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妈约稿 l 双安妈 l 马来西亚带娃“留学”半年感想(上)

文摘   生活   2023-08-29 10:06   关岛  

大家好,大家还记得“双安妈”吗?

今年一月,双安妈一家四口从韩国搬到马来西亚生活,刚去一个月,双安妈就给睿妈投稿,讲述了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找学校、安家的全过程……当时的文章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现在半年过去了,双安妈一家在马来西亚过得怎么样?我想,大家应该跟睿妈一样都很好奇吧?

这不,双安妈的投稿就来了。感谢双安妈的文章,满足了睿妈的好奇心。双安妈相当认真,相当能写。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我会将这篇“马来西亚带娃‘留学’半年感想”分成上、下两篇分享。

除了这篇稿子,双安妈还写了另一篇关于暑假一家人到菲律宾游学的文章,睿妈同样看得津津有味。

这周,睿妈就会把这两篇干货满满的稿子分成四次发出来,敬请关注。

第一篇稿子分为三部分:

  • (一)在马来西亚留学的收获

  • (二)在马来西亚留学不满意的地方

  • (三)在马来西亚留学的开销


今天分享第一部分

今年1月,我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10周岁、7周岁)从韩国搬到了马来西亚槟城上国际学校。半年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挺大的改变,心态也有不小的变化。


(一)在马来西亚留学的收获

1、首先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孩子。

半年来,孩子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变!黑!了!

在学校的日子,他们每天上午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到户外运动。中午吃完饭后,顶着东南亚的大大大太阳,在毫无遮挡的足球场上肆意奔跑(不愿意到户外的可以选择去美术室或者桌游房等)

下午四点半放学之后(没有课后课的日子是三点半放学),又在小区的游泳池里扑腾,一直能玩到七、八点才回家吃晚饭。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游泳,不过玩水还是很消耗体力的,睡眠时间也比在韩国提前了半小时。

学校里基本上每天有体育课,每周一节游泳课,再加上我给他们报了一些体育类的课后课,比如足球、地板球(FLOORBALL)等等。

周末跟着我们上山下海的,在家里也闲不住,和小区朋友们约着去泳池或游乐场。之前在韩国时,我总担心他们运动量不够,户外时间不足影响视力,这下不太担心了。我希望,这样充足的户外时间能延缓他们近视的速度(老大一年级就已经近视了,正在戴OK镜,老二目前还没有近视)


学习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

国际学校主要采用的是主题式学习,一到两周换一个主题。学习的主题和学习方式都跟中、韩的小学课程有非常大的差别。

他们没有课本,所有学习资料都是发送到iPad上,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小朋友上学都带着iPad,大部分作业在iPad上完成。课后有一些worksheet,偶尔会有一些手工作业,需要去文具店或者工具店买材料带到学校。

在这个期间,哥哥学习了古罗马神话、水循环、法国大革命、西班牙马德里等。弟弟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玩具的不同材质和性质、环境保护等等。这些主题都挺出乎我的意料的。

学习的方法也非常多样,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式:实验、实地考察、查资料、辩论赛、发表、做海报、写小报告等等。

在此之前,我家哥哥学英文主要以上网课为主,没有去线下的英文补习班。他自己感觉来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之后,最大的收获是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老师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经常会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这学期他们还学习了辩论,就某个议题,分成正方、反方,选出一辩二辩,找资料、写论据,最后举行辩论会。老师还煞有介事地把大礼堂布置成英国议会的现场,假装是不同政党之间的辩论,顺便把辩论融入到了政治制度的学习中。这些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我家弟弟虽然在韩国上了三年的私立幼儿园(非英语幼儿园),每周都有英语课,可惜收效甚微。基本上等于啥都不会,字母大小写都写不全,更别提说句子或者对话了。

来了半年,全天都是英文课,我不确定他听懂了多少,但起码切切实实地做了英语输入(input)的动作,而且是结合情景、动作和同学的反应等等,应该比绘本、动画片和妈妈本人教更直观、更有效。

