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睿妈“周更”来了。这是来塞班第五十四周的周更。
这周,塞班又恢复了往常的晴朗天气。而我每天的重心都在陪娃写作业上,不论是娃们学校的文学、历史、科学,还是从韩国背过来的数学。我一个中文老师,现在在教娃五年级美国文学、五年级韩国数学,我觉得我马上就成仙儿了。
今年三月到六月,我过得比较潇洒,那时为了缓解带娃的压力,我拼命运动,以至于右小臂都快磨损“残”了。而这次回来,因为要辅导作业,没有了前几个月的潇洒。
这周的周更,我想跟大家聊聊那些“江浙沪的独生女”们。
(一)江浙沪独生女
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尽头,时不时会有新词造出来:从过年回家发红包的单身小姨到出走的宛瑜,从小镇贵妇到全职儿女,最近流行的“江浙沪独生女”突然成了打工人的终极想像,成为时下最值得艳羡的顶配人设。
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爱情公寓》中,林宛瑜为了躲避家里安排的相亲,离家出走,遇到展博并与之相爱。
展博憧憬的3年后的生活是,在这个城市,有美满的婚姻和事业,还有好几个孩子。而林宛瑜却说:“我三年后,可能会在巴塞罗那,也可能是马德里、佛罗伦萨,也可能是米兰……我要的生活应该是自由的,每天都有新的风景。”林宛瑜发现二人的追求完全不同,于是再次潇洒离开。
林宛瑜的话虽是十五年前电视剧里的台词,却戳中了当今年轻人的心:家境优渥,锦衣玉食,可以肆意挥霍父母的宠溺,可以大胆享受财务自由。她,就是“江浙沪独生女”的经典缩影。
随着就业压力增加,年轻人纷纷退回父母身边,父母庇护儿女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睿妈认为“江浙沪独生女”主打“江浙沪”的富足,及“独生女”的独享家中资源和宠爱。
这可能是高考失利,“没关系咱出国镀金”的底气;可能是永远不用卷,随时都能说走就走的潇洒;可能是星巴克自由,车厘子自由;可能是父母给的压岁钱比公司的年终奖都多;更可能是家里早就准备好的房子、车子。
但现实一点想想,即使“不用她养家”是真的,“女儿们”也不会是绝对轻松的。
花父母钱的代价,是要听从他们的意见。这个模板是单调的、缺乏想象力的,而且充满着驯服的。
如果不甘心早早结婚生子,仍在寻找自我价值和主体性,就要基于对原生家庭的反抗。
另外,婚姻是人生的惊险一跃,或许“江浙沪独生女”可以不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但父母的庇护终归有限,欠下的债终归要还。
因此,所谓的“江浙沪独生女”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故事和付出往往被我们忽视。对于这些女孩来说,确实有令人羡慕的出身,但未来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走。
(二)A——被压抑后的自我放飞
A爸是搞建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遇到了好时机,投资房产,后来成了拆迁户,生活越过越富足。A是家中长女,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妹妹。其实她过得和独生女没啥两样,因为妹妹从小就生活在A的“淫威”之下。父母的资源,自然也是A先得。
因为是学渣,但又至少得拿个大学文凭,所以只好走“艺体能”这条“捷径”。A学的是韩国传统舞蹈。
一般学舞蹈有三个方向:一是芭蕾,这需要有很好的先天身体条件,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二是现代舞,这需要有对舞蹈的热情和较高的悟性;三是韩国传统舞蹈,据我观察,走跳舞这条路,身体条件不行,悟性不高的,都可以由韩国传统舞蹈“接盘”。
A报了京畿道的一所大学的韩国传统舞蹈专业。大学入学专业考试,请老师编舞,服道化,花费1000万韩币(按当时的汇率换算大概7万多人民币)。
从11月大学入学考试结束到来年三月开学,有三个多月的假期。入学考试完,考生们都开始放飞自我。开学第一天,曾经面试过她们的教授感叹到:“我的眼光就这么差吗?怎么选了你们这样的一帮新生。现在给你们所有人两周时间,都回去减掉5公斤再回来!”
