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睿妈“周更”来了。这是来塞班第四十三周的周更。如果说在塞班的日常底色是“无聊”的话,那么这周就是没.时.间.无聊。没有从容感,过得连滚带爬的。
这周处于一种非常态化的状态中,因为要操心的事太多,自己也有一堆的事要做,所以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睡不好,第一次有非常疲惫的感觉。欸,我不是“快速运转的小马达”吗?这周小马达缺油了。
不过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周最重要的经历——参加了两个高中的毕业典礼。
(一)美国的高中毕业文化
美国教育体系大致为,K4、K5是幼儿园阶段,一到五年级为小学阶段,六到八年级为初中阶段,九到十二年级为高中阶段。
申请大学时,高中期间的成绩、活动、奖项非常重要,这些集中在九到十一年级做。一升入十二年级,就进行大学申请,一般从次年一月开始,大学录取结果就陆续出来了。
所以对于美国高中生而言,十二年级其实过得比较轻松:大学申请结束后,就是在等待结果,这期间,如果还有没修完的高中学分,只要修剩余的学分就可以;还可以考几门AP考试,留待上大学后充抵学分,剩下的时间就是准备毕业活动了。
十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春假(复活节)过后,各种跟毕业有关的活动就成了重中之重。除了毕业旅行、拍毕业照等之外,最重要的是两项:毕业舞会(PROM)和毕业典礼。
1、毕业舞会(PROM)
美国高中的毕业舞会(PROM)一般在毕业典礼之前举行,具有浓郁的美国文化特色。它始于19世纪末期美国东北部的大学,当时的有钱人家借此活动,让孩子们在走出校园前熟悉参加重大社交场合时的着装和礼仪。
毕业舞会地点各异,主题五花八门。在一代又一代的美国青年人眼中,浪漫又盛大的毕业舞会一直是充满激情、魅力四射的成人仪式。
此前,我对PROM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当看到不论是毕业班的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亦或周围的人在谈论毕业舞会时两眼放光的神情,我才意识到这在美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毕业生们往往在PROM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忙着准备,尤其是女孩们,个个为自己在舞会上的礼服煞费苦心,为了穿上心仪的礼服,提前几个月减肥也是常有的事。
PROM当晚,男生们身着白衬衫和白色或黑色的西服,打着领带或领结,头发修剪整洁;女生们一袭各显风采的靓丽长裙,上点淡妆,发型得体舒适,脚蹬华丽的高跟鞋,再戴上腕花,个个都是当晚耀眼的明星。
PROM之所以这么受美国主流社会重视,以至于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名片,其实背后是美国社会成熟的感情教育体系。
这晚,有恋人的高中生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双入对,参加盛大的毕业舞会。对于大多数尚未进入“情场”的高中生来说,同样也可以男女相邀,如恋人般地双双在毕业舞会上亮相。
五光十色的旋转彩灯、震耳欲聋的现代音乐唤起成双成对的青春男女进入舞池,激情伴随着舞蹈和音乐,把欢乐和对青春的祝福播撒在绵绵长夜里。
After Party学校是不管的,有些学生会叫上一群朋友继续开Party。
在美国,大小舞会、Party是校园生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孩子们的成长中离不开各种大小聚会,PROM是其中最为正式的一种。孩子们从小被鼓励去社交,熟悉各种社交礼仪和场合,这是不是大多数美国人性格开朗善于社交的原因之一呢?