在我看来,弟弟的英文仍处于启蒙阶段。不过听、说部分已经做了充分的铺垫,接下来可以考虑进入读、写的阶段了。这样的沉浸式启蒙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算得上比较“无痛”,当父母的也比较轻松。

弟弟除了正常上课,还另外上着校内的英语补习(EAL,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EAL的形式非常多样,有一对三的课,有一对一的课,也有EAL老师陪着他上正常的课等等。EAL的课通常是占用其他不太重要的课,比如马来语课、中文课等,不占用多余的课后时间。

这半年来,我们跟他们的老师分别有三次面谈的机会,期末还收到了非常详尽的评语,每一科老师都写了不短的评语,评分项目非常细致,包括课堂参与度、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看得出来,老师们对学生还是非常用心的。面谈时,老师多是称赞和夸奖,但期末评语却出乎意料地冷静客观,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让我有机会能够准确地知道他们的水平和问题。

哥哥最喜欢的是体育课。体育课的方式也很特别,老师让他们设计游戏,制定规则。然后大家一起照着规则玩几遍,第二节课大家一起来总结好玩还是不好玩,有什么规则可以改进、增添或删除。一个学期下来,他们就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班的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交流了各自玩的游戏。在合作和玩耍中,不仅学会了遵守规则,还学会了对规则提出质疑,进行改进。弟弟的体育课还没有那么复杂,但也是以做游戏为主。我一直很想培养他们的“游戏力”,学校这一点做得很不错。

2、第二个收获是我们与孩子,尤其爸爸与孩子们共度的亲子时光大大增加。

在韩国的时候,爸爸上班、应酬、聚餐;孩子们上学、写作业、上网课;我也常有工作,需要出门半天或一整天。有时候大人想去看看电影,或是小酌一杯,也会把小朋友送到爷爷奶奶家,托他们帮忙照看。可以说,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在马来西亚,首先我和老公的工作大大减少了,只剩下一些可以用电脑、电话解决的工作。我们的娱乐生活也大大减少了,毕竟在马来西亚没有太多的朋友和文化娱乐设施,百货店也只有那么两三家。我们生活半径小了许多。

送完孩子们上学,我和老公爬爬山、做做运动、打打球,下午接了小孩之后,我准备晚饭,爸爸带着孩子们游泳、打球、打拳,度过了非常“扎实”的亲子时光。

小男孩精力充沛,运动强度不断升级,妈妈跟着跑的确有些力不从心。而且身为妈妈,我老是想着要提醒他们该写作业了,该读书了,该睡觉了。爸爸不太有这些顾虑,陪玩的强度也高了不少。

想到眼前的小小孩再过几年就要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和父母渐行渐远,能有机会与他们一起挥洒汗水,真的是非常珍贵。P.S.他们现在真的好爱爸爸!

幸运的是,我老公妹妹一家也随着我们搬到了槟城,跟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多了一个伴。我们也因此多了一些家庭聚会,两家人一起吃吃喝喝,还是挺开心的,有个亲戚在,还是感觉不一样啊。

这半年来,亲朋好友来了好几批。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城市,这里没有太多的景点,没有高级的商场,适合来一场慢节奏的旅游。我们也陪着在这个不大的海岛(我们生活在槟岛)上吃吃逛逛,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小朋友也见了不少亲戚朋友,弥补了我们一直没带他们回中国的遗憾。

3、虽然从韩国来到槟城,属于“消费降级”,但生活品质不降反升。

我们居住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小区里,这里称这样的小区为Condo。小区内有多个游泳池、温泉,管理得很好,水质干净。健身房、舞蹈瑜伽室也都一尘不染,不同的时间段有团课或是私教课,还有电影院、乒乓球桌等多种设施。

其实这样的小区配套在中、韩两国都不难寻见,不过可能因为这里的人工比较便宜,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从事维护管理工作,而且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地打招呼,简直能“治(逼)好(疯)”社恐。小区24小时封闭式管理,进出刷卡,每栋楼、每个出入口都有保安,还是挺有安全感的。

