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睿妈“周更”来了。这是来塞班第三十三周的周更。这周,回到了在塞班的日常。周一赶公号;周二、三、四分别见三拨人;周五是no school,带娃;周六周日继续“激情四射”地带娃。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离开塞班四周,娃们在此期间感受到了我“不在”的缺失感,感受到了我带娃的“活动多多”和娃爸带娃的“虽然宽松但又有点儿无聊”的差异。而我经过四周反省后,对娃们也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所以,我们的再次相处,似乎比之前更融洽了一些。
在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二十七周到第三十周睿妈在首尔周更的下边,有朋友留言说“回到韩国,这写作风格立马就变,光看着都觉得时间紧迫,要马不停蹄”。
我想,每一个和我一样在育儿路上砥砺前行的朋友,心中都充满了各种疑惑和矛盾,而那些“过来人”说得最多的却是:孩子的人生是未知的,不是父母能设计好的。今天,先从两个阿姨的故事说起。
(一)两个阿姨的故事
1、李阿姨的故事
李阿姨大约是在1995年带着上小学四年级的双胞胎儿子到塞班留学的,丈夫在韩国挣钱,他们算是较早期的大雁家庭了。
本来李阿姨的丈夫想只送孩子出国留学,但李阿姨说,孩子这么小,怎么能没有父母的照顾呢?于是毅然带着儿子们来到塞班,这一住都快三十年了。
李阿姨说,她有时候和丈夫说起当初的决定,虽然大家都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卖,但是他们聊天时还是会说起,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过去,重新做选择会怎么选?李阿姨的丈夫说:“我绝对不会把你们母子三人送到国外了。”
李阿姨说,他们一家算是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生活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李阿姨和两个儿子说,“我们要一起努力给爸爸减轻经济负担。”当时他们做的,就是让两个儿子学日语。
儿子上高中时,李阿姨鼓励他们假期到酒店打工,他们毛遂自荐,说自己会韩语、英语、日语,从而在酒店找到了门童的工作。
李阿姨自己也做Home Stay等来创收补贴家用。
后来,大儿子考上了北马大学(NMC)的护士专业,并取得了护士执照。因为热爱运动,大儿子有段时间回韩国做健身教练,那时遇到了现在的妻子。
妻子大学学的是食品营养专业,大学期间去美国进修了一年英语,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公企业。但韩国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另她感觉窒息。
两人在健身时相遇,慢慢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组成家庭后回塞班生活。大儿子在医院当护士,妻子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塞班开了一家家具店。
现在两人育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生活也算稳定幸福。
二儿子大学考去了夏威夷,毕业后回韩国的知名外企就职,在韩国结婚生子了。
李阿姨的丈夫几年前退休后,来到塞班和李阿姨过起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比起很多长期分居,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夫妻,他们也算是模范夫妻了。
但李阿姨以自己过去三十年的人生经验给我的忠告是:虽然我们在现有的环境中尽最大努力生活,但如果让我们倒退回去,再做选择的话,我们绝不会再选这条路。子女的人生是未知的,绝不会按照父母的规划去走。
2、朴阿姨的故事
朴阿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塞班边玩儿,边给经营饭店的亲戚帮忙。其间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一个查莫罗小伙。
虽然小伙家在原住民中算上层,小伙本人也去美国本土读的大学,但在那个年代,这种跨种族婚姻并不普遍,两人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结了婚。
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之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在两个孩子上小学时,他们一家四口从塞班回到了韩国生活。
儿子上高中时,进入了百里挑一的计算机编程集训队。为了准备世界比赛,儿子整个暑假都泡在学校训练。
朴阿姨当时就职于韩国著名英语教育公司,做英语家教。因为看集训队其他孩子的父母都忙,所以本应家长轮流准备孩子们的午餐饭盒,但朴阿姨一个人把这个工作承包下来。
四十多天,每天十几个孩子的午餐饭盒,几乎都是朴阿姨一个人准备的。
如果顺利参加了世界级计算机编程比赛,并拿到名次,那么接下来大学入学也会一帆风顺,儿子现在至少得是个知名大厂的程序猿吧。
但是造化弄人,就在训练即将结束,准备出征前夕,儿子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朴阿姨,因为自己双重国籍的身份,不能成为国家代表出征。
就这样,儿子被取消了参赛资格,大学也没有上。虽然后来也做了一段时间跟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但毕竟这个行业的迭代速度太快,没有更高学历的加持,他走不了太远。
现在34岁的儿子的梦想已经变成了当一名厨师,还在学艺中。学成以后,可能继续留在韩国,也可能回塞班开个有特色的饭店。
女儿当年高考(据我目测,应该是以英语特长生的方式),考到了一个京畿道四年制大学的英语系。但经过权衡思考,从这样的大学的英语系毕业,将来就业仍成问题。所以女儿决定回到塞班,在北马大学的护士专业就读。
当时朴阿姨和查莫罗丈夫在韩国工作,儿子陪着女儿来塞班,住在奶奶家。儿子在一家公司做跟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女儿攻读护士专业。
护士专业学起来本就难,因为在韩国生活久了,英语水平也需要提升,所以女儿通过护士资格考试实属不易。
女儿毕业后找了一个中国女婿,现在一边在医院工作,同时学习护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和工作并行很累,朴阿姨在韩国和塞班两边跑,既要顾及丈夫又想照顾女儿。
像朴阿姨这种跨国婚姻,不是为了身份等外部条件,纯粹出于爱的,不容易;朴阿姨一家逆向从塞班回到韩国生活了那么多年,不容易;而查莫罗人愿意并能很好地适应韩国生活,更是不容易。
俗话说:“儿大不由娘”,现在的朴阿姨对儿子、女儿的选择和决定不能妄加干涉,能做的只是尽量做好后勤工作,成就他们。
