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关系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存在矛盾。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化工厂和重工业工厂,由于缺乏经验,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污染问题愈发明显,土地盐碱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后来,人们开始对企业的排放标准进行管理,对污水和煤烟进行过滤后再排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不影响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能源短缺问题出现,这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反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如今,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许多组织机构加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列中,进行植树防止沙漠化、清理海边垃圾保护海洋等活动。我国的生态环境在近几年得到改善,经济也仍在不断发展,目前已达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发展以环境的发展为前提。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两者的内容也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须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企业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深度治理,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另一方面,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绿化建设,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从短期看,加强环境保护可能给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并非源于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而是源于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储备不足、推动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是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乃至产业的发展方式有待转变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认识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如果环保问题不解决,过不了环境保护这道关,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二)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企业作为资源利用主体,对环境影响直接,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是资源利用的主体,对环境影响最为直接。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工艺,不仅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还会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因此,企业应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其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拥有较高的科技和资本,有能力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企业可以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企业还可以积极探索绿色能源的利用,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企业的环保行为也是塑造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如果能够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就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此外,环境保护可以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环境法规,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些法规,就会面临巨大的罚款和声誉损失。因此,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可以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同时,环境保护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最后,环境保护还可以创造商机和降低经营风险。随着清洁技术和环保产品的不断发展,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商机。在未来,环保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因此,积极参与环保,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二、企业如何做好环境保护管理
(一)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公司各项环保制度
企业要做好环境保护管理,首先应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公司各项环保制度。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法律要求融入规章制度中。通过建立 “制度管人,程序管事” 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这不仅能约束并改变企业和员工的不良行为习惯,还能促使企业自觉履行好环境保护义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可参考《如何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总经理任环保委员会主任,安环部经理任副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车间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法令,对全公司重要环保工作和活动进行决策与安排。同时,安环部作为公司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主要职能部门,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人,并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环保管理员。
(二)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培训
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培训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提高员工和领导的环保意识,能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员工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在不同岗位能更好地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公司领导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在统筹决策时,更会认真考虑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环保资金投入,为环保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培训,向员工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制作环保宣传手册等。还可以设置环保激励机制,比如设立环保奖励,鼓励员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等行为。此外,建立员工参与环保的平台,如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组织员工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环保日常检查、监测
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人员和技术条件,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对污水处理站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很多企业对自己的 “三废”(废水、废气、危废)排放心里没底,因为从未进行过系统监测,甚至连监测的设备、人员和技术条件都没有。没有基础数据,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环保决策便无从谈起。
企业要对污染物内、外部排放点进行定期监测,定期对污水处理站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做好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坚持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的原则。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是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安全保障。
企业应规范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环境突发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例如,可参考《企业应急预案怎么管 应急建设怎样做 安全专家为你解答》,企业应对生产安全异常事件、突发事件或者事故,必须制定一份科学、有序、快速、有效的应急行动方案,也就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管理要关口前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五)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克服末端治理环境战略弊端的新污染预防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多种做法,如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率低、产污量大、污染重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强化企业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 “三废” 综合利用的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和处置。
安陆市分局采取四项措施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包括强化环保监管和工作督导、掌握清洁生产水平资料、加强清洁生产宣传教育、依法行使职权等。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创造商机和降低经营风险。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法
(一)组织措施
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是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人员,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和生产特点,设立环保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环保工作。同时,在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站、废气排放口等关键部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确保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二)经济手段
企业应积极投资建设三废处理设施、除尘设施等,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资金来源包括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工程基建投资、主管部门和企业自筹资金、排污回扣费等。
