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睿妈“周更”来了。这是来塞班第五十五周到五十六周的周更。
上周睿妈没有发自己的周更,而是连续四天发表了来自双安妈的文章。双安妈分享了一家人在马来西亚带娃以及去菲律宾游学的经历,相信大家也跟睿妈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吧。
五十五周到五十六周,我经历了忧郁到重新开朗的过程。回头看这两周的心路历程,忧郁是因为自我封闭,重新开朗是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
总结自我封闭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我在塞班最亲密的朋友S走了;放假前一起玩儿得不错的朋友继续忙碌的生活,而我的生活好像一潭死水;我对自己的育儿方式产生了怀疑,自信心下降;辅导作业让我心力交瘁……
我意识到自己情绪的低落,开始自救:走出去,运动流汗,多巴胺让我快乐;和更多人见面聊天,倾诉苦衷,获得信息;搞点事情,让自己没时间胡思乱想;给别人提供帮助,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前面提到了,S的离开是让我陷入抑郁的原因之一。这次回到塞班,S已经不在,但我做什么事,走到哪里,都能看到S的影子。这种感觉好像只有初恋时才有过了。
我发信息给S,说塞班和S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塞班,我就会想到和S共度的日子,她走了,我的心空了。
借着这期周更,我就来怀念一下过去一年,在塞班和S一起的日子。
S走了,回到了去年她来塞班前生活的地方——芝加哥。
(一)初见
和S第一次见面是在海边。S在塞班韩国人群里非常活跃,我进群后,就经常看到她在群里上传一些信息。
她发了一张周日上午在苏苏佩海边有为女性开办的免费游泳课的海报。刚到塞班的我非常需要这样的信息,于是,周日我们去海边上游泳课了。
S的形象极具辨识度,她个子不高,很瘦,皮肤黝黑,头发又长又多,画着非常宽的眼线。
和她相处的一年间,我只见过一次她没画眼线的样子。那天她生病,我没打招呼就去探望她,很突然地到访,我看到了她完全素颜的模样。
在海边,我一眼就认出了S。我们一起上了游泳课,下课时,S的先生L来接她。L是白人,我们一起聊天就用英语,S和我跟我家娃爸用韩语交流。
S是七月末从本土搬到塞班的,而我是八月初来的。S因为先生L的工作变动来到这里,我说我教了近20年的中文,这一年带娃来塞班学英语。
S很欣喜,因为她家二儿子J所在学校的第二外语是中文,但之前他从来都没学过中文,我说我可以帮他。
那天晚上,S发短信给我,说我们都是刚到这个小岛上的异乡人,以后多多交流,互帮互助。
第一次见面,我对S和她家人的印象是,S有一个能力强,又很体贴她的先生。从本土搬到塞班,孩子们在这里完成中学学业的话,比在本土更有机会上名牌大学,S看起来过着无忧无虑的主妇生活。
(二)互助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确实一直互帮互助,相互交换信息。S的车出了故障,我早上绕过半个塞班帮她送孩子上学;塞班韩人中秋晚会上,我们共坐一桌,一起嗨……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了解,渐渐熟络。
娃爸陪我们一起到塞班,呆了六周,过完中秋就要回韩国了。他放心不下我们娘仨,特别拜托S多多关照我们。而S也真的把这份嘱托记在心上。
娃爸走前,我们和S一家一起聚餐。我在当时的周更中记录了那次聚餐的情景。
周二,我们一家去朋友S家做客。S是我刚到塞班不久参加一个免费游泳课时认识的朋友。她是韩国人,先生是瑞典裔美国人,他们结婚后在澳洲、美国本土生活多年。因为先生是飞行员,很喜欢塞班,所以这次他在塞班找到了工作,打算一家四口在这里生活几年。
他们来岛的时间比我们早两周,因为都是刚到塞班的异乡人,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快就熟络了。这次因为我家娃爸要走,S邀请我们到她家吃晚餐。
