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不上班也有钱,来看看我的家庭财务规划

财富   2024-12-02 17:34   广东  

今天的文章,是来自我的读者,一个40岁的姐姐的亲身经历~真实故事里的力量,我被激励了,也分享给大家。全文如下:

轩姐邀请我分享如何提前规划,以便在40岁时不依赖工作。起初我感到不安,因为我只是幸运地抓住了互联网行业的机遇,让我在中年时有了更多选择和底气。不过,我最终被轩姐的话打动了: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你只是给了大家看到一种活法

是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我是如何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敢于主动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的?非金融出身的我,在理财过程中踩过什么坑?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些经历。

1

我最早意识到需要去规划着用钱,是因为我妈的亲姐,就是我的姨妈。姨妈年轻时下岗后做火锅和宾馆生意,乘着时代的东风+个人努力,生意做的很不错,2002年我去她店里玩,每日流水能达到4000元,一个月就是12万,曾经买下三层楼做店铺。

但是2010年之后,生意没那么好做了,加上她离婚了和丈夫各自发展,居然加入了微商,收入下滑很严重。

因为她之前很能赚钱,所以花钱一直很大手大脚,没留下钱,又因为离婚打官司把房子都卖了,不得不跟女儿女婿住,后来又因为受不了就租了个廉租房,从三层楼的物业过渡到廉租房,我想想都很心疼。

最近她说想要在县城买个房子,找我妈借15万,因为这个姨妈一直性格上很豪爽,我很喜欢她,她在高点时也帮我过我们家,所以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她的经历对我金钱观的影响很大,人一生的赚钱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如果你抓住了,那你可能会迅速的积累财富,就像我姨妈在90年代下岗创业;但是守财也同样重要,不然财富来得快去得快,要有风险意识和规划意识,才可能从容的老去。

2

但是我当时还只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只是有了朦胧的“需要理财”意识,并没有付诸太多行动,甚至错过了一个可能重大影响我人生的致富机会。

当然我有很多理由,确实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或者像轩姐说的“工作上的三瓜两枣兢兢业业,个人资产的大决定糊里糊涂”。

2014年,我腾讯工作三年,当时跟风开了港股账户,不知不觉放了近70万港币在里面,现在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决定,如果我当时在腾讯570(1拆5前)all in的话......

童话故事并没有发生,因为我犯了两个错误:

(1)作为股市小白不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对长期价值投资、仓位管理等毫无概念。纯跟风开通账户,工作一忙也不思考,就那么放着...... 对的,我tm就这么放着。现在想想很可笑,为了腾讯开户,却一直不看不学不买......

(2)家庭资金分散:没有短钱、长钱的全局分配观念,导致全分散在股市空仓和活期里。股市错过可能是不幸也可能是幸运,但是那可是定存利率能>4.5%的时代呀,我全部放在不到1%的活期里,我现在都不理解自己当时在想啥……

突然有段时间,我发现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议论腾讯股票的起飞,看着我的账户傻傻的就是现金,我猛然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跟自己说我不能这样了。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投资意识差的时候,就疯狂看书《投资的常识》(推荐)《穷爸爸富爸爸》《置身事外》《穷查理》《芒格》《巴菲特》等。

知识很多,但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是让我更加认清人性,意识到要先学会控制欲望;然后勤恳工作攒钱,认真规划理财;再去修炼自己,去承接时代不知道什么时候给你的一份运气。

3

具体的来说,我做了这些改变:

一、内心定位转变,把自己当做家庭的“CFO”。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吐槽:“我老婆居然把钱全放在了活期!存定期一年也有几万的利息啊!”家里有人管钱,并不等于家庭有CFO,家庭CFO其实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角色,需要自己学习新的资讯、有全局的家庭规划、有较强的风险意识、提高家庭的风险防御能力。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家的长期资金规划,虽然我不是财务出身,但是我做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规划,并根据不同家庭发展阶段去调整。

我想作为一个家庭的CFO,只要你表现出足够强的“业务素质”,家里人就自然会放心把钱交给你管理。“财政大权”不是争来的,而是自己努力“挣来的”。

二、存钱,规律存钱,强制规律存钱!!!

