,做馒头是个苦活儿,还是个技术活儿,不当心,也许这批馒头就会发酸或者发黄。馅儿要好,酵也要发的好。
妈妈满村去找自家养的猪,她说:医生,是高档人,不能马虎。杀了一头猪,肉也不让用机器绞,一定要自己用刀剁。
刨萝卜丝,工作量就大了。妈妈说,不要去菜场买水萝卜(大白萝卜),要到农家田里去挖麻萝卜,这种萝卜刨出的丝儿,香。大蒜也得用自家田里长的。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做馒头活动,在老家开始了。
熬糯米粥,下老酵引子,发酵,和面,刨萝卜丝,剁肉,准备柴火。老爸来电话说:你派了个任务,你妈几天睡不好觉,全村都被发动了。特别是发酵的时候,借了十个酵面缸发酵面,一字排的放在灶后的草堆旁,睡觉的被子都被用上了,两床杯子一个缸,要捂,天冷,不捂发得就慢。你妈几乎就是睡在灶边,一个晚上要起来几次,看看酵面发的情况。从来没看到她如此用心!
后来,听说有一缸酵面,没发好,做出的馒头有些酸,妈妈老伤心了。一个劲的嘟囔:老了,不中用了,没做好,全部留家里自己吃吧,可惜了这么好的馅儿。
馒头做好了,放在竹匾子里凉透,爹爹十个一装袋,然后装箱,妈妈还特别叮嘱,不要压坏。送到长途车站,请司机帮忙带到南京。司机听说是带给义诊医生的,很是激动:我今天居然也沾光,跟着做了个好事,运费算我的!
妈妈在家继续的张罗着做馒头,六七千个馒头,她们要忙好几天。南京这里也忙碌起来了。六百个医生,六百份馒头。邮寄费要将近一万,本来经费就困难,邮寄肯定不行。消息发到义工群里,不到二十分钟,八十多个义工报名:我们抽时间帮忙送!
小王姑娘感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这样的场面,谁在现场都无法控制情绪!
长途车站,义工在那里等着家乡来的大客车。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在南京的各大医院,我们的义工们在忙碌着、奔波着。送到各个科室,送到每一位延陵荟医生的手上。赶着饭期,有的抓着一个面包,有的就着一份盒饭。馒头,没有谁舍得吃上一个,虽然,车子里弥漫着老酵的香味。
他们知道,这是妈妈的味道!一个小小的馒头,像一颗颗爱心,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这是送给我们最可爱的人一点小小心意!
王志敏,1971年出生,大学本科。延陵荟公益创始人,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常委,民建江苏省会员,南京市雨花台区新联会会长,南京市(政协)智库联盟顾问,南京邮电大学MPA行业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市雨花台区行风监督员,江苏省女子监狱执法督导员,企业公益战略倡导者。获得个人和集体荣誉若干,多次被《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公众号、学习强国 、《华人时刊》、《新华日报》、《南京统战》、交汇点新闻、《挚友》、《雨花文史》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