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训练营第四天| 满满的干货+深深的情怀,学习愈发汹涌

文摘   2024-08-09 23:09   陕西  










时光寂静缓慢,

老师们注视着前方,

努力不偏离方向,

就像夏日的玫瑰次第开放。


培训进入第四天,

老师们愈发沉浸课堂,

王君老师把属于生命的一切放在心上,

把知识、理念、思想,

把生命拔节的规律,

把岁月的一朝一夕,

都融入一节节寻常又极不寻常的课堂,

听得老师们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培训感言从第一天的七千多字,

到今天的近三万字,

心中涌动的语文的潮水,

涤荡着心灵,

只等九月开启绽放。







践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打通用教材文本教学的单篇思维厚障壁

89日,聆听了王君老师执教的《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范进中举><孔乙己><窃读记>群文阅读》《这么不爽的人生,我们敢不敢悟——<江雪>等作品联读》,周元斌老师执教的《承君子之风,做美德少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陈海波老师执教的《奔赴一场精神的突围——<诗词三首>教学》,他们都在众多的文本当中找到一个联结的点,打通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独立,践行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也启发着我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打破只能单篇教学的思维厚障壁。


一、群文教学,要有打通文本之间的联结

在此之前,我对“群文阅读”理解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2篇以上文本内容的教学。也仅仅是从字面上去认识“群文”。通过老师们的课,我才意识到“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明显的联系点,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进行比较思辨,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从“一篇”到“一个学习语料群”,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阅读量,教师还可以就文本当中存在的共通之处,找准联结点,创设出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去思辨文本和文本之间不同和相同之处,这样就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篇的束缚,也能够适应新教材当中单元文本篇目之间、甚至是不同学期的教材之间的联系,冲破单篇教学的禁锢。周元斌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就设置了学习任务“快速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叶圣陶先生为什么是躬行君子”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支架“躬行君子,叶圣陶先生做到了,你看________”以及学习的范例,随后又带着学生挺进第二个学习任务“快速阅读《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用简要语言说说谁是躬行君子?为什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分析这三篇文章当中人物身上的“君子”特质。这就是找到文本当中的联结,然后打通文本之间的壁垒,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进行任务群学习。这让我明白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内涵,顿时让我有了牛刀小试的想法,愿意去尝试着做。


二、群文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

王君老师执教的《这么不爽的人生,我们敢不敢悟——<江雪>等作品联读》,带着学生去思辨,辩翻译、辩歌唱、辩图画。王君老师一点都不担心学生会读不懂《江雪》的英译版,更不担心学生读不懂课外的古诗词、文言文,就这么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去进行思辨,去谈论自己的理解。在课堂的推进中,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愈发地有辩证性,在作答中能够越说越多。


陈海波老师执教的《奔赴一场精神的突围——<诗词三首>教学》从三首诗词作中的共同点“酒”入手,引导学生以此为契机,比读三首作品的不同之处,去对话诗人的故事、对话诗人的困境;之后再带领着学生去联读,找到三首作品的相同之处,打通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到文本教学的人文涵养。这样的语文课,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只负责引导,课堂亲切而又自然,真挚而又坦率,让语文的人文性回归到原点,又高于原点。


三、群文阅读,要跳脱出教师自身的掌控欲

从这几堂课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群文阅读”要改变我们对于课堂掌控的欲望,不要总是去想拿捏自己的课堂着,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在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大胆地发表看法和理解。让“群文阅读”达成对孩子精神丰盈和海量信息获取的价值。


语文教学的探索,相信只要在路上,我们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来自二元八次方程组的符丁太老师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课堂

——听王君老师示范课《老王》

为什么我的课堂总是那么沉闷不堪?几天的听课下来,慢慢地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和困扰。之前我总把原因怪罪于学生的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其实啊,真是错怪学生了。今天看来,课堂没有创新,缺少变化才是根本原因。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如果没有创新、变化,必然是一潭死水。没有变,怎可能抓住学生的眼?


王君老师说,高明的作者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变化是创作的灵魂,自然也是授课的灵魂。


于变化中求新。王君老师是这样切入老王的,老王活命不易!体制——家庭——身体——社会,构成了老王的生命底色,就是老王悲剧之伤。但这四个环节的设计,却完全不同。体制之伤,王君老师以背景出示,当年荒唐的历史直接呈现。为后面做好铺垫。家庭之伤,则重点品读,在杨绛沉定简洁,平平淡淡的文字背后,通过个生的试读,感受,第一人称的演读,老师和学生对话,比较演读,让学生慢慢地,稳稳地走近老王。身体之伤,通过创造性演读,让学生模仿扮演看客"。又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评价,感受那个社会的薄凉。课堂就在学生渐入佳境的演读中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沉浸。在声音变化中,王君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心。带着这一颗颗悲悯之心,去感受,去发现。


第二个板块的学习,变中出新,直击会场每一个人的灵魂,将课堂自然而然推至高潮。谈杨绛先生的时候,学习方式王君老师完全放手,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辩论的方式,对杨绛内心是否心安"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再一次走入文本,进一步体察到了杨绛先生人格的高贵!


我想变中求新,只是语文课堂之变的起点,初级之道。好课的内核一定还离不开更深层的灵魂深处的共鸣。跟着王君老师一起,向着光,向着远方……

——来自二元八次方程组 樊进老师


第四天的培训是一场群文教学的学习盛宴,在一次次的名师课堂里,我充分体会到了王君老师这几天反复强调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可以杂糅的,只要所有教学内容聚焦于教学目标,且内容之间有逻辑,那么课就基本成型了。(王老师的原话记不清了,只能提炼精要。)因此,我在群文教学《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一课里,看到了一字立骨的影子(千古一骂,千古一____,最后给变身。板书实在精妙!);看到了板块式教学缜密的逻辑链(从经典文本里的穷凶极恶型、调戏玩弄型、冷漠不助型语言暴力到现实生活中的幸灾乐祸型语言暴力);看到了文本细读的咀嚼法(如关注同类重复信息、关注段落层次等,引导学生深挖文字背后的深意)。


然而,不管是怎样的教学形式或活动,王君老师时刻用她的言行给我们所有人做出了非常好的教学示范,那就是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来教。在师生对演千古一骂之前,王君老师用简洁扼要的提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即将扮演的不只是一个胡屠户,而是一个60多岁的卖肉的觉得范进配不上自己女儿的强势老爹。以此看来,凡课堂所设计的对演、角色扮演、朗读等这些口头表达训练不是为了读而读,为了演而演,而是训练学生把扁平文字背后的人立起来。而这不仅是精心巧设教学活动这一环这么简单,更需要老师将自己文本细读的专业能力、对世道人情深刻的洞察能力与课堂串联,形成一个个灵动鲜活的青春语文课堂!

——来自二元八次方程组 陆佳玮


感动我的三句话,打通了我的"教法""活法"

一、"语文教学(即你的职业)只是你生活的工具,为了帮你实现更好的人生。"

培训的第二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现场听王君老师的讲座,更像是心的修行,总有那么一些灵动的时刻,感动着、滋养着、智慧着。教书的第八年,某些时候会产生内耗的无力感,收获这样一句话于彼时的我,是可以帮助我跳出来的抚慰,告诉自己回到选择当语文老改变。师的初心:因为喜欢酣畅淋漓的课堂,因为喜欢课堂生成的惊喜,因为喜欢某个学生的一点二、"学识、眼光、情怀"助力我们深入文本解读,发现自我。


语言学出生的我,总感觉在文本解读上有所欠缺,又每每因为这个欠缺而离好的教学渐行渐远。在这两天的讲座和课堂中,收获了一系列的"模式""方法",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明白:最最仰望王君老师对于文本解读的敏锐度和深刻度。明白自己的欠缺是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提升眼界才能一步步靠近的。很庆幸遇见了这片星空,坚定了某些想法,用仰望和追随驱逐彷徨和迷茫。


三、"优秀的作品都在探索个人命运和生存环境的关系。人的成长需要由我走向我们。"


王君老师讲花木兰是:"担得清责任,理得顺关系,看得清自我,做得了决断,欢喜着奉献,绝境中成长。"这样的见解,我正好分享给了最近正在经历着类似困惑的好友。原来通过文本中的探索和收获,可以让我们和周边的人活得更为通透,接下来由""走向"我们",-﹣可以是我的好友、我的亲人、我的爱人、我的学生和我的同事等等,让自己沉到文本中去,汲取人生的智慧,去给予我和我们一些通透的活法,打通"我们"的活法。

——来自二元八次方程组 陈婧老师


洗尽铅华,抖落凡尘,王君老师像一朵圣洁的莲,就这样款款而来,走进我们的心里。


第四天的学习,我们的学习从单文本教学设计研究走向群文教学设计研究。“群文”教学就像一面难以逾越的高墙,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而王君老师的两堂群文阅读课,就如平地炸响的一声惊雷,炸开了我凝滞的思维和故步自封的状态,原来群文可以这样上!