S热爱料理,她有一本厚厚的手抄英文食谱。这次去她家做客,我们见识了她的料理水平。番茄、黄瓜、洋葱、鹰嘴豆沙拉也许不算特别,但沙拉酱汁也亲历亲为一一调拌就不容易了。沙拉酱汁里的调料得有十几种,甚至还把柠檬表皮刮下来捣碎了放入调味。奶油咖喱鸡的奶油咖喱也是用酸奶、印度咖喱粉自己发酵制作的。我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我们也带去了娃爸做的韩式炖排骨和韭菜煎饼,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S的先生的出身和经历非常特别,他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情,比如组过摇滚乐队,教过英语……现在在开飞机。虽然和S用韩语聊天更方便,但为了S的先生,我和娃爸只好硬着头皮一起讲英语。
因为都有教语言的经历,所以我和S的先生聊起学语言最终是学文化,我讲到“高环境”(high—context)与“低环境”(low—context)。高环境交流突出按预定程序传输的信息,这样的信息贮存在受信者身上和背景之中,传达的讯息中只包含着极少的信息,中国、日本、韩国等划归高环境文化;低环境交流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讯息之中,以弥补环境中缺失的信息,瑞士、德国、北美等划归低环境文化。
S的先生说起自己之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会说十几种语言,只要一天的时间,他就能用新学的语言对话了,简直不知道他的脑回路是怎么长的。
我说,虽然如此,但毕竟我们地球人的语言还都是按时间线走的。有一部科幻小说(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讲了生活在“非线性时间”中的外星人降临地球的故事,小说对语言学、线性时间、因果论、人类与外星文化冲突有深刻的描写。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基于时间线的、固定的语序。人类必须听到语素在时间线上的相对位置,才能确定一个句子的意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汉堡包有100层,每一层对应我们人生的一年时间。生活在线性时间的人类的一生,就像从最高处的第一层开始往下吃汉堡包:永远不知道下面那层是什么,不吃完整个汉堡,就没法知道它整体的味道。我们每个人不过完自己的这辈子,就不知道人生是啥滋味。这种一层层顺序不能乱的吃法,就是“线性时间”里的人生。
而如果是张开大嘴,一口横着咬下去就是小说里外星人“非线性时间”的时空观。
S的先生竟然也看过我说的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降临》(2017),所以他一下子就get到了我想表达的意思。
听完了我们的对话,娃爸说,他做的工作不就像是一口吃下去的汉堡包吗。因为他是做设计的,设计强调意象(image),所以他说自己做多了这样的工作,连说话有时也有些时间线不清的感觉。
我们还谈到了韩文是一种很科学的文字,可以用最少的音符拼出大量的音节,所以被非洲部落借用标注自己部族的语言。
我说,还有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布巴布省的吉亚吉亚族,十几年前本来决定引用韩文标注自己的语言,他们也努力了几年,但因为韩国政府没有大力跟进,最后无疾而终。
别问我如上的内容是怎么用英语表达的,反正我们都理解了,还相谈甚欢,所以比语言更重要的是思想。
娃爸走后,我和S的往来更密切了。S当时准备换房子,找房子、买二手家当是她的日常。我把娃们送到学校后,也没啥事儿干,就陪S看房,权当是了解塞班的机会了。
我和S在互帮互助中,关系越来越亲密了。我们在一起,既彼此讲述自己的故事,也会八卦别人的故事。我很佩服S的生活能力,还有她的直率。“爱面子”的我,对能大大方方表达自己想法的S心生敬佩。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同时来到这个岛上,我们有共同的出发点,才能更开诚布公,坦诚以待。
(三)弱点
