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物体打击伤害措施丨30页

文摘   2024-12-23 08:27   湖南  

物体打击危害大,防范意识不可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物体打击事故犹如隐藏的 “杀手”,随时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你是否曾留意到,在建筑工地上,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的事故时有发生;在工厂车间里,设备运转中因违章操作或设备带病运转,导致物料飞溅伤人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物体打击伤害。这些事故场景,无不警示着我们物体打击危害之大,防范意识不可或缺。

物体打击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轻者可能只是皮开肉绽、骨折等身体损伤,给伤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重者则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内脏破裂等危及生命的伤害,甚至瞬间夺走鲜活的生命。除了身体上的伤痛,还会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创伤,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事故所引发的治疗费用、赔偿费用等经济损失,也可能让企业或相关责任人不堪重负。

施工现场管理:多管齐下,消除隐患

(一)科学规划施工方案

在工程项目伊始,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防范物体打击事故的关键一步。这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工程的性质与规模、施工现场的地理与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季节气候特点等。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时,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等确定垂直运输设备的位置与数量,避免因吊运物料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引发物体坠落。同时,合理安排各工种、各工序的作业区域与作业时间,设置必要的安全隔离带与警示标识,明确规定不同作业区域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因交叉作业或物料传递不当而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像在大型桥梁建设工地,不同桥墩的施工队伍之间要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避免一方施工产生的飞溅物殃及另一方。

(二)专项措施保驾护航

对于一些特殊施工过程,如爆破拆除作业,必须制定详尽且严格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在爆破前,要对建筑物结构进行精准分析,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与起爆顺序,同时在爆破区域周围设置坚固的防护屏障,如沙袋墙、钢板围挡等,以阻挡爆破产生的飞石与碎片。而脚手架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常见作业,其搭设与拆除过程更是容不得丝毫马虎。搭设脚手架时,务必确保立杆基础牢固稳定,杆件的间距、连接方式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例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立杆纵向间距一般不超过 1.8 米,横向间距不超过 1.5 米,且脚手架必须与建筑物主体结构可靠拉结,每两步三跨设置一道连墙件。拆除脚手架时,则要严格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顺序,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或先拆除连墙件等危险行为。

(三)施工过程严控风险

在拆除作业过程中,要坚持自上而下、分层分段的拆除原则,严禁立体交叉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站在稳固可靠的结构部位进行操作,并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在拆除老旧建筑物的外墙时,作业人员应站在脚手架的脚手板上,系好安全带,使用风镐等工具逐块拆除砖块,严禁站在屋檐、窗台等危险部位作业。交叉施工时,各施工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安全隔离层,如双层防护安全网、钢板隔离棚等,防止上方施工产生的物体掉落至下方作业区域。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物料的管理,物料的堆放要稳固整齐,高度不宜过高,且与施工区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例如,在建筑主体施工阶段,钢筋、模板等物料应分类堆放于专门的材料堆放区,距离建筑物边缘至少 2 米以上,并采取防风、防雨、防坍塌等措施。

(四)防护设施严谨规范

施工现场的各类防护设施是阻挡物体打击伤害的重要防线。对于洞口防护,当洞口尺寸在 1.5 米 ×1.5 米以下时,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盖固定盖板;尺寸大于 1.5 米 ×1.5 米时,四周必须设置两道护身栏杆,并在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比如在电梯井口,要设置高度不低于 1.2 米的金属防护门,且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网与井壁间隙不得大于 10 厘米。临边防护方面,建筑物楼层临边四周无维护结构时,必须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并挂设安全密目网;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应设置两道牢固的防护栏杆或采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高处作业防护,建筑物出入口应搭设长度为 3 - 6 米、宽于出入通道两侧各 1 米的防护棚,棚顶铺满不小于 5 厘米厚的脚手板;临近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要支搭防护棚确保安全。例如,在塔吊吊运物料的范围内,下方人员通行道路应设置双层防护棚,上层为木板或钢板,下层为安全网,防止物料掉落伤人。

危险作业管控:紧盯重点,确保安全

(一)机械检查验收先行

施工机械的安全运行是防范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环节。在使用前,必须对各类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与验收。对于塔吊、施工升降机、井架与龙门架等起重机械设备,在组装搭设完毕后,要先经企业内部严格检查、验收,其中塔吊、施工升降机还需向行业的机械检测机构申请专业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同时,机械设备部门要切实负责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机械的性能、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此外,要落实设备的日常检查制度,督促操作人员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如定期对塔吊的钢丝绳、制动器、限位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严禁设备 “带病” 运转。

(二)危险部位监控到位

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危险部位和过程,如高处作业面、交叉作业区域、起重吊运作业范围等,这些都需要精准确定并落实监控措施。要明确监控人员及其职责,制定详细的监控措施和方式,必要时进行连续监控。例如,在高层建筑的高处作业面周边,应设置专人负责监控,时刻关注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物料的堆放与传递情况,防止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对于危险部位的监控,还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安装高清摄像头,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远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建立危险部位监控档案,记录监控情况与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为后续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重点作业严密防范