《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一课,王君老师精选《范进中举》、《孔乙己》中的经典语言描写,通过师生的演读,教师点睛式的总结,学生文本的细读,直观又深刻地传达出语言暴力的危害,并总结出《范进中举》归属亲人对亲人的穷凶极恶型语言暴力;《孔乙己》归属群体对个体的调戏玩弄型语言暴力;后又通过《窃读记》点睛式总结和看客起哄致人跳楼的视频,总结出大人对孩子的、群体对个体的冷漠不助型语言暴力。再通过一个创写任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暴力对他人的伤害之深,从而反省自身,不做语言暴力的施行者,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基于江雪的柳宗元作品群文教学》一课,以《江雪》一首诗,带出了一系列表现柳宗元陷入人生困境无法自拔的诗,还和好友铁哥们刘禹锡同样陷入人生困境却一路高歌、乐观前行的一系列对比诵读,充分感受到柳宗元的忧思郁结,最终成疾而早亡。教学过程中听歌词、看歌词思辨、辩名画、师生分别演绎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作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且始终紧紧围绕核心教学内容,最后收束深入,感受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让人叹为观止。这样一堂“任务群”活动式的好课,让我深谙“学习任务群”是打败“碎问碎答”的利器这一道理。


以花喻君,君姐似莲;以山拟君,君姐乃山之宝藏,越靠近,越觉取之不尽,丰富斑斓。愿己能钻取宝藏之一角,获取用之不竭的灵感,注入源源不断之动力,将对语文之热爱变成教学之智慧,传授给广大学子。

——来自宜昌的沈红玉老师











人,需要抓住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


我,最近几年获得的评价还不错。我自认为自己是真诚的,努力的。学生说我是他们的一束光,温暖了他们的心,影响了他们一生。家长说我值得他们感激和尊敬,他们庆幸孩子遇上我这么一位好老师。领导说我挺爱钻研,挺爱创新的。教研员说我是积极的,领悟力强的一个人。而我知道,当一个人总能获得赞扬时,她就遇上了瓶颈,需要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于是,我来了。2024年的这个暑假,在发现自我中获得成长,获得快乐。


不足之一:没有课型概念

师父和工作室师哥师姐的课例我也看了不少,而我却一直不知道背后的规律是什么。五看法我也用,但不过是因为我在走投无路中发现了条捷径。原来,确定课型这么重要,确定课型才能让课更聚焦,更清晰,更简约,不至于负重前行,左支右绌。师父的哪种课型都精彩,大开大阖却毫不散乱,犹如长江黄河虽支流万千却总能收束一脉,水到渠成成磅礴之势,让人叹为观止。回去之后,我也要给我的课瘦瘦身,确定课型,教最该教的东西。


不足之二:文本解读功力不够

我的研究生老师属于文本解读一派的,当时我也读了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但惭愧地是我真的很少去真正做文本细读——因为有教参做指导。今天听师父做《文本细读与自我发现》的报告时我才醒悟,我糟糕的教学源于我没有认真的对待过语言文字,或许也没有认真地对待过自我。那些美的文字,不亚于全国各处的风景,有阔野驰骋的草原,也有曲径通幽的小径,有洪波涌起的巨浪,也有清幽雅致的石潭,我却没有用心地赏,是多么遗憾啊。为什么师父能开发出那么多好用的有生命力的语文知识,而我们却只会干巴巴地守着那点是什么的概念呢?我欠缺的太多了,我太需要沉稳地静心地用心地和文本来一次对话了。


从师父的文本细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我,我身边一个个熟悉的人,我的生活经历,我的那些曲折的心境。师父好像拿着文字的点睛之笔,让文字变成了大千世界。在这样的文字游历中学生会获得什么?那是透彻的人生和完满的人性。我,一直只是在一片迷雾茫茫的森林里采蘑菇,有时收获不错,有时采到了毒蘑菇,但更多时候,是茫然地乱撞,徒劳的奔走。今天,我知道了,要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开发自己的语言禀赋,培养自己的审美旨趣,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开创高远深广的生命境界。


不足之三:备课的资源太匮乏

说到开发备课资源,我要么打开知网查论文,要么翻阅书籍查理论,还时常为自己的专业态度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我真是一只井底的青蛙。听师父的课,你就知道她是以生活为备课资源的了,她知道电影、知道明星、知道心理学、知道逻辑性、知道哲学、知道山、知道河、知道老人的没安全感、知道小孩子的快乐所在……,对她来说,真的是“万物皆备于她”。而她,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她把世间百态看得那么透彻,却没有走向哲学家悲观的那一面,而是给了一切美好与不美好以包容和理解,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七窍玲珑心吧!备课资源的匮乏或许说明了我生活的匮乏,我内心的迟钝。爱世界,爱生活,爱自己,才能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不足之四:你与学生谁重要?

我和历届学生的关系都很好,而且,我曾教过不少精英家的孩子,也都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可以说我还是挺把学生放在心上的。但是,如果上课,尤其是做公开课,你问我谁重要,绝对是我重要。要是哪个环节学生表现得不好,没达到我预设的水平,我大约会气哭,我大约也会发脾气。但是,在师父的课堂,我看到孩子们表现得不好,不会揣摩人物心理,表现不出“叹息”和“同情”时,师父对学生表现的应变能力特别强,特别好,她不会硬逼着孩子们不知所措地继续演,而是告诉他们他们表现得不好,同情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以后要去体会。是啊,我们为什么教学?因为我们要通过教学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成完成我们教学任务的傀儡呢?


以上,只是几个大点。

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我永远不会待在舒适区,我愿意尽力去创造生活的精彩,即使,那些未知的生活时常让我陷入低谷,我也没有好运、大智慧、伯乐的加持,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蜕壳,一次又一次地超越。我珍惜自己的不足,这个暑假,我可以又一次出发!

——来自北京十二中 陈硕老师


今天是来西安培训的第三天,早上听了王君老师《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我被感动的差点掉眼泪。一定是王老师的课唤醒了灵魂深处的我,唤醒了我的内在小孩。小王子里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当老师对人物挑刺,进行热身活动文本创写,同时在现了爱妃、母后、铁哥们、太子组骗皇帝的剧本杀,让我看到了这场骗局始终如一的存在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身上。王老师大胆打破童话写作的固有思维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这每每都让我想起老师第一节课开篇讲座的主题:挣脱束缚  冲破羁绊  撞开闭塞。


第三个立意挑刺:安徒生对结尾的改写,加上说真话的小孩,是否童话更深刻。骗子们代表世俗保守黑恶势力,操纵了整个骗局。而皇帝大臣老百姓,却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在忍受、享受和迷狂。而这个小孩子却是唯一的人间清醒,他代表个体单薄的力量。这种内在的觉察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的,只是我们愿意忍受、享受,不愿意说真话。因为有时候说真话真的就是在伤害人。这也让我想起了王老师上课时的金句:敢于死在公开课上,才能活在家常课里。面对自己熬夜加班加点、来不及吃一口饭,忙乎了好几天,就这样接受审判,没有强大的心理是不行的!面对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被世俗保守黑恶势力操纵,那是我们心甘情愿的在忍受,可能有些人还是在享受。就像老师总结的那样,生命中没有人躲得过骗局,迷局!这个孩子的一句话无疑点醒了很多人!我们曾经也是那个孩子,也是可以说真话的,现在的我们是成年人,长大了,却带上了厚厚的面具,在忍受、享受骗局!或许这就是王老师的课让我掉泪的原因。可能安徒生就是想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在影响着大众。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他希望人间有温情,他希望人类能觉醒,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是这篇经典童话的魅力所在!