记得有一次,S打电话,问我忙不忙,说她想来我家坐坐。S来了,聊了一会儿,我才发现,其实S看似幸福的家庭,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S的先生很爱她,但代价是,S要包揽一切,S的先生负责画饼,S负责烙饼,有时候甚至是要烙“无面之饼”。
我问S是什么契机让她们一家搬到了塞班。
她告诉我,他们来塞班前住在芝加哥。二儿子的学校在一名二年级学生的抽屉里发现了枪。这件事发生后,她和先生很不安,觉得不能再在那呆下去了。
另一个原因是她先生的工作。S的先生L是飞行员,多数人听到“飞行员”这个职业,想到的都是门槛高,收入不菲,受人尊重。
但是S说,对飞行员而言,重要的是资历,如果资历不够,甚至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L本是瑞典人,出生不久亲生母亲患上了绝症,L被一对美国中产夫妇领养。养父母在领养了L之后,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养父母经济条件优越,因工作需要,他们一家去过十几个国家生活。
但养父母对L的教育是洗脑式的,这让L越大越感到反感。比如,养父母告诉L他其实是犹太人,而养父母救赎了他等。L成年前曾有机会获得瑞典身份,但因为养父母的阻拦而未能成功。
L非常聪明,性格却并不合群。L和弟弟的关系也不好。养父母相继离世后,L的弟弟“霸占”了父母的所有遗产。
L年轻的时候是搞摇滚音乐的,其后摇滚乐队随着其中一名成员的结婚而解体。L还在韩国当过英语老师,那时认识了S。
L是美国人,却不喜欢美国,他觉得美国学费昂贵,福利不好,社会治安差。所以L去澳洲学护士专业,S也跟去了澳洲。
之后L又转向学了飞机驾驶,为的是拿澳洲身份。澳洲身份是拿到了,而工作却不好找,最后他们只好再回到美国本土。
S和先生15年间从澳洲到美国本土,在美国本土的几个州间搬了三四次家。这次更是从美国本土来到了很多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塞班岛。
在来塞班前,L的工作是飞机运送员。就是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易后,需要把飞机送到买家手中。虽然有些飞机交易者学过开飞机,但多数技术并不高,需要专业飞行员运送飞机,并测试飞机性能。
这份工作可以说是相当奇葩。首先这个交易真正完成是在飞机到达买家手中后。所以飞行员起初只能拿到一半的报酬,很多时候加油还要花自己的钱。
有一些小飞机,由于储油罐比较小,飞行时间只能持续2个小时,因而每飞一个半小时就要着陆一次,加油,起飞、着陆、等待加油……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
试想如果卖家在加利福尼亚,买家在纽约,这样的小飞机要起降多少次才能到达目的地?
L就曾经开到一半,因为判断飞机的性能有问题,选择自己蒙受损失,拒绝继续运送这架飞机抵达目的地。
去年L找到了塞班的一家公司,他本计划在这家公司开多操纵板飞机,积累够经验后,跳槽到民航公司。但谁曾想,公司出于自身利益,把刚购入的多操纵板飞机卖掉了,L只能继续开单操纵板飞机。
这令人措手不及的变化使他失去了发展空间,打乱了未来计划,他落入情绪低谷。
虽然L的年薪还不错,但他们家的经济并不宽裕。每一次远程搬家,重新安家都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他们也因此没能攒下什么积蓄。
这次让S上火的就是,L是绝对的甩手掌柜,搬家的大事小情都要S来操办;而且L不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竟然买了一台1500$的电吉他。
L对我很kind。我去S家时,总会感到有些抱歉,L每次都会安慰说,随时欢迎我到他家做客,不要客气,随便一些。
L对S也是把爱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但是想一想,一个人一直说着“我爱你”,但是在生活上,大到国际搬家,小到一日三餐都要依靠你,你会幸福吗?还有就是经济方面,虽然是赚钱主力,但在花钱方面却没有规划,想一出是一出,生活有时捉襟见肘,你会幸福吗?
