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年往事拾趣
作者:贾岳
图片选自网络
跨过新年,很快就过春节了。毫无疑问,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老家这里还有个必不可少的事,就是做馒头。
当然,孩子们对大人的事并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压岁钱,新衣服,时尚玩具等。这倒使我想起我儿时过新年的情境。
奶奶的压岁钱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已年逾花甲的奶奶年轻时守寡,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没有收入来源。儿女们孝敬的零花钱她从不舍得花,压在枕头下,主要是过年包红包给孙辈。
那时因为家庭条件所限,儿女又多,父母备了新衣裳,一般不会再给压岁钱了。因此,我们就指望奶奶的红包呢。其实也不多,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从二角,五角到一元吧。
我那时正上幼儿园,是开始懂得花钱的年岁。拿到奶奶的压岁钱后,虽然妈妈叮嘱不许乱花,但小心眼儿也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偷偷用几分钱买糖吃,甜甜嘴。再买点文具用品报告一下,当然还会死乞白赖的让妈妈同意看一场电影。
有时候,当要求不能满足,我会请出奶奶说情。一般情况下还是有效的,但如果是在幼儿园犯了错,让爸妈知道了,谁讲都不行。轻则训斥一下,重则手心上挨两下,这些都还行,就怕妈妈把兜里的鉛角子没收了。其实,妈妈也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过后还是会返还的。
说真的,我的童年是得到奶奶不少关怀的,压岁钱只是她怜爱的一种方式,也是在那个年代印象尤深的,我至今铭记于心。
妈妈缝的新衣裳
过春节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大人都穿新衣裳,既是图个吉利,也是对自己一年辛苦的最直观慰劳吧。
当然更别说孩子了,他们是爸妈最先优待的对象。我家也不例外,临近春节,虽然妈妈工作很忙,那时还频频加班加点,但只要有一点空闲,妈妈都会坐到桌边,裁剪我们的新衣。
妈妈打小擅长针线活,这对一个儿女较多,经济条件又不太好的家庭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初孩子的衣服都是用针缝制,小件的还好,大件的太费时了,妈妈经常要赶做到深夜。爸爸心疼,就挤出家庭开支和加班费买了一台缝纫机,这样机和手配合,用时大大减少。
妈妈做的衣服平整舒适,加之她会刺绣,在衣服上为我们点缀点小花样,我们穿出去非但不土气,还被同学赞叹。
妈妈很辛苦,随着成长我们越来越懂事,都看在眼里。那时老家有个说法“新老大,旧老二,补补搭搭给老三”,其实就是老大穿过的,可以改一下给弟弟妹妹穿,这样节省了开支。所以也有过年时不是崭新的衣服,但经过妈妈的巧手,也变得跟新的差不多了。我们也没有意见,反而很感激妈妈。
直到我们大了,有孩子了,妈妈还时不时动手做点小玩意送我们,比如枕套,门帘,还有孩子的围兜等等,直到离去。我回忆到的都是浓浓的爱,深深的情。
爸爸做的弹弓叉
我前不久偶尔在手机商城看到卖弹弓的商家,什么铝合金的龙胆弹弓,扁皮弹弓,奔驰弹弓等等,有的科技含量还不低,幸好我也看到了橡皮筋弹弓,我儿时的玩伴。
巧合的是刚刚在学唱抖音上疯传的新疆歌者狼戈的《苹果香》,歌词里有一句“儿时的万花筒里有野鸽在飞翔,这让我想起二哥和他心爱的弹弓叉”,无形中更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们的儿时,课余生活单调,哪像后来的孩子好玩的东西太多。进入冬天,女孩子跳跳橡皮筋,单脚爬地上的格子。男孩子“斗鸡”,回家后玩弹弓。
我爸爸也替我做了一支,其实很简易。用刀把一块木头削成Y形,再用箍桶的粗铁丝弯两个羊角圈固定到木梢上。再把细的皮筋首尾相连到一定长度,做成两根,一头绕在两边铁丝上,另一头固定到一小块裹石子用的车胎皮上,拉起来成等腰三角形。
一支弹弓叉,四季可玩。特别有趣的是夏季打知了,放寒假了,打冰凌,打河冰。遇到雪天,几个邻里小友一起到树林或竹园里打雪仗,用弹弓打积雪的枝条,枝条一晃,一大片雪落下来,躲不及就是一头的雪,欢笑声不断。
记忆中的故事还有很多,何况每个孩子的经历和爱好也不尽相同,我只是拎出几个给我更多欢乐,更多温馨的说说。
一晃数十载过去,不说我的奶奶,就是爸爸妈妈也已作古。如今我也当了爷爷,看到时代发展,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也十分欣慰。但回想小儿时光,尤其是过年,仍觉得幸福无比。哪怕是那么的简单,甚至枯燥,我的内心一点不觉委屈。
贾岳,泰兴黄桥人,喜文弄墨,诗文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