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城门习家村,位于新干县城南,属新干县金川镇塘头村委会辖区,习氏定居繁衍于此至今已有877年(1133始)的历史,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祖籍地。全村古树葱郁、民风淳朴、文风兴盛,现有住户30户,人口150余人。
据《习氏族谱》记载,华城门习家村始祖习文德,善福幼子,业儒,博古好诗,歌咏不掇,世称诗士,游淦城路见其山水秀丽,于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遂卜居于华城门习家村,为华城门习家村一世祖焉。习永盛在(1882年)由于战乱及灾荒从河南邓洲习营村迀往陝西富平习家庄。
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
在淡村定居下来后,全家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仲勋祖父还挑着货郎担赶集串乡挣钱补贴家用,终因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在富平城郊的圣佛寺塔下,被埋在附近的乱坟场内。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外当兵的大伯回到家乡,给了家里一锭银两接济,加之祖母及仲勋父亲、叔父日夜辛勤劳作,家境才有所改善。不久,仲勋父亲和叔父这两房子女陆续降生,仲勋为习家迁至富平淡村后的第三代长孙。仲勋的父亲于1928年40岁时病故,母亲柴氏也在次年去世,年仅35岁。苦难的家史对仲勋一生产生极大影响。“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他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
新干县境,先秦时期,为上淦。秦朝,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建县。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设南部都尉驻淦,分管郡南诸县。五代十国,天佑七年(910年),在新干县设都制置使驻淦,辖吉水、新喻、丰城三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析崇学乡,与高安县的建安、修德两乡,合置清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间,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梁红玉均驻淦练兵习武,屯兵设防。元代,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曾升县为州。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28个都,分置峡江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新淦,管辖南昌、新建、进贤、安义、高安、丰城、清江八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改属吉安专区;1957年改县名为新干,属吉安地区。
新干县华城门村的习氏先祖是江西省新余市欧里镇的白梅村,是东晋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习凿齿的故里,他的后人有一支迁徙到峡江再到新干,有“天下习姓在江西,江西习姓在白梅”之说。每年的清明节,全国和全省各地的习姓同宗都会派代表来白梅祭祖,达500人之多。
又据江西峡江县习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习有毅18代孙习思敬从峡江县湖洲花门楼迁至河南省南阳府邓县(今邓州市)西堰子老营(习营村)定居,被尊为当地习氏知祖。清光绪2年(1876年),习思敬第15代孙习永盛带妻子儿女逃荒到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附近的南堡子暂居,1882年前后又迁至陕西富平县淡村乡中合村。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是迁至陕西富平后出生的第一代,是河南邓州习营始祖习思敬的第17代孙,是江西峡江湖洲村习有毅35代孙。
峡江县与新干线相邻,新余也与新干县相邻,历史上相互的区划和归属有重叠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如江西高安和奉新对华林胡氏祖居地存在一些分歧一样,在民间,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此处不做断定,既由参照官方的说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