2、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个世纪前英国的剑桥。毕业典礼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去几年的所学,同时思考随着毕业而即将到来的巨大改变的机会,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凝聚在了一起。
因为朋友的孩子毕业,我也有幸去参加了两个学校的毕业典礼。一个是小而美的私立高中的毕业典礼,毕业生只有13人;另一个是塞班最大的公立高中的毕业典礼,毕业生有359人。两个学校的风格迥异,也让我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美国高中毕业典礼文化。
小而美的私立高中的毕业班虽然只有13个人,但大家亲密如一家人,讲台上有给毕业生们颁发的各种奖牌、奖状、证书、奖杯,这些奖励既有运动的,也有艺术的,还有各种竞赛、领导力的,以及学业的,从各种方面证明了学生们在高中期间的努力。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每家都得拎个大袋子才能把这么多的奖牌奖杯运回去。
学校还设置了忠诚奖,也就是在本校就读最长时间奖,此奖分别发给了在本校学习了十年、十年半、十二年和十三年的学生。也就是说就读时间最长的毕业生从K5就在这所学校,并一直读到十二年级结束。
而且这个学生也拿到了毕业生学习成绩第一名。可以想见,这十三年中,有很多的朋友来了,走了,一起走过了一段路,然后分开了,但他一直留在了这里,这种选择和坚持也是难得。
这届毕业班,被称为是本校最团结的一届学生。这与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不无关系。朋友的女儿告诉我,在她六年级刚转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排球教练C,C带领六年级的同学组建了排球队,训练,打比赛,从此,她们这届排球队在塞班战无不胜。
因为有在训练场、赛场挥洒的汗水和泪水,他们班级的凝聚力也特别强。这对一个中途转学过来,在语言方面还有欠缺,文化截然不同,自身处在青春期,一天会问自己一百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儿去?”的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虽然个子不高,但排球、羽毛球……各种运动都拔尖,散发着由内而外的自信,将要去美国本土继续自己当医生的梦想的“美式”女孩。
相比于小而美的私立高中,塞班最大的公立高中的毕业典礼又是另一番景象。因为毕业生多,学校的体育馆容纳不了这么多毕业生的所有家人,所以能挤进体育馆观看毕业典礼是很难得的。
有的家长为了能找到一个离得更近、看得更清楚的位置,在毕业典礼开始(16:00)前一个小时就到场了,毕业典礼持续两个小时,在又大又闷的体育馆足足呆了三个小时的大有人在。
毕业典礼包括军人护卫国旗、校旗入场,毕业生入场,合唱团唱祝歌,校长讲话,特邀嘉宾讲话,颁奖,毕业生代表致辞,拨穗礼:将帽穗(Tassel)从右边拨到左边,每一位学生按字母的顺序到台上领取毕业证书,退场等。
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的脖子和帽子都是看点。除了象征荣誉的金色绳束(cord)外,还有亲戚、朋友送的花环,有鲜花做的,有布花做的,还有用糖和巧克力串的,甚至还有用碗面串的“花环”。很多学生都会装饰自己的帽子,以彰显个性,还便于父母、朋友从众多统一着装的毕业生中找到自己。
美国的毕业典礼氛围相当轻松愉快,入场、退场、上台演讲时大家都随着音乐晃动身体,展现舞姿。毕业典礼结束后同学们就要各奔东西,虽也有离别的伤感,但更多的是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这么想来毕业典礼确实是件喜庆的事。
(二)美高策略
1、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当我们在诟病中国和韩国的教育内卷、学区房、择校费时,其实美国也一样是“拼爹资本主义”日盛,关于此,我在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周 l 从一场演讲比赛看阶级跃升之难中已经有所论述。
在美国,教育程度越发成为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子女的教育程度也越来越取决于其父母的教育程度。
美国公立学校的质量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具有强烈的正相关联系。有子女的美国人选择住房时,除非愿意出钱上私立学校,否则首要的考虑便是学区的教育质量,常常为了进入优秀学区而咬牙买下昂贵的住房。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联邦政府规定公立学校不分种族肤色招收学生后,美国许多地区出现了“白人逃亡”潮,即白人家庭纷纷搬离黑人学生、拉美裔移民子女比例较高的学区,以免子女的教育质量受连累。
而近些年,又掀起了白人学生从亚裔众多的学校“逃亡”的潮流,与担心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相反,这个“逃亡潮”是因为亚裔新移民子女在学业成绩上的超强竞争力,对白人学生和家长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白人搬家转学,以免子女被华裔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
美国虽是“熔炉”,但地域、种族、宗教、财产收入、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将美国社会分化为形形色色的阶层和集团。名校的“平权”招生政策是尽量“面面俱到”,使在校生充分反映社会的多元化。