话说午饭时,碰见了我们组的陈勇姐,她给我们讲了很多王君老师的故事。谈到了第一次见王君老师,王老师给她大大地拥抱,让她有点手足无措。也谈到了语文老师的缺点,明明心里也很想,但就是还想压抑自己。我对号入座的告诉陈勇姐,我在电梯里碰到王君老师,明明想跟她打声招呼,说句话。却是压抑自己张不开嘴。是的,我还没有被打开。因为没有那种接纳的胸怀和能力。下午课后又在电梯上碰到王老师,我还是没有跟老师打招呼。是因为紧张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吧,索性不说了。


挣脱束缚 冲破羁绊 、撞开阻塞,也还是需要勇气的,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在未来我希望能在青春语文的疗愈下,能有这种能力和勇气,更好的冲破自己内心的束缚,撞开更多的闭塞。

——来自甘肃省魏甲静老师


来到长安已有三日,短短的时间,大大的收获,多多的感受。第一天看到分组的名单时,蓦然发现有我们工作室的几位老师也在学习的队伍之中,那一刻有震惊有喜悦有忐忑。因为我和她们有所不同,她们是以另一个工作室的成员身份参加学习,而我只是一个自费学习者的身份。


在那么一瞬间,我萌生了退出学习的念头,我怕被她们笑话……但转念一想,王君老师早已是我心中倾慕已久的偶像,看过她的书,听过她的课,学过她的教法,但就是没能见到这位语文大咖真人,没能做一次王老师的学生,岂不遗憾终生?更何况老师已经近在咫尺之间,就为了怕被别人笑话而临阵脱逃,错失向王君老师学习的机会,那我的长安之行还有何意义?我鼓起勇气,冲破心理障碍,勇敢朝着王君老师走去,在心里默念“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在长安热辣滚烫的高温下我们开始向王君老师“取经”,从“青春语文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思想”的讲座开始,跟着王君老师游“苏州园林”,看“老王”的“活命”,辩“皇帝的新装”,感受“散步”的浓浓亲情,解读“社戏”中双喜的新视角……每一堂课,王君老师都让我震撼、惊叹、敬佩,她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鼓励和循循善诱,对学员仿课的精辟点评无不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君老师说,青春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我很庆幸在这个夏天,通过青春语文的学习,我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始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让我在青春语文里找到打通“教法与活法”的路径。


我很庆幸跟着王君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有幸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可爱的人儿,有文采斐然,活力四射、元气满满的陈勇老师,有端庄大气认真负责的于艳老师,有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魏甲静老师,也有带娃共同学习的陈焱老师,还有青春靓丽笑容甜美的张晓娜老师,还有人如其名一样美丽的俞春霞老师,还有把自已活成一道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的彭仁超老师,还有做有情怀的教育者理念的陈硕老师……14组的我们,因王君老师的强大磁场而聚在一起,希望在青春语文的道路上,我们能够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青春语文之花开遍海角天涯!

——来自云南省范蕊老师


这个夏天,在古都长安,我们因君师而聚,因青春语文而汇,该是怎样的缘分,又是多么的幸运!学习的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这几天的学习,我见到了那么青春的王君老师,认识了那么多同样青春的兄弟姐妹,让原本“社恐”的我受到极大感染,我也要做一个“青春”语文人!我虽然没有王君老师丰富的人生经历,但我可以去五感全开地感受、拥抱生活!


关于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很佩服王君老师课程设计的各种奇思妙想,不论是教学的切入点还是活动设置,都让人眼前一亮。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王君老师的群文教学,她总是能把多个文本巧妙又恰当地整合起来,还能够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今天在现场观摩这一堂《这么“不爽”的人生,你敢不敢悟——柳宗元群文教学》,酣畅淋漓!听着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感受着孩子们在思辨中升华,坐在台下的我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


这几天的学习下来,我感觉有“滔滔江水”向我奔袭而来,带着青春语文的气息,带着王君老师的魅力,一时之间我沉浸在一节节精彩的课中,顾不得静下来好好思考。但在思想和认识上,我正在挣脱、冲破和撞开的路上,看着上万字的学习梳理,仍觉自己还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沉淀。这几天记录了王君老师二十多条金句,超爱那句“敢于死在公开课中,才能活在常态课中”,我已暗下决心,回去就行动起来,在“痛”里重生!


虽然培训已接近尾声,但我知道我们将会带着心中的小火苗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点燃更多的青春人生。有一天,一朵朵小火苗还会聚汇,让青春语文之火越燃越旺!

——来自河北省 张晓娜 老师


今天下午聆听了王君老师基于《江雪》的柳宗元作品群文教学示范课,题为《这么爽的人生,你敢不敢要》一看题目就眼前一亮,爽的人生谁不想要?带着疑问和好奇我沉浸于课堂。老师教学风格独特,设计新颖,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以“辩翻译、辩歌曲、辩名画”三个思辩活动,在听、说、思、辩”等过程中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巧妙地把艺术融入语文课,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每个人都陶醉在课堂中。紧接着对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两个人虽境遇相同然命运却如此不同,究其原因在于二者的心态不同。所谓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是如此。这让我们想到要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有常”,好好活着,拥抱生活,善待自己,这样的人生才叫爽!

——来自陕西省彭仁超


最美语文课

王君老师是青春语文的首创人和优秀践行者,她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因为她的这种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是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参加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训练营,遇见最美语文课。王君的课纵横捭阖、大开大合。是用青春语文打造了一个适合所有“所有植物”生长的生态园,每一种植物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的“土壤”,汲取最适合自己可持续发展成长的“营养”,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实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在王君青春语文训练营里你会找到不同于其他任何培训的幸福体验。 每天的学习都是一路心跳一路欢笑。“沉醉不知归路”,心服口服诚服于君师所打造的语文王国。被赋能被滋养,被疗愈,重整山河又出发。


王君老师就是一束光、一扇窗,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开发他们的言语禀赋,培养审美旨趣 ,提升精神高度,开创生命境界。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根据学情,所有的语文活动都是语文知识和人文情感的统一。永远不忘初心—所有活动直指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陕西陈勇老师


因名师优课深度训练营学习,我和王君老师谋得见面之缘。这三天在现场沉浸式的学习,更让我对她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虔诚与膜拜。


跟着王君老师学什么?每一节课,我都在学。

看,台上的她和学生一起大胆创写《皇帝的新装》。师生在童话的骗局、迷局、困局中挑刺、表演、辩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碰撞、思辨、探究。激动的时候,王君老师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开心的像个孩子;动情的时候,王君老师泪光闪闪,声音哽咽,似乎也是一个“孤勇者”;思考的时候,王君老师眉头紧锁,态度诚恳,严肃的就像是推心置腹地和我们交流;表演的时候,王君老师俨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说话的腔调,洒脱的动作,彻底放得开,不端着,不扭捏,不矫情,笑就爽朗地笑,读就动情地读,真实得不像是公开课。


王君老师没有被文本绑架,她的课总能由经典到生活,由浅入深,打通教法与活法,打通读法与活法,探索文本解读新的切入点,轻易破局,那种从容洒脱确实让人羡慕。她开阔的思维,灵动的思维深深地撞击着我干涸闭塞的思维

相比之下,我做了什么?


我在语文课上扮演的角色是教参知识的搬运工;是跟着考试指挥棒争分夺秒的奔跑者。经过如此“扎实”的训练,中考语文考了片区第一。但这并非说明自己教学水平有多高,我意识到那样功利的、死板的课堂,胜出,纯属侥幸而已。


因此,我要学习她每节课都会有自己、有学生!这是最让我有感触的地方,也是最欣赏她每一篇文章解读的背后,每一个观点的来龙去脉,每一堂课的落地升华。更是我今后上课要努力去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从做教参知识的搬运工到跟随名师学习,我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探索语文教学方法的旅程。如今我已脚迈中年,需要学习的,真的是太多了!


