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之长,在于情长!农耕社会,交通不便,当村人告别父母妻子,到一个陌生的远方,前路不知何处,分别不知多久,此后,或许亡故在外,或许他日再归时,亲人已不在世了。生离死别,对于高安的大量外迁先人来说,都已化成了谱上的血泪,多少人客死路途,多少人出走后再与故乡没有联系,祖籍地的谱上只有′商外不详′。他们的子孙在湖南湖北,在云贵川,在全国各处。江右商帮,用八百年的脚步,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迁移史,却无缘在正史中被铭记,只有藏在谱里。
长亭,就是路亭,茶亭,是高安祖先们最熟悉的地方。
古代的旱路,分驿道和茶马道,驿道即官道,可以过马车,由官府修建,停歇的地方叫驿站,供路过的公务员歇息,供邮政人员换马,久之,驿站边上也慢慢有了饭庄、商铺,客栈,为寻常百姓和商人提供服务,日久成村。茶马道也叫商道,算是近道,常要翻山越岭,甚至有的地段没有村子,所以,渴死、饿死在路上的有之,混乱年代被土匪杀死的有之。与驿道相比,茶马道宽度一般是人行宽,有的善人会在路上铺青石,避免行人路滑难行。
无论驿道还是茶马道,官府会在一些地段筹钱建个路亭(茶亭),也为收商税。也有一些善人会筹建,比如华林胡氏就在高安去修水的奉新上车余家建了一个。高安先祖们当年走过的六尺桥古道曾经多么热闹,华林山胡达可在幽谷院边捐建了凉亭供他们歇息
路亭在江西古代很普遍,不但为路人提供歇息、避雨、解渴之处,也是过去古道上计量距离的一个刻度。所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就是以此为依据。时代的变迁,现存的路亭所剩无几,作用大多为放置农具的场所,却依然是江西乡间一道独特的风景!从乡间田野的路亭,到深山老林的凉亭,再到全球各地的万寿宫,足以见证江西对于农户,雅客,商帮的关怀。它和赣派古建筑、万寿宫、江西书院、路亭、凉亭一道,组成了江西在古代历史上,红遍一千多年的文明实物佐证。
寻根之路,虽然迷茫,却总有人竭尽全力的在探寻,这本身就是一种中华民族对根的执念精神,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