从朴阿姨的故事也可以感受到,由不得我们给孩子规划设计,因为这个世界自有其运行的规律。
(二)子女教育的终局
我以前也说过,我自己大学本科和后来的硕士都是学教育学的,从事了20年教育工作,写了很多跟教育有关的文章。但在子女教育方面我仍然是“小白”一个。
很多人看我写的东西,看我发的照片,总夸我会教育孩子,但我知道自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斤两。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们往前行走一段后,就需要停下来调整一下方向。
1、教育越来越“卷”,投资回报率却很低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父母、孩子都不得已被卷入一场教育的军备竞赛之中:如果大家都不去补习,会有一个成绩高低排名;如果大家都去补习,同样会有一个成绩高低排名,而且这个名次跟大家都不补习的情况是一样的。但如果别人去补习,你不去补习,那你的排名就可能会靠后,所以,你也“不得不”补习。
各种各样的教育名目、补习课程,给拥有了更多选择权的家长带来一种幻觉:孩子的前途,取决于你今天给不给他报班,给他报什么班。
可事实却是,大部分人的教育投资,并不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孩子大学毕业之后,仅凭着自己的收入,根本无力支付这些年来的教育投入。
不过,即便知道会如此,我们还是会焦虑。因为我们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无法无视现在错误但基数很大的教育理念,更无法放纵孩子野蛮生长。
2、子女教育的目标到底为何?
通过自我省察,我发现,其实我和很多焦虑的父母一样,最关注的也是娃们能不能考上大学,能上个怎样的大学。
在韩国想进首尔以内的大学并非易事,虽然我把很多学生送入了中国、韩国名校,但我对自己的娃却没啥信心。那么去中国留学吗?考学有竞争力吗?毕业有竞争力吗?那么去美国上大学吗?把娃孤零零地“扔”到美国本土能放心吗?孩子有挑战意识吗?……疑问接踵而至。
但再仔细想想,其实考大学并不是终点,反而才是起点。毕业后,娃要找工作,要考虑职业发展,要成家立业,要生儿育女……对娃的教育并不是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就结束了。
我们只关心如何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大学,但忘记了成长是一生的事,孩子需要的技能并非只来自于书本。
那么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也许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核心能力与素质:养活自己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快速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能力、表达自我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等。
成功对于他们漫长的一生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张漂亮的文凭?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是充满好奇和无畏?运用自己头脑做出选择,采取行动?在时间长河里感受到生命的丰盈和精彩?
3、做出更符合长期主义的调整
想清楚后,我们可以适当去调整自己的决策,少一些焦虑,多一些长期主义的定力。
(1)教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而我们要成为孩子的终身陪伴者。
我们应从大趋势去引导孩子,而不是拘泥于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
我们这一代人总觉得考上好大学是最重要的,但现在我们都要变成终身学习者,而大学四年不能定终身。
所以我们设定的养育目标,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
可以把家庭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创造适合孩子的学习氛围。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提高,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鼓舞是最大的。
(2)虽然书本知识也很重要,但不能忽视给孩子更多地了解社会的机会。
孩子的运气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多方探索、体验不同环境的条件。用我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去包容他的性格,尽量提供资源保障,让孩子充分探索。
这里所谓的探索,除了学习还有创新;所谓的提供资源保障,除了物质的还有更重要的是亲子关系上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有重大影响。
我们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定制、制定或者指定发展路线。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具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把心放宽,像园丁种花一样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而不是像木匠一样,强求自己做出一模一样的家具。学会陪伴,学会容忍,学会体察,学会做孩子可以靠岸的港湾。
4、一个人持有什么信念很重要
因为未来环境不可预测,孩子将来幸不幸福、成不成功不是父母所能决定的,得看孩子的特性跟其将来遇到的环境是否匹配。
是有什么环境就生产什么性格的孩子吗?好像并不是。即便是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并非父母能决定的。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父母可以帮助子女树立更积极的“原始世界信念”。
心理学界近几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做“原始世界信念(Primal World Beliefs)”。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内心最直觉地认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是有趣的还是无聊的等等。
