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睿妈“周更”来了。这是来塞班第六十三周的周更。这周,是努力打球的一周。其实我的运动细胞并不算发达,甚至可以说身体协调性不太好,但也许是外表具有迷惑性,大家都觉得我很会运动似的。
刚开始学网球不到一个月,教练就建议我参加塞班一年一度的网球赛。于是早上练网球,晚上玩儿匹克球。看到我打的不行,又还挺有热情,球场的朋友纷纷给我指导,我这打球也像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赶脚。
这周娃们是考试周,同时也是上呼吸道出问题的一周。倒也没有大碍,没有发烧,就是鼻子、嗓子“咳咳”、“喀喀”的。
今年秋季开学后,孩子们已经病了好几轮儿了。小一点儿的孩子,一被病毒侵袭,就发烧;大一点儿的孩子虽没发高烧,但低热、肠道问题、呼吸系统问题……几周以来一直小毛病不断。
疫情期间我们防护得太好了,后疫情时代,“欠的债总是要还的”。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提高免疫力,还有就是不要太干净,我们的免疫系统需要多样的环境来训练,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
今天这期周更就要跟大家聊聊多样性的问题。
(一)“塞班”让我更包容
我自以为自己还算是个见多识广,对多文化有包容力的人,从中国北方到南方,从中国到韩国……但其实很多时候,我还是被限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不自知。
就比如在江南呆久了,我的思维只跟江南妈妈们同步,连我自己都没有发觉,我说话聊天时有一种江南妈妈的“傲慢”。
但在塞班,我有机会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听他们的故事,我不再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曾在第十二期周更写过关于多元文化理解的内容(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十二周 l 做一个强内核的人),那时我到塞班不过三个多月。现在的我比那时的我经历了更多,心态也更开放了一些。
塞班本来就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地方。在韩国,从2006年开始倡导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到现在也有十五年之久了,但据我观察,多文化家庭的孩子在学校还是特殊群体。
在韩国的公立小学,老师有时会给我娃一些书或学习用品,从接受的学生来看,应该是多文化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在韩国,娃们虽然不会去刻意回避自己妈妈是中国人这个事实,但也不愿意张扬,更希望自己做一个平凡的韩国孩子。
但在塞班,娃们发现多文化才是主流。她们会更自信地告诉朋友自己的爸爸是韩国人,妈妈是中国人。她们和韩国朋友讲韩语,和中国朋友讲中文,和讲英语的朋友用英语交流。
她们的同学有的爸爸是日本人,妈妈是中国人;有的爸爸是韩国人,妈妈是菲律宾人;有的爸爸是原住民,妈妈是中国人,有的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菲律宾人……
不仅国籍不重要,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也相当开放。就连我也适应了一段时间,最近才慢慢开始理解并接受。
这位儿媳妇陪自己的两个女儿的时间也不少,因为我在水晶泥咖啡、日本文化节、万圣节活动上都遇到她陪女儿来玩儿。
S告诉我,她先生公司有一个女飞行员,女飞行员的男友是一位潜水教练。她和男友,及男友的两个上初中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最近,男友的父母也要搬来塞班和他们一起住,所以他们换到了一个大房子里。
S还说,她之前有个菲律宾邻居,那位邻居带着三个孩子一起生活,而这三个孩子的父亲都不是同一个人,但他们一起相处却也没有违和感。
我发现我和我房主的前妻一起打匹克球,开始我还担心关系戳破了会感觉尴尬。但当知道了我住在那个公寓时,房主前妻主动告诉我,我的房主是她的前夫。说起来,风轻云淡,波澜不惊。
我这个刚到塞班不久的人,还是很想弄清血统关系,因为只看肤色几乎分不清是原住民、菲律宾人、黑人,有些酷爱运动的东亚人也被晒得难从肤色上辨别。
上次在匹克球场外观球,房主前妻给我介绍,场上“那位”和“那位”是夫妻,我很惊讶:“啊?你是说这个白人和这个菲律宾人是夫妻吗?”她赶快制止我:“这里的人不喜欢被问自己的国籍,我们可能觉得好奇,想知道个究竟,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歧视’了。”
何止是对国籍、肤色的包容,人们并不看重你是胖还是瘦,你的年龄是老还是幼,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二)我们变得越来越自我了
美国知名记者保罗·罗伯茨在他的书《冲动的社会》里,分析了现代人越来越自我的原因。
人们越来越“人以群分”。由于我们能轻松地选择自己的邻居,我们失去了和不同背景的人们接触的机会,因此也就无法接触到与我们的观点截然相反的人。