课堂上,王君老师“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话,在我的内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吹散了我对语文教学固有的认知迷雾,只要不停止脚步,我相信自己会因王君老师和青春语文人而改变。


这次西安之旅,真是一场“看得见的研修,带得走的能力”的成长之旅。

——来自广东省  陈焱老师


问道长安,带得走的眼光

跟随王君老师有七八个年头了,从看公众号的文章到读王君老师的专著;再到自学线上课程,再到跟随训练营来到西安一睹老师的风采。现场的课程,为我多年未知不解的困惑推开了窗,迎来了清凉的风,暖暖的光,迎来了可以带得走的眼光。

运动为生命赋能


课程以“动一动身体”开篇,这更坚信了我对“运动是身体的舞蹈”的想法,用舞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相处的仪式。运动既可以帮助我们觉察情绪,也可以有效地传达出来。“我很愉悦”、“我很紧张”的感受都可以在舞动中舒展出来,是灵魂在舞蹈。运动中可以“见到自己”。这种赋能的模式我们可以带到课堂,带给孩子们。


提炼需点滴修行

“语文的教学一直禁锢在保守的教学思考中。”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老师一直在做的事情,王君老师的课程让我胆量更大了,好似一阵清风带着我步入了更开阔的田野。这里花色纷繁,千姿百态。


语文老师要敢于提炼,善于提炼。要走得近文本,又要走得出文本。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是不一样的,但是人性的基底是相同的。在自己不断的阅读和写作中,架构起独立的自给的体系。随笔要一篇一篇写下去,知识体系要一点一点地架构起来,就像栽种一棵一棵的小树苗,培植、栽种、修剪……在这样的勤耕细作中,终有一天会给孩子们提供一片葱郁的树林,也给自己提供了一片心灵栖息之所。


王君老师为学员们做了最经典的示范。

《皇帝的新装》中的痴迷,不仅是一种迷恋,更是一种人性的迷失;而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小孩,却在凡尘中保留了那份“真”,以及那份对“真”的清醒。于是“孤勇者”的形象脱颖而出。


《社戏》中的“双喜”不仅是一个天真热心的乡间娃,而且成为了榜样式的“问题解决者”。当下,越是在“内卷”的压力下成长的孩子,越会在人际相处上与周遭割裂,越不善与同伴相处。这种割裂甚至成为了障碍,于是“双喜”的形象脱颖而出,他的谈吐,他的思维,他的体察,一定是让孩子们找到了榜样。


老师的“点睛诗”,老师的“方法论”都是高度凝练的结晶。这些至宝是在阅读思考中不断地整理、提炼、修行中衍生出来的。

提炼需点滴修行,在归纳中创新,在创新中梳理。


落点要指向生活

教语文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群孩子们遇到了情绪的问题,这个班级遇到了管理的瓶颈,这个众说纷纭的社会现象要怎样认识。面对这样的困惑,孩子们不需要道理,而需要例子,而“课文是最好的例子”。正如王君老师说“我们要指挥文本为学生服务。”


面对亲子关系紧张,借用《背影》去解读父母与孩子的龃龉,让“懂得”成为爱的艺术;如何责任与自洽并举,在《木兰诗》中我们看到了从军而归欢喜的木兰,也思考着新时代女性应有的精神面貌;在《苏州园林》中,借“渔樵文化”为学生奔波劳碌的心,找一片精神栖息之所。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们解读着阿妈那份“无条件的爱”给与“迅哥”一生有力的支撑。一个个课例,都有现实生活的落脚点,孩子们当然爱听啊,因为文本离自己那样近。“我注六经”的诠释在我头脑中打开了一条通道。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文章中有人情,有人性。洞明其中的道理才能生活得美好。长安伊始初探寻,用以致学常磨砺。

——来自辽宁省 于艳 老师








溪流与深潭

这一天,我们在知识的殿堂里与文本共舞,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既直面了知识的溪流,又深入探索了深邃的智慧之潭。


课堂上,当我们沉浸于群文教学的探讨时,实则是在揭开知识世界的双重面纱:溪流,以其灵动与不息,象征着知识的流动与勃勃生机;而深潭,则以其深邃与宁静,隐喻着知识的深邃与沉淀的智慧。


溪流,恰似知识的涓涓细流,它源源不断,清新脱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王君老师的讲解,如同那潺潺的溪流声,引领我们穿越知识的密林,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紧随这股知识的溪流,不断前行,不断学习,让心灵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溪流的美丽,在于它的流动不息,它永远向前,永不停歇,正如我们这场奔赴长安,奔赴热爱的学习之路,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不懈的追求。


深潭,则是知识的另一片神秘领域。它深不可测,静谧而庄严,让人在敬畏中感受到智慧的深邃。深潭中,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智慧与真理如同璀璨的宝石,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与领悟。探索深潭,需要我们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耐心,因为最珍贵的宝藏往往隐藏在最为深邃与艰难之处。同时,我们还需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刻的思考能力,以便更好地把握这些智慧与真理的精髓。


在做中学,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中学,目睹,亲耳聆听王君老师的群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的独到之处。群文教学,顾名思义,即围绕某一核心议题,精选多篇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解读能力。


首先,王君老师强调的“议题引领”,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在准备群文教学时,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的精雕细琢,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寻找能够贯穿多篇文章、激发学生思考的核心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也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其次,群文教学中的“文本互读”策略,让我看到了文本间相互映照、相互启发的魅力。在王君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巧妙地安排文本顺序,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阅读。通过对比不同文本的语言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等,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鉴赏。


此外,王君老师对“思维训练”的重视,也让我深受启发。在群文教学中,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王君老师的群文教学理论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它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西安骊山中学王珊珊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东莞的林俊煌。很荣幸能在盛夏与全国语文大咖们齐聚千年古都——西安,共同参加以王君老师为导师的五天研修营!


截至今日,研修时间已过半。在这个研修营里,我终于体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与其说进行评课或者写教学反思,不如写写我作为研修成员的内心真实感受吧!(用以下3个字概括)


一、赞

首先,感谢举办这次研修营的组委会“名师优课”,感谢组委会全体成员的精心筹划(会场、食宿、课程安排、活动的组织)!其次,感恩王君老师及其工作室各位优秀的老师们,还有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及一线岗位的语文同仁们,让我能够在这短短几天时间里接受一场语文教学的丰富学习!特别是王君老师和其他所有在台上讲课的老师,你们的深厚的教学素养真的非常值得我敬佩和学习!我一定会积极向各位优秀的前辈们学习!


二、真

真,即真实、真诚。作为参加这次研修营的之一成员,我深深感受到授课团队的专业与高效!从授课老师的表现中,我看到了课堂的真,真正让我们陶醉的一种“真”!王君老师非常善于发现及剖析问题,逻辑性非常强!每每王老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都无比享受,因为此刻,足以体现王君老师的专业!真羡慕王君老师的学生,每天都能聆听老师的讲解……


三、实

此前好多位优秀教师都在上台进行了课程教学,都非常值得我学习!其中,来自湖北的周元斌老师带来的《承君子之风 做美德少年》课例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周元斌老师紧紧围绕“君子”的特质,以“初级-中级-高级挑战”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发现文本和身边人的优秀品质,进行将这种美好以演讲稿的方式表达出来。周老师的整堂课正能量满满,非常实在,接地气,三个任务贯穿三个挑战,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文本找问题,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最终落实于文字的表达。最后,邀请孩子们共同朗读文段:做新时代的躬行君子,怀仁爱之心,养浩然正气!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富强而奋斗——此段,将整堂课推向高潮!到此,一堂思路清晰,富有激情而又接地气的优质语文课堂完美收束!


期待接下来还能看到更多优秀的授课教师!向全国各位骨干教师看齐!向优秀的王君老师学习!

——来自林俊煌老师


满眼是你,万物皆不及你

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感谢一年年遇见的不同的孩子们,他们的陪伴让我一年年地成长,从懵懂少年走过不惑之年,学习一直在路上。对心理学的兴趣和考取心理咨询师后,在养育女儿和教学实践中我萌生想要借助语文教材,融合心理知识,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疗愈的设想。只是我仅仅停留在愿景,而王君老师早已引领学生经由语言学习去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了。她的这堂“具有强大的心理疗愈功能,同时,语文味儿绝对浓郁和纯正”的群文教学课是我早就心向往之的,如今得见全貌,顶礼膜拜,心潮澎湃,感恩遇见——追求人文关怀与文本关怀双剑合璧的青春语文意义疗法!


《范进中举》《孔乙己》与《窃读记》群文阅读课,直击当下“语言暴力”的痛点,以“语言暴力”为主线,串起了三大经典文本,串起了课堂和生活,串起了文学和生命。借以分别阐释亲人之间的语言暴力,群体对个体的语言暴力,以及大人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王君老师绝对是把“教材作为例子”运用到极致的一个,她对文本的解读、剪裁、使用,“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从看错到看对,从看见大家都看得见的到看见大家都看不见”是不断遇见新的自我的过程,这是如何深厚的功力才能如此得心应手?


