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万维钢·精英日课6
一、流行的解说版
现在很流行一类视频节目:电影和电视剧的解说版。
这种节目基本上是原版内容的剪辑,
一遍播,一边有个解说员用画外音帮我们讲解。
影片中的很多小事演出来要花不少时间,而解说员三言两语就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这样我们只要看最关键的场面就可以了。
解说版可以让我们三分钟看完一集电视剧,十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还感觉收获满满。
这里面可能会涉及版权问题,但也许中国的山寨也是一种创新。
二、我们为什么喜欢看解说版
我们可能认为:解说版的主要作用是帮观众省时间。
我们可能认为:好的解说版应该忠实传递原片的内容,解说员必须科学安排叙事的详略。
我们可能认为:正如ChatGPT可以帮我们迅速总结一本书的内容,AI应该会很快接管影视剧解说这个业务。
那我们可能都想错了。
这个世界每天都生产无数个新故事,我们根本不在意哪个故事说了什么,
我们在意的是为什么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在意。
解说员提供的不是客观摘要,而是主观的、评判式的解读:
它如果好,好在哪里?
我们应该关心什么,赞叹什么,理解什么?
什么是我们要不知道就会后悔的?
解说员对作品必须有比普通观众更深的鉴赏力。
我们听解说不是听解说员的客观和勤奋,而是听他的判断和风格。
这里说的是高水平的解说。
但平庸的解说,也对观众很有价值。
屏幕上演了很多东西,很多时候观众真的不知道该往哪里看,
尤其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设定,我们就是希望身边有个人给我们一边看一边讲;
或者我们完全看懂了,只是想听听另一个人是怎么看的。
就算没有解说,我们也喜欢开弹幕。
三、解说就是建立秩序
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是在同一块屏幕上看了不同的电影;
我们看同一部电影的时候,每个人看的是不同的版本。
解说是对世界的重构,而且常常是简化了的重构。
一场体育比赛,场上每时每刻都发生了很多事情,
解说员提醒我们要注意其中一部分关键的事情;
每个解说都是主观的,他一定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东西,
但即使我们懂球,我们也希望有个解说,或者我们自己在心里有一番解说。
生活中会有很多服务相当于解说:
比如旅游有导购,购物有直播带货,新闻有评论,科研有论文综述。
这些解说并不仅仅是想我们介绍一个个东西的性能怎么样,而是帮我们对纷扰的世界建立感觉。
解说,是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事物中形成叙事。
解说就是建立秩序。
随着AI的普及,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在整个世界的现实层之上建立一个解说层:
万事万物,随时随地皆有解说。
现在的AI都是等我们跟它说话它才更我们说话,下一步必然是它主动和我们对话。
我们只要随时佩戴一个输入设备和耳机,我们走到哪里,做什么事,
AI都在旁边解说:
别看了,这件衣服不适合你,试试旁边那件蓝色的。
你刚才那句话说的不好,怎么不尊重领导?减分减分!
这一上午工作效率很高,不但完成了预定任务而且还有1小时18分的不间断心流。
….
到时候人们干啥都开个解说。
这不仅是因为解说员能扮演生活参谋官的角色,更是因为:
我们是故事动物。
四、人类就是天生爱听故事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bug:
我们就是喜欢听故事。
哪怕明知这个故事是假的,对我们毫无用处,我们还是会选择故事。
人类学家和脑科学家对说法是:
我们从原始部落以来就被训练听故事,讲故事是我们把复杂的文化和经验传播下去的根本办法,人类文明就是靠故事传承下来的。
有调查表明,美国人平均每天花费12小时消费媒体,中国也不会少很多。
这意味:
我们清醒的很大一段时间不是活在现实里,而是活在故事里。
从采集狩猎部落到现代文明,会讲故事的人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五、故事的力量
科学家把故事分成了两种。
一种是透明叙事。
像流水账一样,我们今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听起来没啥意思,但也是对信息的梳理。
一种是成型叙事。
这种故事有结构,而且只要它能满足三个条件,它就会有人脑无法抗拒的影响力:
1、重点讲述主角的挣扎;
2、有道德冲突;
3、不但揭晓事实,而且表达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这种叙事会让我们自动把它当成真的。
哪怕我们明知自己看的是科幻小说或者玄幻电视剧,我们还是会把它当成真的。
我们不但会跟主人公一起感受各种情绪,而且等影片结束,
我们会把对角色的爱憎投射到扮演角色的演员身上。
有的演员在某个电视剧里扮演了令人讨厌的角色,结果一大堆人跑到他微博下面留言骂他。
这帮人难道不知道剧情都是假的吗?
他们控制不了自己。
这就是大脑的bug。
叙事传输。
如果一个故事讲的十分生动逼真,就会发生一个现象,叙事传输:
我们会感到自己完全沉浸在了故事之中,我们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主人公,
我们不但忘了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而且忘了自己。
叙事传输的厉害之处:
它能让给人放下个人偏见,代入故事主人公的视角去看待生活。
于是我们就更容易接受叙事者想让我们接受的观念。
比如:
如果故事主人公被一个精神病患者威胁,
我们就会支持对患有精神病的罪犯进行更严厉的判决。
这就是叙事的力量。
好的叙事者能绕过大脑的智力防御系统,给我们植入信息和信念。
六、解说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因为叙事的厉害,所以有人认为媒体是一种武器。
以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为载体,借助AI的发展,解说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人们会把一切都变成故事。
比如,数学教科书,就缺一个解说。
教科书上有原理,有例题,有习题,有解法,但那些只是讲解,不是解说,这里没有形成叙事。
如果我们给数学书加一个解说层,比如:
请注意啊同学,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个技术很神奇,这将是令我们终身难忘的一招。
某某明星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听懂了这一招,勉强考上了大学;
这个定理厉害了,它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这道题比刚才那道要稍微难一点,你可要小心了;
下面这道题呢,你还记得前面讲的那个绝招吗?
这个解说层会让我们有一种温暖感和陪伴感,
更会让我们像支持严惩精神病犯罪一样强烈认可数学。
如果AI再能结合每个人的不同特点现场编一套个性化的解说词,乃至于调动情绪元素,
让我们做个数学题还自我感动了,
那又是一个什么情景?
七、商业品牌的叙事化
各大知名品牌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
人们不但要求我们讲好品牌自己的故事,而且还很关心我们对公共事务的看法。
按理说,一个做运动鞋的公司跟地缘政治没啥关系,
这本质上也是把角色的扮演者当成了主观能动者。
我们架不住人脑有 bug。
现在已经发展到每个公司的老板都要有:个人IP。
他们已经不太讲自己公司的业务了,因为其实也没啥可讲的,
而是不停地分享各种小事,个人生活,谈论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扮演解说员。
那些内容看似跟业务无关,但是从讲故事讲度非常有用:
别人上了我们的叙事运输,就会默默赞同我们。
【启发】
叙事的力量
叙事,往小了说,是把复杂信息组织起来建立秩序;
往大了说,是最厉害的影响力手段。
没有成型叙事的东方我们可以给人建构一个;
已经有叙事的地方我们可以重构一个。
对人类大脑来说事实过于复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叙事框架结果帮助理解:
那么谁重构得好就听谁的。
我们可以预期:
解说层将会是一个各方激烈争夺的领域。
理性,将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