于是A上大学期间,就是在喝酒,吃下酒菜,变肥,快到期中、期末考试时节食减肥……中度过的。身体像弹簧,胖胖瘦瘦。到后来,A甚至练就了看到下酒菜先高高兴兴吃下去,然后再呕吐出来的本领。
可能因为那时受的压抑太深了,现在的A,生完俩娃,又没啥太大的生活压力,所以身材也彻...底...放飞自我了。
因为是“江浙沪独生女”,A上大学也只是为了拿个文凭。比起当一名打工人,A的父母更关心她能否嫁个好人家。
如果女婿事业有成,反而可能有风险,能力太强,女儿hold不住怎么办?因此找一个真正爱自己女儿的,甘愿为自己女儿做牛做马的女婿更保险。没钱不要紧,娘家可以出。
A在一次国外旅行中,遇到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Z。在国外旅行的偶然相遇,同甘共苦,让Z意识到A是自己的真爱,当然A的“江浙沪独生女”的人设,也让Z更安心。
Z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于是,积极做手术把自己本来有点跛的右股骨治好,戒烟,让父母筹集积蓄支持自己开了一家烤肉店。
看到Z为追求女儿做的努力,A的父母满意地把女儿交到了Z手里。
烤肉店一炮而红,一段时间很是赚钱,但因为所在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很多行业都受影响,烤肉店也快开不下去了。
A一直在了解移民相关信息,于是当机立断盘掉了烤肉店,拿着娘家给的资金,在塞班买下了一栋三层楼,和Z带着大娃移民塞班,过上了楼主生活。
因为塞班的气候,建筑物的维护很费人力、财力、精力,Z忙着打理这栋房子。从最初看到下水污物都想吐,到现在可以看着教通下水道的视频,津津有味地吃饭。
Z虽然没文凭,但是动手能力很强,维修房子、做饭、理发……有一栋楼收租做基础,接下来做点儿什么,赚钱补贴家用,实现人生价值,就看自己意愿了。
当然A也不是没有苦恼。主要的苦恼来自身在美国的土地,身份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十分自由出入这个岛;而且收的房租只能基本Cover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要交的税金也不少;房产的维护需要投入精力、体力和金钱……
(三)B——用十年把丈夫培养成材
B的父亲是军人牧师,享受军队待遇,所以比起多数收入不高的牧师,算是收入稳定了。特别是退休后,每月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退休金。B是家中独生女,可谓是“江浙沪独生女”中的典型。
小时候,B妈着重培养B的才艺,但想在艺体能上拔尖,其实比坐在椅子上学习更难。
B后来考入了一所地方大学的法语系。B妈一直问她,从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大学的法语系毕业,将来能做什么?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B已经把法语忘得一干二净,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法语系出身。
B大学期间找了一个比自己大五岁的男朋友,因为那个男朋友是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向B表白的,这导致B与其恋爱后很没有安全感,自然也不会有松弛感。
更主要的是,B的父母都不看好这段感情,让B分手。
将自己“江浙沪独生女”的宝贝女儿交到一个可靠的人的手里,是B的父母最大的心愿。
B的父亲有一位同是牧师的老友,早年移居美国,大儿子Y和B同岁,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嫁到了美国。
B嫁到美国,如同我嫁到韩国——男方是主场,女方是客场,从一开始就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只能靠时间去磨。
如果说我在韩国的适应过程还是渐进的:从学习到工作,再到谈婚论嫁,到养育子女;那么B就是所有问题同时涌来的:适应新环境,语言问题,独自带娃,应付婆家的大事小情……再加上丈夫Y是个大孝子,共感力不强,这也让B受尽了苦头。
Y在与B结婚前,有过一个谈了几年的留学生女友。女友因为觉得他们的感情无法结“果”,所以先提出分手,回韩国选择了一个一直爱自己的人闪婚。
但就在两个人都各自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后,Y的前女友还在SNS上隐晦地表达对Y的思念,Y还给其点赞。这些都被敏感的B挖了出来,自然上演一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
反正,各种鸡零狗碎的事情,B三天两头想要闹离婚回国。
但就算这样,这个婚姻却也磕磕碰碰地坚持了下来。B在生活上一直接受娘家的资助,熬了十年终于熬出头,把丈夫“培养”成了牙医。
Y在塞班谋得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B也翻身做了主人。
