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风华】吴贻芳的教育人生 | 赵华杰

文摘   2024-12-18 17:19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吴贻芳的教育人生

作者:赵华杰


“名师一代风云震,树蕙滋蘭誉杏坛 。砥砺留芳天地颂,金陵得意后生欢。”这是书法家言恭达先生为南京吴贻芳纪念馆题写的诗作《吴贻芳赞》。 吴贻芳,江苏泰兴人,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1月26日出 生在湖北武昌她祖父吴宝俭的寓所里,父亲吴守训当过湖北几个县的牙厘局长,代理过当阳知县,母亲朱诗阁浙江杭州大家闺秀。吴贻芳的高祖吴士珪清朝嘉庆初年从安徽休宁迁居江苏泰兴,在县城置有前后三进的宅院,大门面对鼓楼北大街,后门通向县家汪和义渡局路。曾祖父吴存义、祖父吴宝俭均归葬于泰兴东门外姚家庄,父亲吴守训葬在泰兴西门插桥祖茔,所以,吴贻芳一直视泰兴为她的祖籍。

花季少女时吴贻芳的家庭屡遭不幸,其父兄先后投江自溺,不久母亲和姐姐又相继故去,她痛感人生的无奈 。在二姨夫陈叔通的开导和资助下,吴贻芳以悲励志奋发苦读,1919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当年受聘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英语教员后兼英语部主任 。1921 年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布莱克到北平参访,吴贻芳担任翻译,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次年被推荐赴美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上海黄浦江码头分别时,二姨夫陈叔通给她两句赠言,一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二学成之日当归来报效国家,吴贻芳默默铭记在心。

晚清时期,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办了不少教会学校,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教育权 。1928 年时年 35岁的吴贻芳被金陵女子大学校董会聘任为该校首任中国校长,吴贻芳在金陵女子大学执掌校务长达23年之久,她呕心沥血将这所教会学校打造成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培养了一批知识渊博极具献身精神的高端人才,如何贻贞、张素我、胡秀英、李果珍、吴玉清、鲍蕙荪、皇甫玉珊、郑小瑛、葛佶等等。她们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熠熠生辉,她们在教育、艺 术、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是对吴贻芳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


1945年,吴贻芳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签名



吴贻芳锐意进行教育改革,她提出全人格教育理念,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教育融为一体,她实施弹性学制以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她腾出办公楼部分空间给学生提供谈心场所,在金陵女子大学试卷发下去无需教师随堂监考,人人自律从无作弊,其学风之正堪称典范。她谆谆告诫她的学生“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还要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和社会造福。”吴贻芳终身未嫁,她把自己嫁给了毕生挚爱的教 育事业无怨无悔,诚如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先生所言,像她这样精干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难怪当时教育界有“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之说。

吴贻芳身处社会大变革的年代,立志献身教育,她的爱国情怀和参政能力也深得社会各界好评,民望极高,但从不贪恋政治光环 。1938年,她以无党派人士身份进入国民参政会参政议事,曾当选为主席团主席。1943年,她参加和晏阳初、桂质廷、陈源、李卓敏、吴景超六人教授团赴美宣传中国的抗战 。1945 年,她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身穿丝质旗袍,戴一副金丝眼镜,梳着中国式发髻,庄重典雅,气质非凡,一席发言语惊四座,她的签名永远留在《联合国宪章》这份历史文献上,吴贻芳为了和平与民主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

吴贻芳倾心教育事业,却两次拒绝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一次 1946  2 月,吴贻芳忙于金陵女子大学从成都回迁南京的校务途经重庆转机时,宋美龄奉蒋介石之命加上司徒雷登的推荐要她出任教育部长,她婉言谢绝 。一次是 1949 年初,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 何应钦组阁,何与张治中相约到金陵女子大学邀请吴贻芳担任教育部长,她再次拒绝,真实内心世界是一系列历史事实让她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本质。她拒接宋美龄的电话,退回送上门的赴台湾的机票,留在南京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老教育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务,还要出席一些国际会议,公务十分繁忙,她一往情深关心教育事业。1955年,她撰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全 面负责》,强调教师的责任是“教人 ”而不仅仅是“教书”,如果所教的学 生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教师的耻辱。1983年,她为《幼儿 教育》杂志创刊号撰文呼吁重视学前教育,幼儿处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是关系到未来的大事。


