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 |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需求研究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4.16.014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3年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4%,为健康中国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与潜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及能力参与社会,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身心健康的改善。积极老龄化被视为国家重要战略,其中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国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中等,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对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研究仅量表总分划分积极老龄化水平,忽视了个体特异性,且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护理需求特点的梳理分析,忽视了老年护理需求对特征积极老龄化水平的导向及预测作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profileanalysis,LPA)以个体特征为中心,为深入探讨人群特征与异质性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采用LPA探讨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类别特征,明确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究积极老龄化的不同类别与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关系,为护理人员制订科学可行的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个体化干预策略提供参考。1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为105.00(100.00,110.00)分,处于中等水平,高于李宏洁等的研究。分析原因可能与城乡发展差异有关,即农村存在养老活动较单一且积极老龄化理念宣传不足等现象。在维度得分上,自理能力维度得分均值最高,与李梓君等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是本研究中60~70岁社区老年人占半数,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导致总体自理能力较好。社区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动态变化,重视老年人的意见与诉求,并给予个性化帮助,协助各机构开展多样化社区娱乐与志愿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逐步提升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本研究通过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3种不同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类别,即“低积极老龄化型”“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证明了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存在异质性。“低积极老龄化型”社区老年人占38.1%,该类别社区老年人以年龄>80岁、小学及以下学历、月收入<2000元为主要特征,此类老年人常面临高龄导致的患病风险增加、身体机能与认知的连续性衰退,且缺乏学历与收入的有效支撑,可能导致老年人不容易理解与坚持有利于积极老龄化的活动。社区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低积极老龄化型”老年人,契合积极老龄化的内涵对其进行整体干预,推动营造“尊老爱老”的老年护理环境,创建老年友好的社区氛围。“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社区老年人占比最高(51.6%),此类型老年人以年龄60~70岁、初中学历、月收入>3000元为主要特征,往往对积极老龄化抱有矛盾态度,接受新事物态度积极,但潜意识里可能认为自己已被社会淘汰,若不加以引导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社区护理人员应对此类老年人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以正向心态迎接老龄社会带来的挑战,在社会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参与度。“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老年人(10.3%)以年龄<80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月收入>3000元为主要特征,该类老年人多学历较高,养老资金较为充裕,对自身健康状况较为重视,且愿意通过参与多元化社会活动丰富养老生活。社区护理人员可引导此类老年人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等多元化的方式,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丰富养老生活,满足自身养老需求。1.3 低龄、高学历、高月收入的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积极老龄化型”社区老年人相比,年龄在60~70岁的社区老年人更容易归属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OR=2.862,P=0.005),分析原因是此阶段老年人刚脱离工作岗位,初步迈入老龄化阶段,社会参与融合度较好,处于正向老化态度形成的关键阶段。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倾向于“低积极老龄化型”,与吴凡等研究结果相似。有研究证实,文化程度是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导致积极老龄化水平较低。月收入<2000元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低积极老龄化型”。可能是因为低收入的老年人更易经历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承受较大心理压力而影响自身积极老龄化水平。社区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低学历、低收入水平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变化,对其给予较多关心与帮助,制订精细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1.4 护理需求是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分型的重要预测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发展与贡献需求低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低积极老龄化型”,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即老年人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可以缓解其心理孤独等问题,有利于成功老龄化。与“低积极老龄化型”社区老年人相比,生活照料与居住环境需求高、精神与心理支持需求高、人际沟通与健康知识需求高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提示改善老年人养老环境、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扩大老年人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是改善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可开展护士主导的“医社联动”模式,通过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合作,以老年人视角共同构建“适老、健康、无障碍”的养老环境,增加有效精神心理服务的供给,坚持定期开展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知识讲座,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策略。与“低积极老龄化型”社区老年人相比,保护与安全需求低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可能是因为目前中国养老政策的完善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已基本满足大多数社区老年人对保护与安全的需求。健康监测需求低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说明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老年人本身已具备较好的自我预防性健康行为。另外,本研究发现专科护理需求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提示社区老年人对专科护理越来越重视。社区护理人员应完善老年护理需求评估体系,动态监测老年人专科护理需求变化,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支持与护理服务;同时,加强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广度与深度,逐步提升社区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2 小结
我国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可分为“低积极老龄化型”“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和“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3种类别,年龄、学历、月收入、护理需求是不同剖面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类型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低积极老龄化型”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社区老年人,动态监测其护理需求并给予及时、针对性干预;鼓励“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老年人做好榜样力量,保持积极老龄化热情。本调查对象仅涉及青岛市老年人,今后可开展多地区调查并增加纵向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了解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增加对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关注。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护理;积极老龄化;护理需求;潜在剖面分析;问卷调查参考文献:郭晓菡,祝凯,黄霞,等.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需求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16): 2014-2020.
我们因护理相识
我们以热爱相聚
一起探索和成长
“医路漫长,我们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