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颇具江南水乡之韵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而标志性建筑中和塔、藏经阁和显密圆通殿,更是见证了百年以来,荣园的风雨飘摇,几经沧桑。新中国成立后,李氏后裔将荣园捐献给国家,1951年7月1日,修整一新的荣园重新对外开放,更名为“人民公园”,195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园名,这是他为中国公园的唯一题字。
见证园林变迁 厚植人民情怀
《天津日报》 张照东
161年,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一座公园见证了中国园林的变迁,深深种植下“人民公园为人民”的建设理念,她就是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徽州道29号的人民公园,天津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私家园林。
公园,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这个词汇是舶来品,因为在清末以前的园林,无论是官方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供特定人群使用,几乎不对普通民众开放,缺少“公共”含义的园林,也不能称其为公园,更不是“人民的公园”。
明清以来,私人园林兴起。人民公园的前身就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盐商李春城于1863年兴建的荣园。国破山河碎,无论是官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不能独善其身。先是日寇占领,荣园由盛变衰,随后是国民党砍伐园内珍贵树木,挖沟掘壕,荣园逐渐荒芜。新中国成立后,李氏后人意识到,只有国运兴,园林才兴,园林交给国家手里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于是主动将荣园捐献给国家。
1951年7月1日,修缮一新的荣园向人民群众开放,并更名为“人民公园”。这不仅是简单名称上发生变化,也是园林身份性质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园林由私变公,由私人园林成为人民的公园,公园获得新生,将这所私家园林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
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提供的休闲生活也代表了当地群众当时生活水准,关乎着百姓的幸福指数。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公园建成并对公众开放,让全国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公园,品尝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因此很多公园以“人民”命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余座以“人民”命名的公园。在众多人民公园中,唯有天津的人民公园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这是他为中国公园的唯一题字,这是天津人民公园和天津所有公园的荣光。
洗尽铅华,历久弥新。历经多次提升改造的人民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
天津受开埠影响,是国内较早引进现代意义上“公园”的城市。如今“人民”二字已经走出公园,蕴含在天津公园建设乃至整座城市的建设理念中: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美好。通过高质量推进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让城镇居民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天津通过对原有公园提升改造、开发建设新公园,见缝插针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座座“口袋公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目前天津全市已拥有三百余家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公园,成为美丽津城、绿色津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天津都市频道今天 14:40,
《绿满津城》带您阅读人民公园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