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在常规肝移植(CLT)中,供体肝脏在冷冲洗后获得,通常在低温(4°C)保存液中保存和运输,然后在低温和缺氧条件下植入。移植后的再灌注不可避免地引入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各种并发症,包括再灌注后综合征、早期同种异体移植物功能障碍、原发性无功能和缺血型胆道病变。
IRI是一个两阶段的现象,与器官血流量减少有关,导致缺氧和细胞损伤,然后在氧气输送恢复后加剧。虽然许多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小鼠IRI,但这些策略仅仅转化为临床实践。最近,各种类型的机器灌注已被用于保存供肝。机器灌注减少移植物IRI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这些入路可以减轻损伤的后果。然而,由于机器灌注仅在保存阶段使用,并且在机器灌注之前和植入期间肝脏遭受缺血,移植物IRI仍然存在。研究提出了一种无缺血肝移植(IFLT)的新概念,在此过程中,供体肝脏在持续的恒温氧合条件下被获取、保存和植入。研究不仅证明了IFLT的可行性,而且通过移植超过85%的大泡性脂肪变性的供体肝脏,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最近的随机试验表明,IFLT可显著减少IRI相关并发症。特别相关的是,肝活检的组织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表明,IFLT中几乎没有移植物IRI。因此,IFLT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避免IRI,而且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模型来研究肝移植期间移植物IRI的机制。
USP19抑制IRI并抑制铁死亡(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多种细胞死亡通路的激活是肝脏IRI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铁死亡在形态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上不同于其他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形态学上,铁死亡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坏死样变化。生物化学上,铁死亡的特点是产生致命水平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轴被认为是预防铁死亡的关键。泛素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的一种可逆形式。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之间的动态变化可以调节蛋白质的丰度、定位和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存和死亡。
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铁死亡是IFLT和CLT移植之间最明显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IFLT与CLT移植相比,铁死亡明显减少。从机械上讲,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9 (USP19)在IFLT移植物中的表达上调,通过去泛素化SLC7A11来抑制铁死亡。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6200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