存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苛待自己,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用一句鸡汤的话说“让将来的你,感谢今天的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时都知道:成绩不重要,学习习惯更重要。因为父母心里清楚,习惯好了,成绩就不会差。理财是一样的,不管钱多钱少,首先让自己养成存钱的习惯!

曾经我也爱乱买东西,换季丢的东西都要用几个麻袋装。直到我看到这句话:“人不是被消费什么而定义,而是被创作的东西所定义。”我才开始反思自己好像掉入了消费陷阱里的。

消费的快乐转瞬即逝,而存钱带来的满足感是持续的内啡肽,量变到质变会让你真实的感受到,节省每一笔不必要的开销,都能为你的未来带来更大的自由。

为了激励自己存钱,我会用app记下我的每一笔收入和开支,这样时不时就打开看一下“这个月花了多少?这个月还剩多少?”看到app里显示自己还剩不少时,心里有一种“小松鼠储存了更多粮食过冬”的安全感。

三、根据家庭不同阶段,规划好家里的活钱、中钱和长钱,提高家庭风险抵抗能力

我每个季度会更新一次家庭的财务报表,下图这是我上个季度的。可以看到长钱储备已经占据了我家大头,因为我认为人生风险最集中的其实并不是你最能赚钱的45岁以前,而是不太能赚钱的45岁以后。

但是我现在家庭的风险也很直观,有50%资产依赖公司期权,自选股还占了10%,尤其是私募。所以我之后会逐渐的退出高风险股票,转长线稳健收益的产品中去,这也是我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人生阶段难度选择。

另外,为了抵抗家庭风险,按照《投资的常识》里的原则,我严格执行最重要的三条:准备应急资金、务必购买保险、避免信用卡债务。

其中家庭保障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买保险。十年来我陆陆续续配置了一些,带给我最大的变化,更有底气,因为你对未知的变化不再那么恐惧了。

现在普通人现在最高的债务就是房贷,我身边有些朋友的房贷杠杆真的拉爆,家庭2/3拿去还房贷,而我一直是保守派,但我要求自己房贷时间不超过15,我不要在我要追求自由的四十多岁追求第二人生阶段时还要背负房贷。

而且为了满足居住需求,我也会考虑租房而不是买房的形式。

2012年,我在上海外环和中环内买了第一套房,2020年因为小孩读书,准备在中环附近再买一套。当时很纠结,应该去置换追求大豪新?还是只解决具体需求拿个中等门票即可?以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完全可以去换一套大的。

但是我没有,我只贷款了一个人公积金就能完全cover住的钱,然后把自己的两套房都出租,租一套我需要拼尽全力买但能轻松租的房子,家具全换上了喜欢的风格。

这几年的房价行情惨不忍睹,但我的体感还好,第一套房仍比入手时涨了3倍,而且早就还清了贷款,现在对外出租着。第二套房子虽然比较小,但因为是成熟的市中心,而且我买的时候当时没有学区溢价,所以价格还比较坚挺。

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我一个普通、但是又不普通的“家庭CFO”的一点经验。

说我不普通,是因为我是幸运的,我赶上了比如腾讯这种互联网大厂、2012年房产升值这种时代红利;

说我普通,是我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所有普通人会面临的生活、育儿、养老的开支,我一个也躲不过。

所以虽然赶上了时代红利,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生活,认认真真的赚钱,老老实实的攒钱,努力去做财务规划,才是过上自己想过生活的唯一途径。

我也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的努力,让我在38岁辞职时,仍然可以过得很舒展、很怡然,面对未来的变化也并不太慌张。

希望下一个10年,我有更多的好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


Jonna轩姐
生活、职场、保险、理财分享~全是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