悬空作业和起重机械安装与拆除作业等属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作业,必须实施严格的重点监控。悬空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应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如建筑物的钢梁、脚手架的立杆等。例如,在进行外墙粉刷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特制的吊篮或脚手架上,并将安全带与吊篮或脚手架的牢固部位连接。同时,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平台,并确保平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如平台的脚手板应铺满、铺稳,周边设置防护栏杆。起重机械安装与拆除作业时,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和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执行。在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安排专人指挥与监护,确保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除过程安全有序。例如,在塔吊的安装过程中,要先对基础进行验收,确保基础的承载力与稳定性符合要求,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安装塔身、起重臂、平衡臂等部件,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严格检查与调试,确保安装质量与安全。

(四)脚手架搭建有章

脚手架的搭设应严格遵循施工设计方案规定的要求。各种脚手架在搭设到一定高度时,需按安全保证计划规定,由有关部门或人员分步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要落实专人负责维护。比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搭设时,立杆基础应平整夯实,底部设置垫板与底座,立杆间距、横杆步距以及剪刀撑的设置要符合规范要求。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严禁使用有裂缝、变形、锈蚀等缺陷的钢管与扣件。脚手架搭设完毕后,验收人员要对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杆件连接牢固性、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如检查脚手架的连墙件是否按要求设置,安全网是否挂设严密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脚手架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平台。

(五)作业环境安全保障

在特殊作业环境下,如夜间、恶劣天气或有限空间内作业,更要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夜间作业时,要确保施工现场有充足的照明,照明设备应合理布置,避免产生眩光与阴影,同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灯,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例如,在道路施工的夜间作业中,要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与照明设施,引导车辆与行人安全通行。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雾等,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与起重吊装作业等危险作业,并对施工现场的物料、设备、临时设施等进行加固与防护,防止被风吹倒、吹落或被雨水浸泡损坏。例如,在台风来临前,要对塔吊、脚手架、活动板房等进行加固,将物料转移至安全区域并加以覆盖保护。有限空间作业时,要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作业前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气体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与应急救援设备,并安排专人在有限空间外进行监护。例如,在进入污水井、化粪池等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先打开井盖进行自然通风一段时间,然后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检测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浓度,在确认安全后方可安排作业人员佩戴好呼吸器、安全带等防护装备进入作业,并在井口设置监护人员,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救援。

人员教育管理:提升素养,规范行为

(一)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教育是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入场员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级、项目部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公司级安全教育侧重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等内容;项目部级安全教育可结合项目特点、施工环境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班组级安全教育则由班组长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传授具体的操作技能与安全注意事项。例如,新入职建筑工人,公司级教育会强调《建筑法》中关于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项目部级会详细介绍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可能存在的物体打击风险点,班组级则会手把手教工人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如何在高处作业时避免物料滑落等实际操作知识。定期组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邀请安全专家授课,播放安全事故警示视频,剖析典型事故案例,让员工深刻认识物体打击事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同时,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水平。

(二)持证上岗严格把关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对于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等管理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如建筑行业的三类人员证书(A 证、B 证、C 证)。这些证书的获取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与严格的考试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安全管理知识与能力。特种作业人员,如塔吊司机、架子工、电工等,更是要取得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以塔吊司机为例,他们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学校学习,掌握塔吊的机械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核后,才能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并且,证书要定期复审,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始终保持在合格水平。此外,施工现场要建立人员持证上岗台账,对所有持证人员的证书编号、有效期、复审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随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与监督,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相关作业。

(三)安全管理落实到人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员,并明确其岗位职责与权限。安全员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与专业素养,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流程与规范。他们每天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检查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规范、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物料堆放是否整齐稳固等。例如,安全员在巡查过程中,若发现有工人在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应立即制止并要求其整改;若发现脚手架的连墙件松动,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加固处理。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班组与作业人员。交底内容要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工艺、安全风险点、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救援方法等。交底过程要严肃认真,由交底人详细讲解,接受交底人认真聆听并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前,交底人要向作业人员说明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体打击风险,如混凝土料斗在吊运过程中掉落、振捣棒在使用时滑落等,并告知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检查吊运设备的可靠性、正确握持振捣棒等,确保作业人员清楚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四)检查监督及时有力

安全检查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包括定期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以及节假日检查等。定期检查可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与安全员参与,对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日常巡查则由安全员负责,每天在施工现场进行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专项检查针对特定的施工环节或设备,如脚手架专项检查、塔吊专项检查等;季节性检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如夏季防高温、防汛,冬季防冻、防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节假日检查则在节假日前夕,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检查与落实,确保节假日期间的施工安全。安全检查的内容要涵盖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如人员的操作行为、设备的运行状况、物料的堆放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等。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与整改要求。整改责任人要按照要求立即组织整改,整改完成后及时向检查人员反馈整改情况,检查人员要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例如,检查中发现某施工区域的临边防护栏杆缺失,整改责任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安装好防护栏杆,并经检查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同时,要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对每次检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与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携手共筑安全墙,严防物体打击伤

物体打击事故的防范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无论是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危险作业的严格管控,还是人员的教育与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真正树立起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为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创造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无物体打击事故的安全世界而努力奋斗。



(文字内容原创  PPT 素材来源于网络)


课件获取方式

公众号内发送关键词:课件获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更多资料

安环管理
专注EHS资料共享,分享实用培训课件、管理策略,共同打造安全无虞、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空间。官网www.ehswk.com 有任何疑问加小编V:ehswk-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