因为B和丈夫都是初来乍到塞班,所以两人的关系更为平等,而非像之前一样B一方介入了Y的生活。比如,两人会相互分享发现了哪家好吃的餐厅等。两人的关系更亲密了。
B是“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百年的大道走成河”的典范。即便投了“江浙沪独生女”的胎,结婚也是一个坎儿,人在江湖,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四)C——“年轻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人到中年的我活得这么努力”
C出身于韩国的最大岛。岛民的特点就是想从岛上逃离。
C从小弹钢琴,在C成长的年代,能一直学钢琴也得有较殷实的家底才行。家里供C和妹妹两人走艺术路线,资是没少投的。
C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钢琴家。但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她不再练琴。等从青春期的叛逆走出来后,已经要考虑高考方向了,C发现自己只能选钢琴专业这条路了。
18岁,C离开了家乡,上了韩国一个地方大学的钢琴专业。
脱离了父母的束缚,C在大学开始放飞自我:喝酒,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因为个子高,人长得也漂亮,C当时给人一种,这个世界都装不下我的感觉。
因为玩儿得太疯,以致于每次考试都得重考。而且钢琴是一个需要诚实苦练基本功的专业,放飞自我后,C的手越来越僵。这样混下去,别说毕不了业,就算毕了业,就业也成问题。
C问了自己的内心,发现上钢琴专业本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毅然退学了。
退学以后,C又来到首尔上了一个室内设计的专科学校。在大专,和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们打成一片,仍然没有踏踏实实地学专业。
C说,年轻时的自己在椅子上坐着的定力不够,心高气傲有余,踏实肯干不足。
毕业以后,C当然没能在专业领域干出什么名堂来。但那时候年轻,仍然过着很浮躁的生活,每天早上买杯咖啡遛遛狗。
C和前夫X是在某兴趣小组认识的,X追求C。X靠贷款买了几套房子,C不明就里,觉得“这人挺有钱”,而且自己也没什么事业前途,就稀里糊涂地结婚了。但结婚后才发现,X的钱都是银行的。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X在韩国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带着C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一起去中国寻找机会。在中国呆了七年,又到了塞班。但塞班也不好混,没过多久X只好回了韩国。
C的妈妈心痛女儿和外孙,认为外孙既然一直在外国生活,最好能在外国完成学业。于是C妈告诉已经和X离婚的C,“妈妈供你们,再带孩子回塞班,把学业完成吧。”
C带着娘家妈资助的钱,回到塞班。买了一套小房子,注册了公司,自己成为公司总经理——妈妈的雇员,解决了身份问题。
当然C也早不再是年轻时的“大酱女”示人,变成了超级女强人,一人做着几个工作(在塞班,因为收入不高,仅靠一个工作很难糊口,做两三个工作的大有人在)。
我经常很佩服C积极的生活态度,觉得没有三头六臂根本干不了这么多的事。C却说,刚开始独自带儿子再次踏上塞班的土地时,夜深人静,她不知流了多少泪。几年的磨砺下来,自己倒是越来越坚强了。
C的目标就是等儿子在这里高中毕业,然后回韩国,回到母亲所在的家乡,母亲在那里有一栋楼,她可以尝试在一楼做点生意。
C说自己也没想到,大学钢琴专业肄业的自己,竟然在这里教起了钢琴了。
30年前的教科书上写着: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20年前,“白领”一词流行起来,大家都想在都市里奋斗出一片新天地。
10年前,“学霸”和“海龟”横空出世,年轻人仍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而如今,年轻人历经理想与现实的博弈,突然改变了想法:原来,获得幸福人生的最有效方式,不是读书,不是奋斗,而是投个好胎。
但是,看了上边ABC的故事,你还能说投个好胎就一本万利了吗?
没有主见、情感、欲望的“金丝雀”除了闲适的生活,别无他求。年轻时,躺在父母身上享受;年岁稍长,只想依着父母的安排,嫁个不错的人,没有爱,没有恨,继续躺着的生活。这是对女性最大的不尊重。
人生一世,值得称颂的,都是冲破束缚的新思想,而不是逆来顺受的小绵羊。
今天的内容写完了。谢谢你的阅读。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现在一周更新一次,睿妈对每篇文章都反复推敲,力争给大家呈上高质量推文。所以,如果你喜欢睿妈的文章,请继续对“睿妈在首尔”给予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