买菜和购物都比较方便。小区旁边就有不算小的两家超市,还有韩国超市、中国超市等等。菜市场也不远,开车十分钟就能到,价格相当实惠。

我们通常选择每周去一次菜市场,买齐一周的食物,包括四、五样蔬菜,一两样海鲜,一两样肉,和五六种水果。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所以马来人不能碰猪肉,猪肉反而比较贵,有时候牛肉都比猪肉便宜。鸡肉最便宜,一只鸡不到20马币就能买到,足够一家四口人吃一顿鸡汤。想要吃猪肉可以到华人或韩国人开的店,也能买得到。水果便宜,种类选择多,这个六七月我们尽情地享受了榴莲的美味,我也爱上了榴莲。

菜市场里面还有吃早饭的摊位,二、三十家门店,10马币之内绝对能吃到捧着肚子出门,一份简单的炒米粉甚至只要2马币(相当于600韩元),在韩国简直不敢想。

中餐的豆浆、油条、肉包、炒米粉、鸡饭,印度餐的煎饼拉茶,马来餐的各种糕点,西餐的三明治……一应俱全。有时候不买菜都会去菜市场吃个早餐再回家。

在外就餐可以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槟城在2014年曾经被Lonely Planet评为“全球顶级烹饪胜地”,最大的特色就是兼容并蓄。

除了当地马来料理,中国菜(以南方菜居多,最近也开了一些北方菜)、韩国料理、日本料理还有各种东南亚料理都很齐全,也有墨西哥菜、西班牙菜、中东料理(听说有不少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人来马来西亚旅游居住)等。


环境优雅的高级西餐厅性价比相当不错,如果想要吃中式的海鲜大餐也有颇多选择。饭后还可以来一份广式糖水,冷的热的,甜甜蜜蜜,没有人能够抗拒这份诱惑。


4、我们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家长,通过交谈,我们受到不少启发。

与中国和韩国不同,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是允许当地孩子入学的,政府甚至是鼓励当地家庭送孩子上国际学校,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因此,学校里有不少马来西亚当地人,主要是当地的华人——“马华”。

我们目前就读的学校里,也有不少“马华”孩子,或者是来自“马华”与港台或大陆地区结合的家庭。这些孩子通常能说流利的中文、英文和至少一种中国方言(粤语、闽南话、客家话等)

国际学校的费用当然比当地学校贵得多,愿意送孩子进来的“马华”家长都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上心,比我们这些外国来的家长严厉得多,课后也会送孩子去不同的补习班。看得出来,他们也过得相当“卷”。

带着孩子在槟城学习的外国家长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公司外派。他们的公司都位于槟城的大陆部分(槟城分为槟岛和大陆两个部分),由于槟岛的学校更多、更集中,大部分外派家庭会选择把家安在槟岛,爸爸独自每天开车一到两个小时往返。

另一类是像我们这样,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到槟城上学的,主要来自中、日、韩三个国家。我接触比较多的还是中、韩国家的家长,不过两国家长有非常明显的不同。

从中国来的家长通常来自北、上、深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一些江浙沪的家长。从北京过来的家庭,有不少是因为工作多年仍然没能拿到北京户口,孩子面临要回原户籍上学的问题,最终选择了出国。

从上海、深圳和江浙沪过来的家庭,比较多是因为想送孩子出国,不想看到孩子读书那么辛苦。大部分中国家庭都办理了“第二家园”全家搬过来,搬过来之前就卖掉了国内的公司或资产,留一两套房收房租,足以应付在马来西亚的开销和学费。

从韩国过来的家长通常来自首尔以外的大城市或广域市,比如大田、釜山、大邱、光州等等。

都知道韩国“in-Seoul”大学最吃香,然而从首尔的中学考首尔的大学都不容易,更别提地方城市了。所以地方城市的妈妈们对于出国读书的态度更积极。

绝大部分韩国家庭都是“大雁家庭”——爸爸留在韩国工作挣钱,妈妈带着孩子搬过来。有的爸爸可以经常来,有的爸爸一年来一次,甚至两年才来一次。

槟城与首尔之间没有直飞航班,来回并不方便。趁着休假飞过来的爸爸们大多想着来东南亚休息一下,打打高尔夫,就算来了能陪孩子的时间也不多。就算能经常打视频电话,也只能简单地聊聊吃了什么,去了哪些地方,无法深入交流。

