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
一切知识都是徒劳的,
所有工作都是虚空的,
——纪伯伦
前两周的随笔,
看 见
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 王生一
台风“贝碧嘉”说来真来了,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在天地间肆无忌惮地旋转,顿时风雨大作,将白天和黑夜搅在了一起,混成了忧愁的灰,天地之间成了雾蒙蒙的一片。期待的中秋月亮,早已在混沌中破碎了,沉入天空之海,无论如何也打捞不到它的月光。
在我的记忆里,虽说每年中秋都不完美,但像这样糟的,是第一次见。我凝视着窗外的狂风暴雨,心也蒙上了层层阴影。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两人,房间里静得出奇,细闻却忽觉得有轻轻的叹息声,我不敢去打扰妈妈,唯一能陪伴我的,只有眼前的作业。爸爸现在还在医院里,陪着病房里的爷爷。爷爷前几天因为没控制好饮食,血糖激增,住进了医院。爷爷本就是一个重症患者,没想到刚从化疗的医院里走出来,这又扭头走进了治糖尿病的医院。姥爷的状况也不尽人意,五年前,也是中秋节,在一轮明月的相伴下,载着姥爷的汽车从我们这里开向了东北,从此就再也没怎么见面了。那时他的身体还算健朗,但很快便急转直下了,腿瘸了,脑子也糊涂了。我没有钱,也不会赚钱,我不会治病,也不懂如何让天空放晴。想到这些,心里徒增了厚厚的悲哀。
也许我该像古代文人墨客那样,举起酒杯,借酒消去这份愁苦。空寂的家中,我与谁对饮呢?“举杯邀明月”吗?但“月”被这狂风暴雨淹没在了哪里呢?这酒敬给谁呢?我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数落着……
敬知识与书籍。知识会让我变强,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是它高高地举起了我,助力我可以爬上由血、汗、钱,由无数黯淡的灵魂,所堆起来的高山。书籍,将我的精神与思维,撕裂、重组、融合、锻造,用简练的线条炼出一个更加坚定的我。
敬朋友。朋友赋予了我丰富的精神生活,就像上油画,将我从单一的生活线稿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没有他们,我只不过还是一幅中世纪的素描罢了。
敬忧愁。你可以说没有忧愁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但没有忧愁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人生。从懂事起,忧愁如影随形,但正是这些忧愁的存在,锤炼了我们的思考力和成长力。
敬家人和未来。因为家人的给予,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血浓于水,尽管会有青春期的磕磕碰碰,但感激永远在心里。祈愿爷爷和姥爷早日康复,和我们一起继续走向美好的未来。
新发现,来之不易
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 黄彭唯
古往今来,世上出现了无数新的事物,有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些是人间的能工巧匠。这样看来,发现和创造新事物似乎真的很简单,可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明代的万户研究烟花火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莱特兄弟造飞机时,光是测试发动机就有上百次。
由此可见,新发现,新创造,总是来之不易的。我虽然没有做出这样大的贡献,但也切切实实在生活中有着来之不易的新发现。
上星期,刚开学一周的我们,就迎来了第一次数学测试。当考试的预备铃响起,好似刚跑完1000米的自己,条件反射似的反胃,难受,倒不是怕考试,只是这声音,听起来总会让我精神紧绷。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不久,考试正式开始,老师娴熟地数起了试卷,纸张翻动的声音让一些同学倒吸一口冷气,我内心原本调整好的平静的小湖也翻涌了起来,湖水撞击着我的心,发出“咚咚”“怦怦”的声响。
终于拿到了试卷,像机关枪进行扫射一般,我先把卷面“扫”读了一遍,就开始快速地“下笔如有神”了。不到三十分种时间,选择、填空和计算题就被我解决了,我长舒一口气,却提醒自己不能松懈,刚才攻打的只是一些“小城邦”而已,而现在我要面对的却是反面的那几个“大帝国”。此时的我哪里像是做试卷,这里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古战场,手中的笔像一杆长枪,我依靠它带我一步步“杀”出重围,就在我准备庆幸已经过五关斩六将之时,“敌方”突然杀出一员“猛将”,那是一道函数图像与四边形结合的问题,我的大脑瞬间出现了短路现象,原本挥舞自如的手中的“长枪”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对手,双方就这样面红耳赤地对峙起来。
僵持久了,我不觉抓耳挠腮起来,无比紧张,我在脑海里无数次回望老师曾在课堂上教我们战胜它的“战略战术”,而现在大脑却一片空白。望着钟表上的时间,一分一秒都转变为针尖走过的漫漫长路,实在不行,我一定要有自己的新发现,“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就在战场快被逆转之时,突然,刚才被我抓掉的头发丝正横在我的疆场“草稿纸”上,“这条线”连起了两个图形的各一个点,我的眼前一亮,“长枪”终于再次挥舞了起来,试着将另外两个对应点连接起来,这样一来,我便惊喜地发现,我居然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然后顺着这个图形,很快又有了的发现,这是我对这类题型从未有过的思考,只见这时,我的“长枪”向前突刺,接着左右横劈,终于将“敌方的刺头猛将”斩于马下。
我悠悠地坐直身子,看着试卷上我“驰骋”的过程和连线,心中胜利的喜悦也在这一瞬间悄然绽放。
两个孩子的文章写得很真诚,读来为之感动,读来忍俊不禁。究其原因:
第一让生活走进作文。
第二让自己走进作文。
第三让自我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走进作文。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