研究者认为,“原始世界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跟世界互动的方式和我们的生活决策,而且强烈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如果我们相信世界是安全的,我们会更合群,我们对他人有更高的信任,我们在精神上很放松,不容易抑郁;如果是我们相信世界很危险,我们就会谨小慎微,不愿意跟人交往。
如果我们把世界看做是一个危险的战场,每天出门都是去战斗,我们对陌生人可能会默认有敌意;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游乐场,每天上班都是去创造、去跟朋友们交往,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更好。
那么原始世界信念是怎么来的呢?并不是人的经历决定了世界观,而是人们在用自己的世界观去解释自己的经历。
比如一个认为世界很危险的人,遇到一点麻烦就会说“你看,世界果然很危险”,但其实他经历过的真正的危险事并不比那些认为世界很安全的人多。
人的原始世界信念,可能更多的是被灌输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家长的灌输。贫困未必会让孩子相信世界本质上是个危险的所在,但如果家长一直告诉孩子世界很危险,孩子会相信世界很危险。
那些从小认为世界很危险的人,长大以后更不容易成功,健康状况更差,得抑郁症的比例更高。他们对生活更不满意,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他们总在规避风险,可得到的却是更多的痛苦。
而如果我们相信世界很精彩,我们的好奇心会很强,还会常怀感恩之心,会觉得自己很幸运,会有很强的幸福感。
我的一个学心理学的同学在我们高中毕业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上评价我:“你的心底深处有一种浪漫的情节。”他这个评价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觉得真是这样,正是这种存在我内心的“浪漫情节”使得我相信我能找到真爱,而我也确实遇到了真爱。
原始世界信念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限制,但是这个枷锁不是不可打破。比如,可以尝试用每天都写下新发现的五个美好事物等方式,让自己变得更积极。一开始可能感到很困难,后来越练眼光越好,随处都能注意到美好的东西……这个练习使得人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我们的信念对世界并不重要,但是对我们自己很重要。
5、AI替代不了人的什么?
从去年11月ChatGPT出世以来,AI用不了多久就能取代各行各业的担心也甚嚣尘上。这也让我们这些还在以“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为依据教育子女的父母再次警觉。AI不能取代的领域是什么呢?
在逻辑运算、听说读写等一般认知项目上,我们已经输给了AI,我们必须让自己更像人而不是更像AI。
AI不可能比人更理解人。因为AI没有肉体,不是碳基生物,所以没有人的感知能力。我们通过身体去体察自己和别人的情感,因为情绪并不是纯粹的大脑功能,情绪跟身体有密切关系。比如,当你向人传达一个很困难的信息的时候,你会出汗。有人表扬你的时候,你的胸口会有一种紧缩感。
而且情绪和身体的互相影响是双向的:一个人刚刚走过惊心动魄的玻璃栈道,心跳加速的情况下遇到一个异性,那个心跳信号会让他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在饥饿状态下逛超市会让人购买更多的东西;人的肠道神经系统被称为“第二大脑”,这使得经常情绪紧张的人也会经常肚子疼……
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身体的反应了解自己的情绪。AI没有身体,不会有人的情绪,也不能理解人的情绪,预测人的情绪。充分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区分不同情感之间的微妙差别,会是未来的竞争力。
正因为身体会影响思想,每个人才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们的身体对外界会有各种感知,那些感知是主观的,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因为高矮胖瘦,健康不健康等身体的差异,感知都不一样,正是这些不一样,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此外,有身体才有生活,才有成长,才有从小到大不同的经历,才有了千变万化的个性。
人是一种最复杂的东西。去跟任何一个人聊天,只要他跟你说人话,不打官腔不背诵洗脑信息,你都会收获一些让你感到意外的东西,都会发现他有独特的视角和想法。
“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的更新虽然不勤,但睿妈100%保证每篇推文的质量,每篇都是原创,每篇在推送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所以,如果你喜欢睿妈的文章,请继续对“睿妈在首尔”给予关注哦。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睿妈的生活也可以加睿妈的个人微信:ruichaoaishenghuo,请在添加好友时注明“你的姓名”+“生活的城市”+“一句添加的理由”哦;
也欢迎你关注睿妈在“油管”YouTube的频道——“睿妈在首尔손예초tv”;
以及睿妈在小红书上的账号“睿妈在首尔”。
咱们下期见!
如果你觉得此文尚可,请转发出去,让更多可能需要它的朋友看到。
谢谢。
睿妈是谁?
本科就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首尔大学教育人类学硕士毕业,在韩国汉语教学领域深耕20年。俩孩妈,40+,爱生活,善于死磕。不盲目追赶潮流,爱经典。如果你信任我,请关注我以死磕精神,磕出的一片你我的新天地。
这是睿妈的第一百二十五篇原创文哦:
你可以点击感兴趣的主题,跳往相关内容: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二十一周 l 再见2022,你好2023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二十三周 l 去北马大学参加英语水平等级考试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二十四周 l 关于移民、落脚、职业、幸福感的故事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二十六周 l 牛郎织女四个半月,鹊桥相会仅六天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三十一周 l 娃爸在的日子像块宝,娃爸走的日子像棵草
十四、睿妈约稿
睿妈约稿 l 双安妈 l 一家四口从韩国“出走”马来西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