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得到头条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商,占全球仿制药市场的20%。
印度的仿制药出口全球200多个国家,2023年的出口额是240亿美元左右。
在美国的仿制药市场上,印度的占有率是30%。
一、印度的仿制药
1、仿制药只是印度制药的一部分。
印度的制药业,主要有四个部分:
仿制药、原料药、制剂出口和医药外包服务。
印度也是全球的疫苗生产大国,全球疫苗产量的60%,来自印度。
2、什么是仿制药?
仿制药不是山寨药,也不是对正版药的盗版侵权,
而是在原药专利到期后生产的,与原药成分、用法、疗效都一样的药物。
仿制药可以免除临床试验,因此价格比专利药低很多,
只有专利药的20%到40%。
二、印度是怎么变成仿制药大国的?
印度的医药产业发展,从1970年代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政府在产业的幼稚时期,使用了强大的立法工具,通过印度第一部《专利法》,对仿制药做了扶持。
印度刚独立不久,80%以上的医药市场被几家大型跨国药企控制,药价高昂。
因此,当时的印度政府就在颁布《专利法》时,做了个设计,叫:
只授予药品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
也就是:
假如你在仿制药品的时候,稍微改变一下工艺环节和过程,就没人能挑你的理。
这实际上相当于废除了药品的专利保护。
印度很快就开始改造西方药物,并且低价卖到全世界。
2、印度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对内对外,都推出了强大的政策工具。
对内,印度在加入WTO时争取了十年过渡期。
印度1995年成为WTO的主要成员国,WTO倡导知识产权保护。
当时的全球药品专利,都集中在3到5个发达国家手中,一旦保护起来,一些国家可能面对无药可用的局面。
因此,印度联合其他七个国家,达成了一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这份协议给印度争取了10年的过渡期。
1995年到2005年,印度延续了自己的仿制药政策,继续不对医药产品授予专利保护,大力发展了国内的仿制药市场。
对内,印度把医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扶持本土药企。
在1986年,印度科技部就建立了生物技术部,给药企提供税收优惠和补助金。
2008年,印度成立了专门的制药部,支持制药行业的发展。
直到今天,“印度制造”计划里,医药仍然是重点发展产业。
3、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和国际接轨。
比如,在监管和认证层面去适应国际需求,申请了美国、欧盟、世卫组织等相关监管机构的认证。
有了国家认证,相当于有了对外出口的资格。
比如,印度的大型药企,并购了不少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
这么一来,既能获得国外药企原本的销售渠道,还能引入新产品,开发出对应的仿制药。
比如,印度有一个外号是:全球外包,在医药行业也是一样,印度是很多国外企业的联合生产商。
现在,印度全国有1000家药企从事医药外包工作。
总之,靠着《专利法》的保护和产业政策支持,印度建立起了庞大的医药行业,
尤其是在仿制药领域,成了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国。
三、印度仿制药的挑战
印度药业也存在一些bug,印度制药时常出现质量问题,口碑也持续下滑。
1、大公司的生产,经过层层外包,变成了质量难以保证的贴牌产品。
印度有上万家药厂,只有300家从事销售,其余的都以制造为主。
所以,一些大公司会通过转包,让第三方公司用最便宜的方式生产药品,然后贴上大公司的品牌出售。
即使药物不合格,追责也只能追到生产公司。
2、在质量控制上采用多重标准。
按理说,仿制药的质量应该是一致的。
但印度仿制药出口,却经常使用多重标准,
比如出口到发达国家,用的对标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高标准;
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和一些非洲国家的药品,用的是世卫组织规格的第二级别质量标准。
在印度本国,还有冈比亚、尼日利亚这些特别不发达国家,仿制药用的是国内的稀释版质量标准。
由于这个标准太低,仿制药出现过不少质量问题,
比如印度向冈比亚出口的止咳糖浆,出过重大事故,导致很多婴儿死亡。
去年7月,印度的中央药品标准控制组织抽样检查了1306个仿制药品,有3.9%不符合质量标准,这个比例相当高。
这也导致印度国内的医生,都对仿制药信息不足。
3、监管不足。
印度不是没有监管机构,反而是因为监管机构太多,太分散,造成了监管真空。
现在,印度中央和邦一级的制药监管机构有36个。
大部分的药品生产,是公司所在邦负责监管,质量参差不齐。
比如,印度之前有个公司生产的仿制药里,被查出了玻璃碎片,最后在2014年倒闭了;
比如,出口冈比亚的止咳糖浆,被世卫组织认定,含有有毒污染物。
当然,印度也开始重视这些问题。
印度出台了很多举措,包括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监管体系,公开生产信息,启动数字化检测平台等。
【启发】
发展的逻辑
印度仿制药等现状,就像一片野蛮生长的丛林。
之前印度的目标,是让这片丛林茂密。
下个阶段,印度的目标或许是:
把这片丛林修剪得更加整齐规矩。
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