还有她在学生演读前的点拨和精彩的课本点睛诗以及精段研读的基本方法。她不仅找到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最隐秘的内在联系,也找到了文本与学生灵魂之间的最隐秘联系。她既能够洞察“人性”,又能够“洞察文性”,才能让她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语文课来,让这节青春灵动的课堂让学生既有语文“工具性”的扎实训练,又在老师的滋养下拔节生长省察生命,思考人生。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做真人,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追求真理,‌品行端正。是孔子提倡的“修己”,是孟子讲的“修身”“养心”,是荀子提出的“以修身强,则名配尧舜”是《礼记·大学》中要齐家、治国、平下,必须先要“修身”。


“人”负责的老师,永远“站”在孩子一边,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有勇气调整我们的规则。只有在少年时代,感受过规则的合理性和弹性的孩子,长大以后,才可能会去做更多的“以人为本”的事情。完美是孩子真正接收到了来自成人世界的爱、尊重、信任之后,自己,爆发出来的。只有“为人负责”的教育,才能够多多地拥有爆发的力量。


王君老师说:多读书,多观影,多追剧,多听歌,多泡朋友圈,多旅游,多发呆……需要跟这个热腾腾的时代保持热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的课堂上,才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我愿意去做这样的语文老师。

—— 来自山东威海的孙琳老师

奔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每一次义无反顾的奔赴,都只为热爱。爱语文,爱青春语文;爱教学,极力渴望打破陈旧观念和模式的教学;爱生活,敢于突破自我的生活;爱自己,爱努力向上生长的自己。为了这份热爱,我单枪匹马地来了西安,参加2024年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王君班,奔赴一场精神的盛宴。三天下来,既有震撼,又有感动,更有收获。


震撼:到达会场,主持人介绍参与本场学习的人数有二百六十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场面震撼。其中有一百五十多人是自费而来,为自己的成长赋能,为这么多老师的需求觉醒——投资自我而震撼。来学习的有资深的前辈,有刚入职的或者才入职两三年的新教师,前辈们孜孜不倦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精神和智慧,新入职的教师觉醒早,行动力强,都令人震撼。


感动:为授课老师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的态度而感动,为前来参加训练营的同行们认真专注学习的状态而感动。导师王君老师虽摔伤未愈,但是每天上午和下午都站着给学生授课,向来学习的老师们展示相应课型的课例,开展专题讲座,向大家传授“打通教法和活法”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技巧,用心点评每一个仿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及时给出修改方案。课间,王君老师不厌其烦地解答老师们的疑惑,还像邻家姐姐那样亲切地配合老师们拍照。上仿课的老师们更是备课过程认真,反复推敲,对教学设计精益求精,一改再改,力求给大家呈现更好的课程,这份执着追求美好的精神让人感动。


老师们听课认真,勤做笔记,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对待仿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待改进的地方明察秋毫,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改进方向,毫不吝惜地表露自己的发现和意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收获:此次学习,收获如下:

提高了思想认识。王君老师说我们在对一篇文章的讲授过程中,要学会“断舍离”,一节课只需抓住一个方面去深入,不必面面俱到。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毛病,总怕没讲到,没讲全,结果什么都没讲透,学生学起来杂乱、辛苦,但又收获甚微。还有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还停留在“教文本”层次,而不是“用文本教”的高度。课堂上碎问碎答,满堂问和满堂灌,生怕学生学不会,经常问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消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老师上课辛辛苦苦,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老师还没有自知之明,反而责怪学生难教,不爱学。反思自己,也是如此,如何突破,先从改变观念入手。


学习了教学技巧。本次学习王君老师在每次的课例展示中,都向我们展示了“五看式”,即“看篇、看层、看段、看词、看意”的教学方法。还展示了“四观法”教学实用类文本,即“宏观看整体结构,中观探段落奥妙,微观赏语言特色,精观感情思想”。用“余式板块任务式”架构整节课的流程,板块与板块之间逻辑严谨,前后勾连,并呈现一种向上的态势,使自己的课堂结构看起来眉清目秀,层层深入。学习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任务与任务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有逻辑关联,内在互相呼应,整体有逻辑美感。


3.坚定了改变课堂的决心。导师王君老师说的让人诟病的陈旧的课堂,自己经常都在上演。虽然自己一直也想改变,但是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参加了此次培训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让我对自己改变课堂有了方向,有了方法,有了决心。虽然从改变到有实效“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可以从模仿开始,一点点进步,“变”总是比“不变”强。

—— 来自广东省丘玉香老师


主动学习,“充分”成长

此次学习之旅的关键词,我觉得应该是“充分”二字。

一是充分实现了追星的愿望。距离第一次听王君老师的课已经十年了。第一次听她的课,便认定了我职业生涯的明星。如今,十年过去,王君老师的光辉仍然照亮着我,而且,这十年来,从《最美语文课》到《创新语文教学11讲》,从《更美语文课》到语文湿地公众号每一天的推文……我的十年成长,是充分浸润在王君老师的思想精神的滋养中的。


二是充分解锁了文本解读的丰富思路。王老师执教的《苏州园林》《老王》《散步》《皇帝的新装》《社戏》《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基于〈江雪〉的柳宗元作品群文教学》等示范课,教我们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带领我们打通教法与活法,带领我们用语文的方式从课堂走向辽阔生命。


三是充分放手,给生命成长的空间和更多可能。课堂上,王君老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感动着我,她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在课堂搭建的支架上充分思考,自主辩论,让思辨在课堂上深度发生;她充分放手,让孩子进行板书,课堂上的板书多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孩子们的参与感更强,成长空间也更大了,更自信了。


五天时间过去,王君老师深入深刻的文本解读,独特的教学活动形式,从容的课堂组织风格,凝练精准的课堂点评都一步步带领我、我的语文教育和我的生命,走向旷野,走向深邃,走向审美。

—— 来自湖南省 滕欣蕾老师


2022年上班以来,我一直在探索最先进最高水平的教学技术和策略的路途当中,直到遇见王君老师,我被深深吸引,成为她的粉丝。


千里求学,来之不易。但在这场盛会中,能与大师面对面,聆听她的教诲,我深感值得。每一天的学习我都沉浸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之中,每一场讲座都是我理念的重塑,这让我对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都有了新的认识,并让我感受到前路漫漫。


这几天听了王君老师的6堂课,没有一堂不让我跪地膜拜,让我衷心感叹:好鲜活的课堂!好新颖的方式!好深刻的主题!真正践行了守正和创新。同时我学到了很多新颖的课型,比如:五看式课型、余氏板块任务课型、一字立骨式课型、辩论式课型等等。这让我惊愕: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原来之前的我一直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当中,让我不敢“伸展手脚”。同时我产生了焦虑与不安,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还要修炼多少年?还有多少壁要碰?但看到讲台上永远对语文保持激情、活力的王老师,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最不害怕的就是花时间去做研究,最该做的就是永远保持对语文的热爱,我应始终保持一种空杯的心态,定时清零、复盘、整装待发。相信在王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会越挫越勇,在课堂上会越来越坚定,在这条道路上会走更稳更远更长。


王老师,谢谢您,明年再见!

                         ——湖南张家界 吴贤慧


高山安可仰,志在攀峰览胜景;徒此揖清芬,心随君影悟群文

——深度体验王君老师群文阅读课之感悟


在教育的广袤原野上,我犹如一粒初生的种子,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讲台的憧憬,踏入了王君老师精心构筑的培训殿堂。作为一名尚处于“胚胎”阶段的教师,能够在正式扬帆起航之前,有幸聆听王君老师的教诲,这份机缘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曾几何时,我在学术的海洋里遨游,高校的课堂上,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然而,当我试图将这些星辰引入一线教学的天际时,却遭遇了现实的壁垒。传统单篇文本教学的根深蒂固,新课标下改革步伐的踟蹰不前,乃至部分教师对创新尝试的畏惧与误解,都像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我理想与现实之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焦虑之中。


然而,王君老师的群文阅读课,如同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重重迷雾,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在这两堂课的沉浸体验中,我亲眼见证了大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让群文阅读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成为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神奇钥匙。王君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和独特的教学艺术,让我深刻感受到,真正的教育不是对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此刻,我心中的焦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与憧憬。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王君老师的课堂,不仅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激发了我对讲台的无限向往与跃跃欲试的热情。我将以王君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攀登教育的高峰,将所学所得化为滋养学生心灵的甘露,让教育的花朵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绚烂绽放。

——来自李忆冰老师


《社戏》有感

社戏是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多次被老师们选来上公开课,我也听过很多,但不得不感慨王君老师课堂之高超。


一、叹设计之维新

王老师的课我听过也看过很多,但让我最佩服的是王老师虽然反复上同样的篇章,但是每一次都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设计,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常常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二、叹剖析之透彻

这节堂课当中,王老师的课堂形式很新颖,用一个微剧本的形式带领学生慢慢咀嚼文中的句子,一系列的“烧脑”的活动一步步将双喜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等多重角色深挖出来,学生课堂思辨的质量很高。