美国经过40多年的大归类,人们越来越多地与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住在同一社区。保守的地方越来越保守,自由主义的地方越来越自由。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人们只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待在一起,听到的也都是自己喜欢听的话。随着我们的生活和经验日益适应我们的偏好,人们越来越相信“我们有权力躲避那些我们不想听到的意见,远离我们讨厌的人,避免各种形式的不期而遇”。
很多时候,人对自己的观点并没有那么强的自信,因此会借鉴周围人的看法。于是,在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的多样化社区中,这种心理能让大多数人持有比较中立、温和的观点。
但是,在一个人与人高度相似的社区中,因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其他人也赞同的观点,我们就会越来越自信,还感觉良好。受群体心理学影响,仅仅因为团体的支持和肯定,人们的看法就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容忍不同意见的能力也会越来越低。
一旦人类失去了忍受不同意见的意愿,就失去了获得真正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当我们拒绝接受与我们看法不同的人时,我们不仅拒绝了这些具体的人,还拒绝了“他人”这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拒绝承认在自我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受我们控制,也不依赖于我们的自我而存在。
而只有认识到自我之外还存在更广阔的东西,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是谁,以及自己不是谁。
越来越自我,并且极度自信,导致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自恋症”。社会心理学家简·腾格在她的书《自恋时代》里说,自恋症在普通人中增长的速度,就跟肥胖增长的速度一样惊人。
原因一是文化和家庭的影响。在培养孩子时,现在的文化氛围强调建立儿童的自尊心。主流文化也鼓励人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这导致很多人成年后仍认为自己在外部世界中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
原因二是明星文化的泛滥。明星将自己的自恋人格转化为影视、音乐作品,传达给了青年一代。
原因三是经济因素。越来越发达的消费信贷文化使得人们可以暂时逃避经济能力的限制任意买买买,而过度消费也可以强化人们的自我认同。
原因四是技术进步。社交媒体如Facebook、推特、微博、Instagram、朋友圈,都在鼓励人去拍照展示自我。如果有人对我们的话和照片表示出不同意见,我们还可以拉黑和屏蔽他们。
韩国也是一个相当“人以群分”的国度。韩国人习惯初次见面就问年龄,以便分清长幼尊卑,明确对对方用敬语还是半语;韩国人还习惯初次见面就问住哪儿,因为只要知道对方居住的区,就大概可以判断其经济能力。
我曾因看《我的解放日志》有感,写过一段关于韩国“江南的文字”:
在近来口碑爆棚的韩剧《我的解放日志》里,作为与廉家所在的京畿道尽头的对照,也就是所谓的“鸡蛋黄”中最为“蛋黄”的“江南站”也更广为人知了。
在江南工作了18年,居住了13年的睿妈深深地记得:2010年初刚搬到江南居住时,曾有一段不适应期:明明每天省出了两小时以上的家与单位往返的时间,可是并没觉得时间有所增加,困惑时间到底去哪了?所以作为资深“蛋黄中心”居民,虽然不用每天体验“蛋清”居民的“苦”,也没有“甜”到哪儿去。
睿妈今天就简单写写江南这块“风水宝地”。
首先“江南”是一个非常多元的概念。如果从字面上看的话,它本应指“汉江以南”。但并不是汉江以南都是“江南”,同样在汉江以南的首尔西南部是绝对不会与“江南”挂钩的。
从房地产的角度看,江南泛指首尔的江南区、瑞草区、松坡区这三区,这里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还是农田,而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江南大开发”使这里慢慢成为“新钱”的聚集地。国家为了让人们愿意迁到江南来,把首尔知名高中都搬到了江南。所谓的“八学区”便应运而生,推涨了江南房价。
江南区可以看做是江南这个概念的中心,而江南站又是江南区的中心。江南站及周边高楼林立,比如众所周知的三星公司的三座塔楼、出现在《来自星星的你》里性感的S楼等都坐落在江南站。睿妈截了三张《我的解放日志》里的图,分别是从江南站的某高层建筑向东、向南、向西鸟瞰江南的图景。
江南除了大公司的写字楼外,各大补习班、专卖店、饭店、酒吧、夜店都“齐聚一堂”。所以这里是年轻人聚会的绝佳地,到处都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
江南另一个知名之处就是教育。江南的补习班云集,既有江南站的各大外语、复读、考研、考公、考医药大等的补习班,也有大峙洞针对小、初、高的各学科目补习班。所以韩国的“江南妈妈”就约等于北京的“海淀妈妈”、“顺义妈妈”。2022年韩剧《绿色妈妈俱乐部》的背景就是“大峙洞”。
