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 | 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4.18.014
1 讨论
1.1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分布及发展不平衡
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在发表时间、地区分布、研究场所、研究类型上分布不平衡。2013年和2018年各发表了1篇,2020年开始,文献发表量增多,2020年发表了3篇,2021年发表了3篇,2022年发表了2篇;加拿大的文献发表量最多,共5篇,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各1篇;研究场所包括门诊治疗室、疫苗接种中心、放射科等10个场所,各1篇;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研究为主。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研究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拿大从2013年至2021年发表了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1篇类实验研究,涉及急诊科、手术室、血液科或肿瘤科门诊、传染病门诊、儿童医院共5个场所,而其他国家仅在近年才开始发表相关研究。目前,关于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可能逐渐增多。建议未来在更多临床科室、社区诊所等场所应用智能机器人进行疼痛干预,积极开展质性研究,以深入了解儿科患者及其家长、医护人员的态度和体验,并借鉴相关研究经验,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的应用及发展。
1.2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分散注意力为主,功能较少且相似
本研究中,10篇文献均采用了分散注意力策略,仅1篇文献同时采用了共情智能机器人进行疼痛干预,通过与儿科患者对话实现疼痛共情。这种差异可能与目前人工智能对话系统普遍缺乏情感交互功能有关,而分散注意力作为一种常用的疼痛干预方法具有易实施的优点,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被广泛应用。纳入文献中,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共4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语音交互和肢体动作演示,具备面部表情变化和触觉识别功能的研究各1项。目前,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较少且相似。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丰富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探索智能机器人共情对话系统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以创造更贴近人类互动的干预方式。
1.3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智能机器人的干预方案具有多样性,但缺乏个性化
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智能机器人的干预方案具有多样性,干预措施包括问答式对话、呼吸练习、娱乐、言语鼓励4个类别,其中问答式对话内容包括向儿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询问年龄及姓名、谈论与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等,干预措施丰富多样。在纳入的10篇文献中,干预时长最短为3min,最长为11min,干预时长不统一,且跨度较大,这可能与儿科患者接受的有创操作持续时长不同有关。2项研究根据儿科患者的恐惧水平、性别、兴趣等调整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如智能机器人向处于焦虑状态的儿科患者讲述冒险故事,若该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则继续为其进行舞蹈表演。未来研究,应注重儿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明确疼痛干预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1.4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可行性较好,但疼痛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可行性较好,家长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高,儿科患者及其家长均接受此干预方法。但对于儿科患者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有争异,在纳入的10项研究中,5项研究结果显示,与非智能机器人干预相比,使用智能机器人能缓解儿科患者的疼痛程度,但3项研究表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智能机器人对儿科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改善负性情绪方面,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智能机器人有助于减轻儿科患者苦恼、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目前,关于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研究,样本量较少,均采用量表评分的方式进行干预效果评价,可能存在偏倚,未来研究应增加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性评价指标,从生理学角度探讨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效果。
2 小结
本研究对智能机器人在儿科患者疼痛干预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功能、干预前准备内容、干预措施、干预时长、结局指标、干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智能机器人有助于改善儿科患者的负性情绪,但对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尚存争议。建议今后在丰富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增强人机互动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干预,并增加生理性评价指标进一步验证其应用效果。
END
关于我们
我们因护理相识
我们以热爱相聚
一起探索和成长
“医路漫长,我们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