三、叹表达之高超

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表达的老师,在微剧本之五的反应设计中,王老师饰演的双喜,让我惊艳亦惊叹,我没想到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灵动。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带着满怀的期待来到西安,这几天的课听下来真的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来自周蓉老师


深耕”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喜欢王君老师的时间很久了,以前在课堂中也曾经模仿过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案例,但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于是当看到王君老师的培训就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报了名。回想起第一次好奇地翻开培训手册,一句宣传语:“看得见的研修,拿得走的能力。”映入眼帘也牢牢记在心里。我知道,如果我能够在这场培训中有所得、有所悟,那么收益的可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我的同事。


转眼间,五天的培训已经接近尾声,王君老师的精彩课例历历在目,优秀老师们的出色表现也常常让我回味。如果此刻,你问我这场培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在反复咀嚼、琢磨间我悟出的是:“深耕”既是一种教育的姿态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一、“能拿走的”和“拿不走的”

这几天的培训很烧脑,王君老师不愧是课例创新的大家,初语教学的名家。王君老师的每一节课和每一次点评都能引起大家的阵阵掌声。这不禁引发了我的一种思索。我们普通教师和王君老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或者说从这场培训中我们“能拿走的”和“拿不走的”分别是什么?王君老师的课型理念的先进性、课堂创新型不必再赘述,但我想更让我们感触颇多的是她基本功的深厚,是她细读文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她精细点评、细致观察的视角,是她站在孩子的角度,对童心和人性的把握。


《木兰诗》中敢于成就自我的花木兰,《社戏》中领袖风范的双喜,《愚公移山》中需求觉醒的愚公,《背影》中狼狈执着的父亲。这些文本细读的角度都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不曾想到的。这些“拿不走的”其实才是真功夫,才是好功夫,也才是我们普通老师学习王君老师努力前行的方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旦练就了深厚的内功,那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便只是随手拈来的一个武器罢了。


王君老师用五天的课例向我们演示了她对文本和课堂超强的驾驭能力。她把语文课堂进行了详细的课型分类,一一向我们展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积累型文本、跳板型文本。这些课例有方法、有指导、有解读,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也使“能拿走”变成了一种可能。这毫无保留的亲身教授正是一个语文大家的胸怀。


二、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只读王君老师的书可能还不会对她的生活观有这么大的感受,只读王君老师的课例就不会真正的感受到她深厚的人格魅力。当你看到一个鲜活的形象在你面前时,她课堂中的灵动和巧思都有了圆满的解释。在培训中,你会看到王君老师课前高兴地忘我地跳舞,课中专注地沉浸敏锐地发问,课后谦和地和大家合影、给老师们签名。在培训中,你会看到王君老师一边忙碌地备课却能够细心地发现课堂上的问题,看到第一天课例中的问题第二天就迅速的出现在她的教学讲座中。她真的做到了“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们得到的远比期待的更多。印象最深的是这五天的培训中,王君老师不仅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教育观、生活观,也分享了她的哲学观。特别是她多次体现出来的人格的独立让我钦佩。让我们明白,语文教学是工具,一切只为了成就更好更幸福的人生。世间外物哪一个不是工具呢?指向生命的,成就生命的,敬畏生命的,耕耘生命的才必将成为永恒。她总是说“教法就是活法”,因为洒脱勇敢地面对挑战,积极乐观地生活,才会敢于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上驾驭文本。因为在文本中的敏锐捕捉,才使她更能洞察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深耕”既是一种教育的姿态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深入体察,谦卑怜悯,感恩慈悲,这些足以支撑我们走得很远很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遥遥相望总有心流激荡,感恩在这个夏天美丽的遇见。

——来自西安市杨燕老师






教育永远在每一个“当下”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经常谈恋爱时才读懂《氓》,升学考公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以此来证明教育的延时性。不可否认,教育具有延时性, 我想这是因为直接经验总是比间接检验更能让人获得深刻的体悟,还有间接经验总有一些时代隔膜。但是王君老师的课,引发我的思考:正因为教育具有滞后性,我们在实施教育的当下更应该当成一种预演或是彩排,尽可能地与当下共鸣,让学生从文字中见自我、见众生,见天地。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学生从文字中“看见”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不断思考生活,建设自己的精神世界,汲取人生智慧的道路。


总而言之:教育永远每一个“当下”,我们需要不断引领学生提升从书本和当下生活中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不断完善人格,增强精神力量,找到人生追求。最终让学生在离开校园环境之后,仍有不断从书本和生活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建设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未来的未来的每一个“当下”,进行自己教育。


正因如此,王君老师常说要“教师要打通教法与活法”。教师要如何打通教法与活法呢?王君老师用一堂堂生动有趣深刻广博的课,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然而我们心向往之,却力不能及。正如王君老师今天所说,困惑主要在于“很难发现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怎么避免逻辑混乱”“采用什么技巧教学”。这也是我此行学习的目标,然而我想这些困惑也不是这一次学习能解决的,时代永远在发展,经典与当下的隔膜是一直变化着存在的。


我想这也启示我要“终身学习”,要广泛阅读,热爱生活,多体验,多记录,从书籍和生活中去思考、去提炼智慧,去为人生做注解。只有我们自己打通了每一个“当下”的“教法和活法”,才能引领学生打通每一个“当下”的“学法与活法”,这样教育才更有当下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

——来自重庆市舒曾老师


心之所向 皆成美好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三天来不断聆听优秀的王君老师和多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让我感触颇深。堂堂课都使我耳目一新,不间断更新着我对语文的理解和对语文课堂的定位。要想走得远还是需要从小圈子走出来,走进名师优课,向名师学习,与全国各地的老师探讨交流。


王君老师是智慧型教师,是敢于改革创新的教师,是大爱无边的教师。王君老师的课堂朝气蓬勃,富有情味,不仅注重老师的更注重学生的效果,不紧不慢,如汩汩清泉在学生心间流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表达,发掘学生潜在的才能,这样的课堂谁人不喜,谁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呢?


王君老师传授的教学教法教学理念,需要满满咀嚼消化,值得不断研究。载着满满的硕果回家万分喜悦,不胜感激。让我更加喜欢上一群人走,让我们一同进步走得更远

——来自北京的周树风

追风赶月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山高路远,挡不住探索进取的步伐;步伐匆匆,裹挟着求知若渴的热情。我从东莞长安来,跨越山海,来到古都西安,为王君老师而来,为青春语文而来。五天的研修学习即将接近尾声,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夜深人静时,我曾不止一次,反复问自己:我该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做一个青春的语文老师?最后,我找到了答案: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一、向外看

向外看,需要我们打破自我设限。

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你会是聚焦于那一个黑点,还是能关注到旁边那一大片空白呢?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如果一直盯着那个黑点,就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中;只有将目光从黑点上移开,才会发现更大的世界。有时阻碍我们进步的,恰怡是我们的自我设限。我们会觉得自己只能如何如何,不敢去尝试和突破。到头来,可能会被牢牢地控制在了舒适区。


窗打开了就能看到光,打破固有思维,打破自我局限,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拥抱更大的世界。


二、向内求

向内求,需要我们怀有笃实之心。

听过这样一句话,不懂反省的人,往往会从生活的这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盲目自大的人,容易在错误中越走越偏;经常自省的人,能不断纠偏,找到正确的路。


欲成大事,须有笃实。真正的了不起,还要学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沉下心来,踏实深耕,直至获得真才实学。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人这一生,与其忧虑抱怨、害怕变数,不如反求诸己,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追求梦想。


三、向前走

向前走,需要我们提高执行力。

俗话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做一件事,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先跨出第一步,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我们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不在于想法有多完善,而在于执行力有多强大。目标近在眼前,可一直拖延怠惰,也只能停留在原地;路途再遥远,现在就开始往前走,自会慢慢靠近。


成长之路,也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路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坎要自己一个一个去过。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只要你肯突破、常勤勉、去行动,终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夏意悠未尽,未觉秋已来。用语文的方式看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成长之路,何惧山高水长。未来,让我们继续加油,做青春语文的践行者,做一名幸福的语文老师。

——来自东莞市 廖中燕老师


千里之行,奔赴一场精神的突围

今天陈海波老师讲课的题目叫做《奔赴一场精神的突围》,我觉得自己也算是千里之行,奔赴一场精神的突围!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有点怕了。八年的教龄让我害怕职业倦怠、害怕进入瓶颈期,初入初中让我不够自信更害怕迷茫……这些天我静静地聆听着王君老师的讲座,老师的青春语文理念,如同一盏明灯,驱走了我心中的阴霾,照亮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王君老师强调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情感体验。她倡导的“青春语文”,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能够启迪心灵、丰富人生的力量。


此外,王君老师的个人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都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这些天的学习,“青春语文”让我重新认识了语文这门学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我相信,在“青春语文”的引领下,我将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来自湖北的洪朝阳老师


已是第二次从君行,在昆明,在西安,在云端。但我知道我追随的绝不仅是王君,而是青春、能量、生命力!