不过有趣的是,生活、工作在江南的睿妈却很少在江南外食,连逛江南感觉也是很奢侈的事。
(三)“全球胜任力”时代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统筹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一项针对15岁青少年基础教育阶段的评估,每三年发布一次。PISA在2018年发布的评估框架中,加入了一项新的测试项目——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
OECD对“全球胜任力”的定义是:能够批判地、从不同角度分析全球及跨文化事件,理解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见解、判断和想法,参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合理以及有效的互动,共同享有对人类尊严的尊重。简单说,全球胜任力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全球胜任力包含以下四个维度:
一是知识。影响当地和全球各地生活以及全球性问题的知识,以及跨文化知识,都是全球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价值观。重视人的尊严及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全球胜任力,因为它们是青少年处理其他文化信息,并决定如何与他人和世界接触的重要原则。拥有这些价值观的人会对自己及其周围环境有着更加开阔的了解,并且会积极地反对排斥、暴力、压迫和战争。
三是态度。全球胜任力要求青少年对其他文化背景的人采取开放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的态度,以及全球意识的态度。
四是技能。全球胜任力需要多种技能,包括信息推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技能、全面的视角、解决冲突的技巧和适应性的技能。
总之,全球胜任力不是一个用成绩检验的能力。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表示,这一认知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批判性地审视全球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认识到外界对个人视角和世界观的影响,同时了解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他人沟通。
可见,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和现在环境所“塑造”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需要有意地跳出舒适圈,培养自己更高级的能力。
(四)我们为什么需要多样性
相传,斯坦福商学院一般会录取四种人:
第一类是优等生,占招生总数的50%-60%。优等生给商学院提供安全感。名校毕业,成绩好,还有过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品学兼优,这样的人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第二类是特长生,占招生总数的5%-15%。特长生给商学院带来天赋。如果你的特长是小提琴,那必须是世界级水平;如果你的特长是体育,那必须拿过奥运金牌……
第三类是“提供多样性”的人,占招生总数的25%左右。所谓“多样性”就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管是来自新兴经济体,还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还是信仰一个非常奇特的宗教,都能提供多样性。
这些人存在的目的之一,是让斯坦福的学生学会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把一批想法一致的聪明人聚在一起,是非常糟糕的——你还以为世界上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根本不知道真实世界是怎么回事。有了多样性,你才能学会从不同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第四类被称之为“秘密调料”,这些人,提供的是特别的视角。这部分人的人数不多,但都有极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可能这个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过特殊任务;可能是一位单亲妈妈,一边抚养孩子一边完成了一项难度非常高的工作……
斯坦福商学院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在构建一个社区。学生们在这个社区里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很大程度上人们去商学院不是冲着老师,也不是冲着文凭,而是冲着同学去的。
试想,如果你是个优等生,在商学院,你是希望身边都是跟你一样的优等生呢,还是希望有不同背景的同学?
