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隐庵公传》记载:“乡之幽谷,为高、奉二邑之通衢,前后十里无旅店。当盛夏肩摩者暴行烈日中,焦肤灼体,如火焚原。公见而悯之,立亭以息其身,设茶以解其渴。亭之左右,更砌石路各六十余丈。又虑其不可以久也,为置附近腴租四十石付寺僧,作长久烹茶、修理之费。”
胡达可,号隐庵,明末同安乡(今赤岸镇沿里村)人。幽谷院是明洪武年间在华林山下奉新同安乡的一座寺院(同治版《奉新县志》卷4寺观第70页)。幽谷院位于六尺桥去稻田村的茶马古道边,即今日奉新县赤岸镇狮石村上车组后山,是六尺桥古道的下一站,过六尺桥~奉新江上~店下~上车~大源~徐坊~东田~稻田村~苦竹铺~渣村铺~。。。。如今,青石板路仍然历历在目,隐没在乱草中。近日,奉新县的乡土文化爱好者张资根亲身考证了一下,发布了此视频,确定这个事迹属实。
有奉新人闵钺在《幽谷茶亭碑记》中记载:“新吴迤南,为楚粤关道,山环人稀,舟楫之所不通往来者,率劳悴于贩负,每朱夏酷日,势如焚林,徒旅暴行途中,津竭于内,热灼于外,一身如大火聚。此时无水以润之,樾荫以息之,岂惟人受煎熬,而身中暍横夭者亦有矣。”“爰购田寺左,鸠工垒土,构亭于上,囗周飞层,朱髹甃石,阔若干尺,深若干尺,四徽侠之以砖,亭中列凳,可坐数十人,亭之南北路皆培塍墁石,各数十余丈,而施茶如故。”
胡达可后面又将凉亭进行了升级改造,可以容纳几十个人休息,可见当年这条古茶马道之兴盛。胡达可年老后,想到将来不在世了谁来管这个事情?“吾在吾任之,吾后谁任之?”于是“复,慨然捐金,购近寺之田不硗(肥田),而常获者三十石,契约悉付幽谷常住”。他买了附近的田,估计每年有30石的粮食,他把契约交给了寺院。“每年完纳税粮之羡,可贮为买茶之用,今而后吾忧其庶几释焉。”
闵钺评价:“嗟乎!胡君乡党自好之士,能以人之渴为己渴,复为经画久远而不倦不吝也。如此,虽在一隅一事,而以推之天下,使人人如胡君,则世界出烈炽而沃清凉,其福岂有量哉!”
古代的高安先祖们如果想抄近路去湖南、湖北,又不携带很重的东西,比如说出门做个手艺活技术活,比如裁缝、冶炼、补锅等等的,或着就是出外务工或者走亲访友,卖点茶叶,都会选择六尺桥这条近路,就是在奉新九仙铺那边三县交界处有段青石台阶上下坡,所以不好走独轮车,不方便携带重货,比走宜丰~铜鼓去湖南,要近到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路程吧。
幽谷院位置
黄庭坚的老家在修水,他往来南昌常过九仙铺走奉新的官道,如果他去高安,就到渣村铺时右拐朝华林山方向走,经过上车余家幽谷院,经过六尺桥到庙前上官道,经团山寺~富楼幸家~今狮子岭公园~高安西门。修水县的余氏迁到奉新县车坪余家,后来发展成奉新的大姓,走的也是这条路线。
1084年,苏东坡从河南汝州来高安看望受到他牵连贬职为高安监盐酒税的苏辙,他从湖北阳新县坐船,顺幕阜山脉的富水河逆流而上到达修水境内,不过,他在修水和黄庭坚见过面后,并没有直接来奉新,转身去了铜鼓的带溪村,看望理学家胡安鼎。带溪村是在铜鼓修水奉新三县交界附近。苏轼在带溪很开心,大概是住了一晚,他继续赶路去高安,他从铜鼓走茶马道进入奉新的百丈山百丈铺(开始转官道)~甘坊铺~上富铺~冶城铺~罗坊铺~村头铺~渣村铺,此处分叉,直走去南昌,苏轼选择右拐走茶马道到稻田村。如果苏轼先去看弟弟,就走稻田村~东田~徐坊丁家~大源里~上车余家(幽谷院)~上港村店(殿)上~江上~六尺桥~湾溪~前峯~庙前~转官道到团山寺~富楼幸家~今狮子岭公园~高安西门。如果苏轼先去华林书院,就从稻田村的(华林山西面)上大获岭到书院,从南面下山到雷家~江上~六尺桥~。。
有关苏轼在高安奉新铜鼓的事迹,可以参考 “唐宋八大家,三个是冤家,” 苏轼的铜鼓、奉新、高安之行始末
欢迎与高安姓氏家族有渊源的朋友入群,共同交流史志及研究家谱,说史志,溯家源,找古村,论播迁,谋乡土文化振兴# 拒绝推销。(为保障正群的良好交流秩序,避免广告推销者等人进正群骚扰,特以先入此群作为过渡,以作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