语文可以很小,小到字、句、段、篇,语文也可以很大,大到涵盖世间悲欢离合,大到拥有疗愈自己救赎世界的力量。


记得李蕾在讲经典时说当你读过诗词,春天的夜晚出去散步,你看见月亮或者江水,你可能会想起《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个张若虚看见过,李白看见过,曹雪芹和张爱玲都看见过的月亮,此刻你也看见了。月亮穿越大气层来,照耀到我的身上,原来我也是被这个宇宙等待的人。如果你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更爱自己一点,而不会随随便便地衰老、放弃和庸俗。这就是语文,这是“文”的力量。


四天的课程结束了,我们每一个人低头笔记、抬头听课、蹙眉沉思都无不感染着我,。下午听到了会场上流动着《遇见》这首音乐,我的心一下子柔软起来,我们走出来遇见的这些人丰满了我们的人生,我们走进文本遇见了双喜、遇见了老王、遇见了祥子、遇见了三峡、遇见了壶口瀑布……这些遇见让我们有了“活水”,有了“澄清”自己的能力,才有了洗涤更多心灵的力量。我不想说语文,因为世间何处不语文,我只想说遇见!

——来自湖北省  曹桂丽老师


学习总是没错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带着妹妹开启了我们的西安学习之旅,办理好酒店入住,迫不及待的翻看学员手册,好奇心驱使着我看到课程安排表上,赫然醒目的主题:青春·聚焦·课型·疗愈。更好奇王君老师是如何将这几个词语在课堂上的呈现,抱着这样的期待,我走进了王君老师的课堂。果然,专家就是专家,不管是上课还是评课,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学员老师们的问题,而我很菜,甚至都看不出课堂的问题所在,以前只在语文湿地才能窥见老师处理文本的智慧,而现在,却能更真实的感知到老师对篇、段、句、词、字的智慧,解读文本的专业,都让我为之敬佩,原来,这篇文章还可以这样解读,原来这个活动还可以这样设计,原来语文真的可以在课堂上不生硬、不刻意的做到立德树人


王君老师说:“对文本中的一字一词一标一点,我总觉得自己对它们负有天大的责任。如果不努力开解它们的奥妙,不点破它们的玄机,我就辜负了良辰美景,就空耗了华年青春。和文本较劲,和课堂设计较劲,我是常败将军。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深陷其苦而不能自拔,深陷其苦也自得其乐。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好像并没有这样肯下功夫钻研文本的态度,真是惭愧,通过王君老师和学员老师们的课堂,他们和学生的互动,真实的呈现了一线课堂,而他们在课堂上运用的课型,从一开始的五看式课型、余式板块任务型、到后面的一字立骨式课型、辩论式课型都让我眼前一亮,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性,而老师的主导性都充分的呈现在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上,我能在课堂上立竿见影的看到学生的进步,从老师的点评,到老师每个环节的衔接语,都是那么的自然,有智慧,,在课堂上,头脑风暴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坐在报告厅的我们,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这样的课堂,甚至,会期待语文课的到来。


在讲座中,王老师一直提及青春语文一词,青春语文意义疗法的目标则是:把语文教学变为语文教育,让经典文本焕发青春活力,拥有疗愈功能。让语文课,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灵素养。让语文教学,巧妙地为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赋能。若是之前,这些可能只让我觉得"玄虚"。后来,当我真的感受到"作课""做人"的关系,我相信了"人课合一",我明白了"活法""教法"的道理,我深信语文课的疗愈功能。她以宽阔的人文视野开掘出经典文本的当代意义,她以敏锐的心理感知将语文和心理学打通,提取甘露滋养心灵。她的每一堂课,都在努力实践青春语文意义疗法;青春语文意义疗法,每一天都在全力滋养着她和她的课堂。你看她的人,你观她的课,或者你再看和她的生命联结紧密的那一群人,这种感受会更为深刻的。朋友说,很多人都喜欢追随王君老师,学习王君老师。我说,大家一方面在学课,学专业,另一方面更是在学"修行",学着向内"看见",学着向外"看破"。唯有如此,方能明心见性,抵达渴望的理想生命状态。

——来自昭通云天化中学靖安学校 张蝶老师


学有所思,行知有向

在夏天,在八月,在天气晴好的一天。我坐着5个小时的车,前往古都长安。一路上憧憬着未来五天将会发生的一切。我期待这趟学习旅程能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期待思维的碰撞,期待精彩的课堂,期待亲眼看到美丽的王君老师,期待……


本次研修中,令我最心动的是王君老师执教的《散步》这一课。老师的这堂《散步》,带给了我许多震撼和启发。教学中,王君老师注重对学生句式仿写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句式——圆形句式,内容相呼相答,形式相扶相等,思想相辉相映。接下来引导学生课堂上尝试仿写,反复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对现代散文中意象的词语“菜花、桑树、鱼塘”这种意象进行了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菜花、桑树、鱼塘”扑面而来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这里王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进而让学生揣摩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最后总结到,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起东西——生命。


王君老师讲起课来总是那么地亲切从容,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我想,王君老师的课之所以具有流动性是因为她的课堂背后总是站在一个大写的,她一直关注着学生,鼓励着学生,引导着学生,无论哪一个环节的设计,最终都指向学生的成长。


这场研修是远道而来的烂漫与热情,愿在这里遇到的所有美好,永驻心间。

——来自陕西省榆林市 刘秀秀老师


语文,这门蕴含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艺术,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和智慧的源泉。一个星期的培训渐进尾声,此时此刻我也在王君老师的启发下深刻感受到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广阔天地以及无限魅力。


我发现语文是一门需要“慢品”的学科,如一杯清茶,在当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和学习,在教学中也免不得浮于表面,学生学得热闹,教师教的“声势浩大”,教学形式的层出不穷,但一说到落实一说到深刻体会,学生却开始以沉默应对。


而今日的培训让我深感”静 的重要性,静下心来学习领悟分析,文本内涵的传达只有教师先发现、先看到、先读懂、先领悟,才有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背后的那些不可言说。而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君老师对《背影》的细致解读,当年轻的我还只停留在教参中的父爱,教学忽略的那些细枝末节,今天却不由得反思,这篇文本果真像我第一次上课教的那么简单吗?王君老师抓住每一个关键小字一次两次三次多次的反复研读讲解深挖,重新揭开了朱自清与自己父亲难以言出的深沉的矛盾纠葛与爱。那些“嘱”“嘱咐”那些“终于”那封“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和解信,我在想,这些我都向学生传递到位了吗?我真的理解了这篇经典文本吗?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深入文本血脉,关注语言的毛细血管,感受作者写作时呼吸的一起一伏,在精神之海中领悟生命的境界,尊重每一篇文本,教好每一场“人生”,前路漫漫,稳下心来,大步向前走吧!