(四)维护
初到塞班时我是幸运的,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比如S。她真的很有亲和力,因为我们来塞班的时间相似,共同语言较多,虽然相处时间不算长,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欣赏,比较纯粹的。
在我跟娃对立的时候,S总是站在我一边,她对我的维护我感受到了,有几件虽是小事,但却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去年11月初的一天是No School,早上我去学校和老师做了面谈,收到了娃们的期中考试成绩单。看到她们从入学开始每天、每周、每月的大大小小各个科目的考卷,感叹孩子们也不容易。
要知道,在韩国从初二开始学校才有正式的考试排名,而到了塞班直接用非母语考美国历史、地理、科学、语法、词汇、阅读、数学、圣经、书法……
一回家,却见俩娃吵得不可开交,刚升起的对娃们的理解与同情顿时消失,我也加入了“战争”。真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不知道隔窗听到我家大吵大闹声音的邻居作何感想。
S的电话打来得很及时,同样是俩娃妈的S深知看着手足相爱相杀时父母的苦楚。S也在“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子女自身的内驱”,“父母的支持”,“子女的才能”,这四象限里苦苦挣扎。所以S说,出来吧,把孩子先送到我家,然后咱们出去喝咖啡。
谢谢S拯救了我,否则No School给我留下的会是更大的阴影面积。那天在S家看了落日余晖,吃了晚饭才回家。
还有一次,我约S一起带娃去玩儿水,但S要处理的事太多,所以告诉我不能去了,但说她会在经过水上游乐场时来看看我们。
S说到做到,和先生L出门购物路过World Resort,给我们送来了三个炸麻花当零食。炸麻花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但在玩儿水玩儿到累的时候,有人送来甜甜的炸麻花,吃起来格外香。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我去年11月生病时,S给予我的关心。
我周六晚上倒下,周日拖着病体在外活动,周一仍然发低烧。早上起来给俩娃做了早饭,装好了午餐饭盒,把她们送去了学校。回到家,我想,我是做运动发发汗呢?还是躺下补补觉呢?最终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倒下了。
迷迷糊糊之间接了S打来的电话,她说自己正好到我家附近办事,所以给我打个电话。听说我生病了,她赶紧过来,给我做了一顿辣炒猪肉。她说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吃好。我满足地吃了一顿饭后,又倒下睡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就到了接娃的时间。
接完娃,和俩娃大战72回合,直到她们上床,住嘴,我的耳根子才得以清净。晚上又因为写周更熬到凌晨三点。
周二早上醒来,感觉不发烧了,就是嗓子还有点儿疼。S又来看我了,带来了她做的鸡肉蔬菜粥,还带来她给二儿子过生日做的巧克力松糕,还有一袋橘子,让我补充维生素。
我真的很感动,我感受到S的真心。这以后,对S的请求我是有求必应。
还有就是去年12月,我带俩娃装饰圣诞小屋时,S带着从早市买来的美食来慰问我们。当时刚好遇到俩娃闹矛盾,不配合我的尴尬场面。S了解情况后,自然是最维护我的,看到无奈的我,她也忍不住要“教育”大娃几句。
我这个人有时候看似很主动,有时候却又很被动,加上深得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的熏陶,不太愿意主动说出自己的困难寻求帮助。但每每这个时候,S总是主动伸出援手,我只能一直说着感谢。
S告诉我,她在国外生活了15年,身边没有亲人,每次自己遇到困难时,都是周围热心朋友的帮助让她度过难关。这些恩情,她要通过向需要帮助的朋友伸出援手来报答。
(五)感恩
在美国,感恩节当天,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大家一起享受丰盛的节日大餐。同时,好客的美国人这一天也不忘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人共度佳节。
去年的感恩节,S邀请我们去她家一起过。
S先生的公司为每一位员工定制了感恩节大餐:火鸡、火腿、土豆泥、馅料、蔓越莓果酱、面包……火鸡和火腿大到够一家人吃好几天的。
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然后整只烤出,鸡皮烤成深棕色。
S用刀把烤火鸡、火腿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盘中再盛上土豆泥、馅料、蔓越莓果酱、面包,甜、咸、香、酥……我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我第一次吃如此地道的烤火鸡,感觉火鸡肉不柴不腻,酥嫩爽滑,肉汁四溢,口感饱满,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感恩节一整天都在S家吃吃吃,真是有种过年的感觉。
美国的感恩节应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了。去年的感恩节,如果没有S,我便不可能真切体验到美式感恩节的习俗,甚至会有点孤苦伶仃顾影自怜之感。谢谢S,有她在的塞班,就像有娘家在。
(未完待续)
今天的内容写完了。谢谢你的阅读。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现在一周更新一次,睿妈对每篇文章都反复推敲,力争给大家呈上高质量推文。所以,如果你喜欢睿妈的文章,请继续对“睿妈在首尔”给予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