吴贻芳纪念馆

1979  4 月,吴贻芳荣获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颁发的  “和平与智慧女神奖”,此行恰逢金陵女子大学首届学生毕业60 周年, 校友们相聚一堂,吴贻芳深情回忆,六十年来有四件事情令她永志不忘:一是“五四 ”运动爆发,身为学生会会长,她带领全校同学走上街头投入这场伟大的运动 。二是在密歇根大学读书时,澳大利亚总理来校演讲,说中国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她义愤填膺连夜写文章予以驳斥。三是抗战爆发,金陵女子大学被迫西迁成都华西坝,目睹骨肉同胞被日机轰炸惨不忍睹,内心极度痛苦,如果国家强大,人民哪会遭此蹂躏 。四是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开国大典,听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记忆。

晚年吴贻芳一直考虑将金陵女子大学这段历史写成文字,她是金陵女子大学风雨兼程的见证人。1982 年吴贻芳因病在苏州住院疗养,她邀请学生朱绮(时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作助手,完成了《金陵女子大学四十年》的撰稿,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吴贻芳的教育思想值得研究,培养健全人格造福社会是她的办学观,全面发展博专兼顾是她的人才观,尊重差异以生为本是她的学生观,“厚生”二字的校训是她教育思想的核心。

1983年11月13日,金陵女子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国内外校友回母 校小礼堂联谊,气氛热烈感人 。第二天,大家来到吴贻芳在傅厚岗15号的住所,学生司徒珠奉领队之命向老校长行传统的跪拜礼,吴贻芳端出家乡名点黄桥烧饼给大家品尝,满堂欢声笑语 。九十高龄的吴贻芳曾致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建议在南师大增设金陵女子学院,老人不鹜声华,衰年依然有梦。

吴贻芳还是创设新中国教师节的提案人之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她深信这一传统必将传承下去发扬光大。1985年 11月10日,吴贻芳走完她漫长的人生,安详地合上双眼,党和人民给了她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桂冠,她自谦自己只是一名教师 。跨越了太多的人生沟壑,吴贻芳心静如水,遵照她生前遗嘱,骨灰由表弟陈嘉撒入滔滔长江。


展览资料

吴贻芳逝世后,旅美金陵女子大学校友会筹集资金将她的故居修 缮一新,白墙青瓦,古朴雅致,一座汉白玉雕像立在庭院之中,目光睿智表情娴淑而慈祥 。同时,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华夏图书馆原老校长办公室设《贻芳纪念馆》,后迁至金陵女子学院办公区。2002年南师大成立百年华诞之际又新建了《贻芳园纪念馆》,由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励先(吴贻芳的姨侄女)无偿设计,系统介绍吴贻芳的业绩,此馆成为民进会史教育基地和南京市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贻芳一生追求真理,忠诚教育,专心致志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人类和平事业贡献卓 著。在抗日烽火中,她把人格修炼与拯救民族危难糅合起来,极大地振奋了金陵女子大学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国际舞台上,她慷慨陈词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正义和尊严;在内战旋涡里,她正气凛然坚决不与国民党同流合污,不愧为女中豪杰。

阅读近代史上这位杰出的女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一生,我深深感悟到泰兴乃教育之乡的丰富内涵 。泰兴崇文重教的风气浓厚,名人见诸经传者数以百计,泰兴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教育为本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吴贻芳鞠躬尽瘁为近代我国高等女子教育奋斗终生的动人事迹,无疑是对教育之乡的最好的解读,吴贻芳是泰兴的骄傲。


  

     赵华杰1942年出生,江苏泰兴人。泰兴市卫生局退休干部,业余文史爱好者。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