——来自西安市张曼佳老师


群文阅读能够为学生创建集多种感官于一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探析群文情感主线和文本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但在现实教学情境中,许多老师苦于群文主题的割裂,没有办法找到文本深层的联系,很容易因为文章表面的差异或递进角度的缺失就望而却步。


在王君老师的示范课上,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不再畏惧群文阅读,也对主题型对比教学祛魅了,王君老师以语言暴力为主题,既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素质教育,如老师所说,这不仅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精彩的班会课。


群文阅读一定要找到一个抓手,本课所选取的三个片段均为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这一主题服务,同中求异,异中有同,而牢固的抓手离不开文本细读,王老师将这种方式融会贯通,关注文章的闪烁、呼应、反常、丰腴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运用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意图,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细细品味,从而理解文本语言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内容。


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探讨了亲人对亲人的、群体对个体的、大人对小孩的语言暴力,将其分为不同类型,课堂生成清晰明了,并启发式地让学生自然地表达。对于人与人性的深刻剖析更是带给我醍醐灌顶的感受,王老师金句频出,比如法律是比较低的期待,但仅仅遵守法律无法让我们成为高贵的人实施暴力的人未必有多坏,甚至自己未必知道,但伤害就是产生了、再如大人的难处可以理解,但孩子的心就像水晶”……屡屡让学生陷入沉思。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能深刻认识到不同种语言暴力的形式均会带来难以逆转的伤害,这是最宝贵的收获。

——来自戴依彤老师


“名师优课”2024深度训练营王君老师的研修班安排表发布后,我对《柳宗元〈江雪〉等作品联读》这堂大课作了猜想。我觉得,可能王君老师会结合柳宗元的经历及创作来设计课堂活动。


为了使学习更有成效,我阅读了《柳宗元传》《柳宗元文集》《柳宗元诗集》,对可能用到的文本做了预测,像《渔翁》《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始得西山宴游记》在我的猜测中。


今天课间,偶然翻看了潘广西南宁潘凤仁老师的《更美语文课2》,其中的《柳宗元〈江雪〉新读》和《〈陋室铭〉课堂实录》两篇深深吸引了我。我读了前篇,我觉得它就像一坛醇厚隽永的佳酿,让我迷醉!那文字如黄河之水喷薄而出,令人荡气回肠,尽显王君老师语文课堂的万千气象!看看时间,距离开课还有一段时间,我又读了后一篇。我很兴奋,有了这些准备,我对今天下午的王君老师的课堂及讲座观赏聆听时会更有把握。


没想到王君老师的课堂又翻出了新篇,她竟然把我读的这两篇实录的内容重新做了整合,诞生了一堂更富有深意的新课!我不由叹服:王老师是多么善于创新啊,她的课堂总是这么惊艳而深刻!


是啊,在一个富有创新精神,永远不懈追求的语文领军人物身上,“下一个精彩课堂”是她永远的动力!

——来自陕西渭南 吕彩云老师


看见生命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语文到底要怎么样教?到底如何才能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呢?这些问题吸引了无数的教育者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共聚长安,一起探索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人心中最美好的本性。语文教学除了要传递语文知识,更应该担负起唤醒美好人性的功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今天听了王君老师的讲座,深深的被感动。青春语文因为看见生命,看见学生,让语文课有了疗愈的功能,让语文课有趣,有光,有爱,有料!


每一次听王君老师的课,会被她所震撼!她对文本的解读总是那样的令人耳目一新,总是那样的深刻,直击我们的内心,疗愈我们心中的创伤。


到底是什么让王君老师的课富有如此的魔力呢?

我想一定是因为王君老师看到了!她看到了生命。她看到了写文本的那个生命,也看到了读文本的那个生命,更看到了文本里边的那个生命!因为看到了生命,所以对文本的讲解便有了真实,有了启迪,有了震撼,有了反省!王老师不仅看到了文本的生命,也看到了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因为那细节里边包含着爱和慈悲!她看到了坐在讲台下的那个男生,所以瘸着腿忍着伤痛走下讲台,把话筒递给了男生;她到了课堂上沉默的羔羊,所以总会在课堂里鼓励那些沉默的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她看到了每一个发言孩子的内心,总能用精准的,真实的,有力量的语言,点评每一个孩子的发言,让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力量和鼓励!


正是因为看见了生命,看见了课堂,看见了学生,所以每一次的课,对于学生,对于听课的老师而言,都是成长,都是启发,都是疗愈!

因为看见,所以智慧!

因为看见,所以慈悲!

因为看见,所以成长!

——来自漯河市第五中学 滕丽君老师


看见学生

最喜欢王君老师的一个模样:每次提问学生的时候,就站在学生的旁边,双手背在后面,身子微倾,头微侧,脸上、眼中带着浅浅的笑,认真听着学生的发言。学生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边。学生发言完毕,便伸出一只手示意学生坐下,随后展开点评。每一次的点评都能直指孩子内心,或鼓励,或真诚的指出存在问题,让孩子们得以提升。看似简单的点评,却让学生无比喜悦,因为他们从中得到力量,得到成长。他们被老师看见了!


这就是看见学生。

但是反观自己的教学,却常常着急着去讲课,去传授知识去,反而看不到学生,更不允许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奔跑生长。所以自己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所以王君老师的课堂上总是热气腾腾、生机勃勃。学生总能在她的课堂上成长,疗愈。


今天听杨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也明显的暴露出了这个问题。杨老师语文功力了得但是有一点点遗憾:课堂上,只看到了自己的讲授任务,没有完全看到学生,没有允许学生自由成长,在课堂上依然忽略了学生。杨老师的讲课思路是很清晰。杨老师设置了三个思辨的话题,这本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思考,但遗憾的是在思辨话题的下面,杨老师又给学生提出了思考的方向略有限制。反观王君老师的课堂,她的授课思路和学生的思路总是同步发展,相辅相成。一节课下来,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得到了知识的积累,得到了思维的发展,语言能力也得到提升。这才是真实的课堂,这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看见,允许,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生感受到爱,才会在课堂上蓬勃的生长。就如鲁迅在平桥村,为什么感觉那夜的豆是那样的香?就是因为,在那个夜晚,他被看见,他被允许,他感受到了所有人对他的爱。


在课堂上看见学生,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这是我未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来自漯河市第五中学 滕丽君老师


妙哉!!!王君老师的思辨课

今天上午听了王君老师的《安徒生爷爷,今天我们是来挑刺儿的》思辨读写课,贸然用“妙哉”两个字来浅显地谈谈我这个“语文小年轻”的收获。


1.文本解读妙哉

本课中,王君老师对于这篇童话故事的讲解,角度令我耳目一新,形式大胆灵活,课堂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结尾立意三方面,讲解了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杰出艺术作品中的孤勇者模式。

这几天,王君老师一直在强调老师们对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这堂课使我十分震撼,更是认识到了自己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迫切。


2.课堂逻辑妙哉

王君老师的课堂由浅入深,每个环节的质量都很高,关键是在于环节之间的逻辑性!

课堂环节的逻辑性非常重要,需得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更要符合人(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王老师由情节入手,层层递进,最后以“皇帝上当受骗的原因”“结尾小孩儿的清醒”将课堂主题推升至高度,实在是妙。


3.老师课堂语言妙哉

王君老师的课堂,妙语连珠,金句频现,应接不暇。不得不承认,老师课堂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关乎课堂进展和学生思维养成,而我却总在课后反思中,懊悔自己做的不够好。王老师面带笑容发问,及时的纠正引导显得那么信手拈来。在总结环节,她的小诗、顺口溜将繁杂的技巧整合得简单明了,令高深的文章精义变得平易近人,这哪是一日的功夫呀。她总是对学生说谢谢,道感恩,对于一个从教多年的老师,对课堂对学生对人的尊重,可太值得我学习了。


行程匆匆,干货太多,只能先囫囵地写下,回去后,慢慢咀嚼消化。我会记住,在这个热情的夏日,那句轻轻的话,活法即教法。

——来自山东青岛平度双语学校 刘英帆


思辨型课堂——靶向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有效课堂

今天上午聆听了君师和杨军宗老师的思辨型文本主题课,课题分别为《皇帝的新装》与《阿长与山海经》。思辨型文本课堂侧重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在这两节课里,我了解了思辨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即设计几个富有思辨价值的主问题进而让学生开展正反方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多元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富有个性见解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


在思辨型课堂教学设计中,几个主问题之间必须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尤其是最后一个活动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高度,这一点很重要。君师在点评杨老师的课堂时着重强调了一点,我印象非常深。


据君师的文本特质分类思想,青春语文课堂可分为七种文本类型: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积累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跳板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我觉得无论是哪一种文本类型,课堂上都离不开思维训练这根主线,还有语言表达这个载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堂语文课,无论环节设计得如何精巧,活动安排得如何丰富,如果缺乏有梯度、有深度的思维训练,学生缺少倾心而有效的语言表达,这节课注定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新课程标准强调提升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而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思辨型文本课堂直接靶向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这是满满的干货,我必须带走。

——来自安徽省郑成圣


又是干货满满的一天,群文教学的大餐!整合点的选择是前提,板块之前的逻辑是关键,板块内部活动的变换是魅力。君师、周老师、海波老师的课,课内整合,课内外整合,将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甚至自己开发教材来教,这就是“青春语文”不断创新,魅力无穷的奥秘所在。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我道路其修远兮,只管跟着走,不问东西。

——来自北京的玉蓉老师














王君初语 | 激情燃烧的长安八个时辰


王君训练营第二天 | 指向生命的课堂,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陈海波听说读写玩
做个幸福的语文老师,把快乐带进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