因此绝大部分妈妈都是“丧偶式育儿”,同时还要应付多重重担:日常的买菜做饭、接送、选择补习班,还有躲不过的租房换房、买车修车、看病买药等等,有时候还要换学校(在这里转学非常普遍)等等。

对于大部分英文不太好的韩国妈妈来说,这些大事小事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更何况槟城当地的英文环境算不上太好,中文反而比英文更通用。韩国妈妈们不得不选择抱团,经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韩国妈妈出入。

在这种高压又无依无靠的环境下,时常会听说某个妈妈被排挤了、某个妈妈惹到了别的妈妈……因为这些、那些原因,不得不离开所在的小区、学校,甚至回韩国的韩国家庭也不在少数。

不过,带娃出国读书的家长,基本上都做了大量的思考和“功课”,也有的家庭是辗转换了几个国家,最终选择了槟城。

跟他们交流,不仅让我更深入了解中韩两国的教育现状,也简单了解了其他国家(美国、加拿大、澳洲、日本、泰国等)的教育情况。我发现尽管家庭环境背景不同,出国的理由不同,但各国妈妈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育儿道路上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未完待续)


今天的内容写完了。谢谢你的阅读。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现在一周更新一次,睿妈对每篇文章都反复推敲,力争给大家呈上高质量推文。所以,如果你喜欢睿妈的文章,请继续对“睿妈在首尔”给予关注哦。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睿妈的生活也可以加睿妈的个人微信:ruichaoaishenghuo,请在添加好友时注明“你的姓名”+“生活的城市”+“一句添加的理由”哦;也欢迎你关注睿妈在“油管”YouTube的频道——“睿妈在首尔손예초tv”;

以及睿妈在小红书上的账号“睿妈在首尔”


咱们下期见!


如果你觉得此文尚可,请转发出去,让更多可能需要它的朋友看到。

谢谢。



 

睿妈是谁?


本科就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首尔大学教育人类学硕士毕业,在韩国汉语教学领域深耕20年。俩孩妈,40+,爱生活,善于死磕。不盲目追赶潮流,爱经典。如果你信任我,请关注我以死磕精神,磕出的一片你我的新天地。



百四十七 



以人类学的方法论,审视韩国中产阶级喜欢聚居首尔江南区的现象(一)






 
 
 
 
 l  l 


西





1

  
+线
  宿+
  +
2
TOP10
54
3
姿

4
 4
 


[] 
[] 
[]  
[] 19SHOW
 

The King

穿
穿 
穿
穿 穿
[] 穿
穿
穿
穿
穿2016F/W


2004 2004
15
 



怀
[]  



 +

 

 
 
 


 zhi dao



 槿


 




2002217

 
 
 
 CJ
 
 退
 
 
 
 
 
 西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20222023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

 l  l 使

 l  l 185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四周 l 美国长达三个月的暑假怎么过?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五周 l 大城市VS小地方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六周 l 从一则塞班八卦新闻看子女教育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七周 l 青春期·归属感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八周 l在塞班参加美国国庆日游行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四十九周 l 韩国江南妈妈鸡娃实录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五十周 l 讨论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五十一周 l 丧偶式育儿

睿妈塞班带娃 l 第五十二周 l 韩国暑假体验 之 玩儿水篇


十四、睿妈周更

睿妈周更 l 第五十三周 l 韩国到底是怎么了?

睿妈周更 l 第五十四周 l 那些“江浙沪”的“独生女”们


稿

稿 l Wendy l 

稿 l  l 西

稿 l  l 西

睿妈在首尔
睿妈,本科就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韩国汉语教学领域深耕17年,首尔大学教育人类学硕士在读。俩孩儿妈,40+,爱生活,爱运动,善于死磕。不盲目追赶潮流,爱经典。关注教育、韩国社会、国际关系、人类学、中韩文化差异等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