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大人物·秦始皇评传
一、秦始皇为什么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秦始皇出身秦国,在西边,他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东边、跑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
秦国自己也有祭天的传统,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灭周之后,就是往西走,到秦的故都,去雍城祭祀天帝。
那为什么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要跑到东方的泰山上去祭天呢?
这背后肯定有炫耀的成分,但这不是根本。
他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塑造自己作为全天下统治者的形象。
二、秦始皇为什么想要圣王合一?
1、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新问题
灭掉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功劳很大,需要一个新的称号,于是就和大臣们商定了“皇帝”这个称号,取了“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
总之,就是想把当时人世间所能想到的最尊贵的称号全给占了,用来强调他作为统治者的权威。
但虽然消灭六国确实是空前的大功劳,虽然皇帝称号也的确具有空前的权威,
但都无助于帮秦始皇去赢得东方人的认同。
这对于一个要统治天下的帝王来说,很不利,
这是秦始皇从秦王国的统治者升级为秦天下的统治者后,遇到的巨大的新问题。
根据当时对统治者的共识,秦始皇不得不来把皇帝这个称号包装一下。
如何包装?
当时的人觉得什么样的统治者是最理想的?
两个字,圣王。
既是圣人,又是王。
它是双重身份的合二为一。
2、什么是圣王
圣王的思想渊源很久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尚书》。
书中说,上天为下民安排了君与师。
君王对应着政治的政,老师对应着教化的教。
同样,这也是双重身份的合二为一。
圣王合一,就是君师合一。
一个理想的统治者,他既是君主又是老师,既是圣人又是王,
只有这样的人,合一了,他才能担负政治统治和道德教化这双重使命。
战国后期,以荀子为代表的东方六国的诸子们,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就是圣王。
荀子说,故非圣人莫之能王,只有圣人才能胜任王者。
荀子有两个著名的学生,都跟秦始皇有关
一个是秦始皇最欣赏的理论家,韩非子,
一个是秦始皇最心腹的大臣,李斯。
秦始皇很清楚荀子的圣王思想。
所以他才想把皇帝再塑造成东方思想家们都期盼的圣王,
就有助于赢得天下人,特别是被征服的东方人的认同。
三、如何把皇帝塑造成圣王?
这就是封禅大典。
封禅大典的前提理论。
上天是统治者的爸爸,而大地是统治者的妈妈。
如果统治者做的好,用自己的治理成就报答了天与地,就可以通过一个特别的仪式,去跟他的上天爸爸和大地妈妈汇报一下,所谓“报天报地”。
这个仪式,就是封禅。
封是报天,禅是报地。
两个环节合起来就是封禅。
这是一种流传于东方,就是齐国鲁国的传统,
按照当时的观念,这是东方人搞的一套东西,本来和西边的秦国人没什么关系。
当年,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觉得自己的霸业很了不起,就想封禅。
但管仲不同意,他说:
只有得到了天命的帝王才能够封禅,而自古以来,有七十二位圣王曾到泰山封禅,他只说得出十二个,基本上就是三皇,五帝,三王这种级别。
这说的是资格。
除此之外,还需要条件,
只有上天呈现一些祥瑞表示老天爷满意,才能去。
如果尽是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地震、月食之类的,就表示上天并不满意,所以不能封禅。
这也就是秦始皇为什么要去封禅。
如果他采用这种东方的传统,去泰山封禅,
就证明他是得到了天命的帝王,就证明他也是伟大的圣王。
在资格方面,秦始皇觉得自己“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也就是他超越了管仲说的那个大名单中的大部分人,资格不是问题。
所以,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去帝国的东部巡游,就去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四、秦始皇如何塑造自己成为圣王?
秦始皇如何塑造自己的圣王形象,主要体现在封禅后的石碑铭文中。
封禅后,秦始皇立的六块石碑中,皇帝出现了14次,圣出现了10次。
秦始皇起手直接把皇帝跟圣绑定,
他给自己定位,是一位开创了大秦帝国的新圣王,
他是一位伟大的立法者,制定法度,确定纲纪,他的法也被称为圣法。
他的意志被称为圣志和圣意,天下无不顺承他的意志。
他的治理成就被称为圣治。
他的功德被称为圣烈,所以值得群臣们热烈地歌颂,也值得后世继承。
所以,后来的皇帝把自己的话称为圣旨,自己的身份称为圣上,
都是秦始皇发明的这一套。
秦始皇刻的碑文,还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讲他如何规范社会风俗习惯等。
这些都是在塑造他教化百姓的师的形象。
根据石碑上的说法,秦始皇既能够铲除人间的灾害,又能建立法度,造福苍生,还致力于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平,这就是一位君师合一的圣王。
从泰山封禅开始,通过巡游、刻石立碑,秦始皇一直宣扬自己作为圣王的形象。
五、秦始皇封禅的不详之兆
封禅有个条件:
就是天地先呈现一些祥瑞,比如五彩云什么的,然后统治者才能去封禅。
秦始皇或许在祥瑞上做了一些铺垫和宣传,但所有的努力也比不上他直接遇到了晦气的事:
就是秦始皇在登泰山的途中,遇上了暴风雨。
这怎么办?
他要是因此不去封禅了,那就表明他不具备封禅的条件,就表明他不是伟大的圣王。
所以,虽然不是很完满,但躲过雨,秦始皇还是登山完成了封禅的仪式。
这场暴风雨给了留在山下的儒生们话柄。
这事一直到汉代还在被议论。
汉朝人甚至据此认为,秦始皇不具备封禅的资格。
泰山的地形特殊,容易形成坡面雨,什么时候下雨,在当时根本无法预测。
【启发】
封禅的目的
在武力征服天下后,为了增强天下人对自己这个统治者的认同感,秦始皇通过举行封禅大典,把皇帝这个新发明的词跟圣王这个古远的词连结在一起,
这就丰富并深化他自创的皇帝这个称号的内涵。
皇帝不是作威作福,在至高无上的权威之外,他还是君师合一的圣王。
这是秦始皇留给后世的一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