也就是说,美国名牌大学招生是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并用,尤其注重地域、种族、性别的平衡。每个细分类别里的绝对尖子一般都会被名校录取。
有一个例子是,某华裔女孩原在新泽西州亚裔众多的一所重点公立中学就读,在二百多名同年级学生中排在四十名之外,进入“常春藤”希望渺茫。其父母花巨款请入学咨询公司指点“攻略”。
对方的建议,首先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全家搬到穷人众多、亚裔极少、SAT平均分低于原中学三百分的另一学区,女孩在新校立即“鹤立鸡群”;其次是通过让女孩参加选美比赛,改变其“书呆子”形象。结果,在原校几乎无望进入“常春藤”的该女孩,最后作为毕业班成绩最好的学生被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同时录取。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塞班最大公立高中的毕业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给全年级学业成绩Top10的学生颁奖。359个毕业生中,学业成绩前十名,有一个白人、一个原住民,四个韩国人和四个中国人。获得第一的是一个韩国男孩安,他考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安说,他在高中取得成功的主要驱动力是航空俱乐部。他在10年级时加入了该俱乐部,这两年的毕业演说者都出自该俱乐部。
他说,俱乐部的朋友们不仅激励了他,还为他提供了资源和指导。受他们的影响,他选修了多门 AP 课程。他认为身边的那些同龄人对自己很有帮助,是他们让自己改变了目标。
安说,是他的同龄人把他塑造成现在的样子——一个将来要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他们帮助我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有可能实现的,我不妨尝试一下。”
除了影响他的同龄人,他还感谢在学术方面给予他引导的老师们。有数学老师、文学老师、哲学老师……“我几乎可以和他谈论任何事情,他真的什么都懂,比如数学、哲学、物理。每次和他交谈,我都学到了更多。课后我会留下来和他交谈,他会给我具体的建议。”
安对同学们的建议是:“追随你的激情,而不是目标。”“如果我只是想做一个告别演说者,我会很痛苦。相反,我尽力把每一天都当作我激情的一部分,让生活变得更能忍受。最终,你想要的也随之而来。”
我那天还在和朋友探讨,孩子在求学路上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朋友的女儿就是在从中国转学到塞班后,遇到了好的朋友、带领她们一起组球队打比赛的老师,所以学校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不仅适应得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还找到了人生目标。
而朋友把儿子的不爱学习也归结于没有交对朋友。
我还认识一个韩国女孩,她和这位朋友的女儿之前在私立学校的同一个班。但因为对运动没有特别的兴趣,当年打排球也是“板凳球员”,后来不声不响地转到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朋友们都猜测,她是不是因为不能融入班级的氛围而转学的。
在公立高中,人多、俱乐部多,如果个人态度主动,则机会多多,但如果自己没有意愿,则也适合混日子。
这个韩国女孩结交的朋友都是一些虽是土生土长在塞班的韩国人,但却只向往韩国的一切:化妆品、服饰、韩国男生,而非黝黑的皮肤、各种运动。
几个女孩子每天凑在一起,主要就是喝咖啡,刷手机看韩国的衣服、好物……和那些每天在运动场摸爬滚打,挥汗如雨的孩子们比,皮肤是白的,但确实是发展空间受限。
这次毕业,除了这个韩国女孩在“妈妈裙摆”的帮助下拿到了一个本土州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名额外,其他一起玩的女孩都没有得到全额奖学金。
中国有句古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今天的内容写完了。娃爸来了两周,第一周陪我们一起等台风,第二周帮我招待从韩国来的朋友,着实辛苦了。
这期间有两件小事令我感动。一件是从我们租房子时,房子的坐便器就不太干净,慢慢地尿碱越积越重,用普通的洁厕灵很难洗掉。娃爸这次来搜索了相关信息,到超市买到了高浓度的盐酸,把坐便器刷得洁白透亮。
还有一件是,周一我们的匹克球大家庭邀请世界专业选手授课+potluck趴体。当天我先去球场听课打球,拜托娃爸19:00带一个雪碧西瓜过去,结果娃爸超常发挥,除了带了雪碧西瓜,还做了一锅麻辣香锅。
我很感动,能做的就是向球友们“推销”:“尝尝我丈夫做的麻辣香锅。”结果麻辣香锅很卖座,一会儿就被大家“瓜分”一空了。
昨晚去打球,N还对我说,那天送世界专业匹克球选手去机场时,他还对我丈夫的麻辣香锅赞不绝口。
另外,就是学校在毕业季,除了给毕业班:五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分别举办毕业典礼之外,还会给非毕业班的学生举办颁奖典礼。虽然我们对俩娃能否得奖并无把握,但想到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就全家出动去了现场。
结果,二娃因为上次参加数学竞赛获得了团体银牌,这次又得到了学校的表彰;而大娃则得到了年级唯一一个勤勉奖。我们鼓励大娃:“这是老师对你一年努力的肯定。”
这也算为一年的塞班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吧。
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