对于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企业应将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纳入项目预算,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提供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缴纳排污费,获得排污回扣费,用于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环境保护设施。
例如,某化工企业在新建生产项目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先进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净化装置,确保项目在投产前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该企业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升级改造现有环保设施。此外,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并通过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获得了一定的排污回扣费,用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三)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
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环境保护与治理经费来源,为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包括落实责任、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提高公众参与度、发展环保产业、扩大国际合作等。
地方政府应明确各部门和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通过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原则,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防止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提高公众参与度,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
例如,某地方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和企业的环保责任,对环保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同时,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此外,政府还积极与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本地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案例
(一)警示案例
中国铝业集团包头铝业有限公司环境管理粗放,污染扰民问题突出。
粉尘污染、噪声扰民问题突出:中铝包头铝业长期忽视企业生产对周边群众环境的影响。每年消耗大量燃煤靠汽车运输,运煤重型卡车经过附近村庄和社区,沿途抛洒煤粉尘、排放汽车尾气和产生噪声污染严重。氧化铝原料运输列车夜间运输产生震动影响居民生活。电解二厂烟气净化设施与附近村庄仅一墙之隔,风机运行产生的轰鸣声和高压线产生的电流声严重扰民。群众信访举报不断,督察组进驻后,投诉集中。
危险废物处置存在突出问题:电解铝生产时产生大量危险废物,如大修渣、炭渣和铝灰等。2003 年建设的项目环评批复已明确大修渣属于危险废物,但该公司直至 2016 年才建立管理台账,2017 年 4 月建成处置线后才对大修渣进行脱氰除氟。2017 年至 2018 年在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的情况下,在厂区内填埋大修渣处置后废渣约 1.1 万吨。炭渣和铝灰于 2016 年被国家确定为危险废物,但中铝包头铝业直至 2017 年和 2018 年才分别建立管理台账;对 2018 年前产生的铝灰未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全部违法外售;对转运过程中散落在危险废物暂存库外的大量炭渣不进行清理,仅以黄土覆盖。
环境管理粗放,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中铝包头铝业虽然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整改,但系统性不强,管理粗放。大气无组织排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水法再生电解质生产系统未配套建设 VOCs 检测和治理设施,铝灰暂存库和大修渣库未配套建设废气收集处置设施,大量氨气无组织排放,味道刺鼻。此外,中铝包头铝业及其下属企业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比较突出,2013 年以来,受到环保行政处罚累计达 126 次。
(二)成功案例
某大型制造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总经理任环保委员会主任,安环部经理任副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车间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法令,对全公司重要环保工作和活动进行决策与安排。安环部作为公司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主要职能部门,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人,并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环保管理员。
推进绿色生产: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率低、产污量大、污染重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强化企业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 “三废” 综合利用的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和处置。
加强废水处理:对污染物内、外部排放点进行定期监测,定期对污水处理站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板材排版时,使用废料排版常用件,型材将切割废料储存,制作工件时优先使用,提高材料利用率。部分工件定尺进料,减少废料产生。生产的部分不合格产品和报废产品,经过公司拆装重新下料切割后继续投入后续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喷塑过程采用静电喷塑工艺,设置密闭喷塑室,外设大旋风粉末回收装置,回收的粉末涂料再次用于喷塑工序。改进油漆储存模式和喷涂工艺,在油漆桶内部增加一层塑料桶薄膜,防止金属油漆桶被污染,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金属油漆桶回收后可再循环利用。厂内部分自制零部件完成漆改粉喷涂工艺改造,降低油漆使用量和废油漆产生量。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培训,向员工普及环保知识,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制作环保宣传手册等。设置环保激励机制,设立环保奖励,鼓励员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等行为。建立员工参与环保的平台,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组织员工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五、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一)完善环保立法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具体而言,首先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其有一个综合而统一的基本制度,并填补部分环保领域法律空白。严格审查环保条例,及时处理存在矛盾和冲突的规定,确保相关部门执法时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其次,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地位和承担方式,督促其有效落实环保工作,并加大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处罚力度。最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依靠公众力量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并保障其诉讼请求的法律效力。
(二)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
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经费来源,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发展循环经济。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环境保护与治理经费有一个重要来源。地方政府要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包括落实责任、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提高公众参与度、发展环保产业、扩大国际合作等。
地方政府应明确各部门和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通过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原则,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防止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提高公众参与度,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
(三)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环保部门执法能力,联合多部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环保法律的实现虽然不是必然地需要国家强制,但是如果没有强制作为后盾,也很难付诸实施。因此,我国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保部门的强制执法力度。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面对严峻的空气质量形势,大气污染防治再出严厉措施,对重点污染区域、拆迁建设工地、重点污染企业将实行 24 小时工作制。对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实行环境监察人员驻场监督,24 小时监控,一旦出现超标,立即查处,一律按日计罚。同时要联合电力、公安、司法、金融、工商、水利、铁路等部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执行环保处罚的企业要限水、限电、限贷、限运,形成一股强大的执法力量,彻底改变环保部门势单力薄、权力有限的现象,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四)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普及法律和环保知识,增强农民和城市人口环保意识。各地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并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和环保知识。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根据农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如派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下基层,将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切实传达给农民,并指导其如何科学的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设立专门的环保宣传和咨询小组等,切实促进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培训,向员工普及环保知识,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制作环保宣传手册等。设置环保激励机制,设立环保奖励,鼓励员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等行为。建立员工参与环保的平台,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组织员工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PPT 素材来源于网络)
课件获取方式
公众号内发送关键词:课件获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