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第115期|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文摘   2024-11-16 12:01   浙江  

分享 | 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护理学杂志




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 终末阶段,再住院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费用高,已成 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青年慢性心 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患病率有所增加。中青年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罹患慢性心衰后,个人生活 自理能力、家庭角色的实现,工作发展及社会交往等 都受到强烈冲击,有社会隔离的风险,严重影响 其身心健康和预后。

1 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Berkman-Syme社交网络指数(Berkman-SymeSocialNetworkIndex,BSSNI),存在无意义焦虑量表(AnxietyMeasureoftheExistentialMeaninglessnessScale,EMS-A),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Brief2-WaySocialSupportScale,Brief2-WaySSS)。


2 讨论


1.中青年慢性心衰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慢性心衰患者社会融合程度Ⅳ级占18.24%,低于Sarma等用相同工具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Ⅳ级占33.37%)及Chang等报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Ⅳ级占21.84%)。刘玉娟等发现,慢性心衰患者社会隔离水平较高。分析原因,一方面,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严重阶段,病程迁延,预后差,患者症状负担较重,疲乏、气促、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发生率高且严重程度较重,体力活动受限,重返工作岗位、休闲活动及社会关系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社会参与意愿降低;另一方面,中青年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罹患慢性心衰后,心理问题较老年群体更突出,容易出现社交退缩,社会参与减少,社会功能减退,难以融入正常生活。

2.年轻患者社会融合程度低,病程短的患者社会融合程度高本研究发现,与年龄45~59岁患者相比,18~<31岁患者的社会融合程度更低,与王燕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18~<31岁的患者更年轻,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大多为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罹患心衰后对其学业、工作、社会功能的冲击会更大,因而倾向于采用消极方式应对疾病,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社交退缩等,社会融合困难。提示在关注中青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社会融合问题时,可聚焦更年轻的群体,引导患者自我调节,排解消极情绪,提升其自我表露水平,并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回归正常生活。

3.合并症指数为轻度、左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好本研究显示合并症指数为轻度的患者较中度的社会融合程度更好,与安嬿的研究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与社会融合的评估内容包括社会组织参与、朋友数量有关。研究发现,慢病共存患者会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合并疾病较少、病情相对不复杂的患者会更积极参与社区、医院等机构组织的活动,也会与病友交流患病体验,这都有利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促进社会融合。

4.减轻存在无意义焦虑水平,可促进患者社会融合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会有一种寻找生命意义的内在倾向,若发现自己不能创造意义则会引发焦虑。本研究中,患者存在无意义焦虑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发现存在无意义焦虑越重,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越低。究其原因,慢性心衰病程长,病情反复,难以根治,中青年患者重返工作较难。而对于中青年患者来说,工作岗位不仅仅意味着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与社会持续性互动,既能促进患者自身的发展,又能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中青年罹患心衰后,个人成就感和对社会的归属感会受到冲击,容易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刻意回避与家人、朋友的交往,其社会融合的主动性降低。
5.加强家庭关怀、双向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社会融合本研究中,患者的家庭关怀指数呈中等水平,同时发现家庭关怀指数越高,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越好,与尹艳茹等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患者家庭关怀指数越高,意味着家庭氛围越好,其在家庭中感受到的被关心、被支持的程度越高。Jung等认为,社会融合的内涵之一就是患者在家庭、朋友中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国外研究发现,不良的家庭关系、家庭冲突会对癌症患儿产生负面影响,出现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降低了社会参与积极性。护航模型也认为个体在不同护航轨道上社会关系的分布及数量受家庭亲密关系的影响。



3 结论


中青年慢性心衰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低,亟待引起高度关注。18~<31岁、左室射血分数≤40%、存在无意义焦虑重、家庭关怀指数低、双向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低,病程<12个月、合并症指数为轻度的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高。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早期评估与筛查,及时开展临床干预,以促进患者的社会融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研究仅进行了横断面调查,且未就社会融合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后续可开展质性研究,深入剖析和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患者的社会融合现象,挖掘影响患者社会融合的因素;探索社会融合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中青年慢性心衰患者健康照护领域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参考文献:申文佳,梁爽,吕昊霖,等. 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护理学杂志, 2024, 39 (21): 35-40.




END

关于我们

我们因护理相识

我们以热爱相聚

一起探索和成长

“医路漫长,我们双向奔赴”



护理小白编辑部
Share Together,Grow Together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