可能坐在你身后的那位大哥学习成绩很差, 但人家是沙特王子,你平时把作业借给他看,下次说不定他老爸的公司就能和你做生意。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你也许能从坐在你左边的单亲妈妈那里学到一些生活的智慧。这样的学习经历,是不是比和一帮好学生在一起整天研究怎么应付考试有用得多呢?
当然,这么多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你如果不从别人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对话根本就进行不下去。你想不理解对方的诉求都不行。
“多样性”的好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性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在职业生涯中期能拿到三十万美元以上年薪的人的共同特征是经历复杂。他们有的出身于名校但有的根本没上过大学。他们在成为高管之前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有过跨部门、跨学科、跨文化、跨职责的经历。他们失败过,甚至犯过特别大的错误。他们年轻的时候有过很长的尝试期和探索期。他们需要在社会中打磨自己,才能学会如何发挥那些知识的价值。
二、多样性可以让我们洞见本质。经历复杂的作用就是能洞见事物的本质,能用类比思维把一个领域的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高水平的通才具有从杂乱的信息中获得洞见,在没有规则的地方自行制定规则的能力。
三、多样性可以提高我们的共情能力。想要搞管理,我们需要懂“人”才行。文学作品能帮我们提高共情能力,学会理解人;文法技能能帮我们提升表达能力,学会影响人。能够迅速理解一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陌生人的想法,能够让对方立即明白我们的想法,这是现在极其珍贵的能力。
韩国男性有一个体验社会多样性的绝好机会,就是服兵役。我曾经听很多学生说,服兵役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自己从小到大接触不到的各阶层的人。这种经验是宝贵的。
而于我,在塞班的经历也让我有机会见到了之前四十多年按部就班生活时,所不能接触到的各种人,甚至是跨语言、快文化的。
比如,我和一位娃妈接触,开始我不太能理解她对娃的那种有点儿“积极”过头的行为。当我不理解的时候,我就会感觉不舒服,就会“亚历山大”。但是,随着接触的时间长了,我渐渐理解了她行为的原因,心态也释然了。
如果今后我再遇到类似的妈妈,我就可以把这个经验“推而广之”,把这类人“结构化”,那么我就可以更轻松地去与其交往了。
再比如,在这里见到的孩子也是多样的,有很多是special(即智力障碍、多动症等与一般的孩子有差异的孩子)。
开始,我听到一个妈妈说我家娃都是“平凡的孩子”时,觉得很不舒服,“这不是在贬我吗?”但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所说的“平凡”就是英语的“normal”这个词是与“special”相对应的。说我家娃“平凡”非但不是在“贬”我,反而是在“夸”我呢。
感恩所有的遇见。
今天的内容写完了。谢谢你的阅读。
周末我们去蓝洞浮潜。塞班的蓝洞被誉为世界第二大洞穴潜水胜地。蓝洞的天然泳池通过海底通道连接外部海洋。光线从外海透过水道打进洞里,蓝洞水池内能透出蓝色的光泽,这电光蓝就是“蓝洞”名字的由来。
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现在一周更新一次,睿妈对每篇文章都反复推敲,力争给大家呈上高质量推文。所以,如果你喜欢睿妈的文章,请继续对“睿妈在首尔”给予关注哦。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睿妈的生活也可以加睿妈的个人微信:ruichaoaishenghuo,请在添加好友时注明“你的姓名”+“生活的城市”+“一句添加的理由”哦;也欢迎你关注睿妈在“油管”YouTube的频道——“睿妈在首尔손예초tv”;以及睿妈在小红书上的账号“睿妈在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