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65页

文摘   2024-12-02 21:40   湖南  

一、不安全行为的定义与表现

不安全行为是指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危害或风险的行为,包括个体冒险行为、违反规定操作等。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也是 “三违” 的部分内容。具体分类如下: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械;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泄漏;开动、关停机械时未给信号;忘记关停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装;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坚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效;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

  3. 使用不安全设备:使用不牢固临时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的设备;未经培训使用设备;设备使用环境不当(地基承载力、管线、平衡)等。

  4. 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替代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等。

  5. 物体存放不当:随意搁置工具、器具等生产用品;未定点、定量存放成品、半成品;未对余料进行恰当处理;大重物体存放点,地基承载力未进行检测等。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采伐、集料、运料、装卸时,未离开(屏蔽)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坑中;未 “敲帮问顶” 开始作业;冒险进出信号出现时;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在车辆倒行时;未及时瞭望等。

  7. 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攀坐平台护栏、吊钩、挡板;坐卧挖方台阶、未完工的挡墙下等;坐卧车辆设备前后及下发;坐卧机械设备梁臂等;坐卧临边处、洞口处;随意进入坑洞等。

  8. 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起吊物下行走;未对起吊物行走区域警示;重叠作业;起吊作业过程中维护等。

  9. 机械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扫等:未完全停止运转时进行检修;未完全冷却时进行检修;压力未完全释放时进行检修;机械设备未定位就进行检修等。

  10. 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没有明确的任务:内容、时限、标准、限额;工作分配不当;过度疲劳和焦虑;自我暗示不当;环境不适宜;未经培训或交底直接进入作业场所作业等。

  11. 忽视实用个人防护用具: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未穿绝缘服装等。

  12. 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肥大服装;操作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操作爆破品时穿戴宜产生火花的衣、帽、鞋;不正确穿戴防护服等。

  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私自留存易燃易爆品;私自处理废旧的易燃易爆品;私自处理储藏过易燃易爆品的容器、物件等;在人员、设备、物资密集区存放易燃易爆品等。

可通过行为观察法、风险评估法、事故追溯法等识别不安全行为。例如,行为观察法可通过对人员行为的直接观察,记录并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情况和特征;风险评估法可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对行为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从而识别高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追溯法可通过对历史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不安全行为的模式和特征,用于识别当前的不安全行为。

二、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

(一)常见不安全心理类型

  1. 侥幸心理:许多人在行动前存在这种心理,觉得违规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例如,在工作中,有些人认为某种违章操作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便产生错误的经验认识,觉得违章也未必出事故;还有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小概率随机规律,即使发生了也不一定造成严重后果,从而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

  2. 冒险心理:表现为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比如,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等。这种心理在青年职工中较为常见,他们往往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

  3. 麻痹心理: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习以为常,不感到危险;工作做过多次,满不在乎,没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 “老经验” 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最终易酿成灾祸。

  4. 贪便宜、走捷径心理: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视为实现目标的障碍。例如,为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省时间擅闯危险区,为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5. 逆反心理: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错误行为。在特定情况下,受好胜心、好奇心等意识作用,产生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如公司要求工人按规程操作,有人自持技术好偏不按规程办;要求在不了解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有人却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

  6. 凑兴心理:这类人工作之余精力旺盛,想通过凑兴来发泄,常导致无节制不理智行为。如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打闹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

  7. 从众心理: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或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导致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章。

  8. 自私心理:以自我为核心,只要自己方便而不顾他人、不顾后果。例如,某矿工偷走溜井旁的安全照明灯,致使另一工人掉进井内死亡。

(二)其他不安全心理表现

  1. 自满心理:犯经验主义错误,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对工作中的风险掉以轻心。

  2. 浮躁心理:心理不稳定,不能专注于工作,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

  3. 投机心理:耍小聪明,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减少工作量或逃避安全规定。

  4. 莽撞心理:不计后果地行动,缺乏对风险的评估和考虑。

  5. 懒散心理:删减安全操作程序,为了省事而忽视安全。

  6. 盲从心理:不动脑跟随别人,不考虑自身情况和安全风险。

三、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

  1. 培养良好习惯:个人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操作设备还是进行日常活动,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例如,正确使用工具设备,使用前仔细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随意更改操作方式,避免因错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2.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培训,个人可以更好地认知危险和风险。可以参加安全知识讲座、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了解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安全事故案例,深刻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对潜在的危险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 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情绪,避免心理压力引发不安全行为。当个人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困扰等问题时,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从而影响行为决策。因此,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如通过运动、娱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减少因情绪问题导致的不安全行为。

(二)企业层面

  1. 完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安全需求,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同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安全标语、安全宣传栏、安全培训等方式,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 安全检查与监督:定期开展检查,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安全检查队伍,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员工的操作行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通过严格的检查与监督,确保员工始终遵守安全规定,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 环境风险评估:优化工作环境,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企业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噪音、粉尘、高温等危险因素。针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如安装隔音设备、通风设施、降温设备等。同时,合理布局工作场所,确保通道畅通、照明良好、标识清晰,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4. 提供安全设施:配备齐全安全设施,确保紧急情况有效应对。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急救器材、防护用品等。同时,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安全设施能够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事故损失。

(三)应对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措施

  1. 现场干预:立即制止不安全行为,通过喊话、警示等方式。当发现员工有不安全行为时,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通过大声喊话、设置警示标志等方式,提醒员工停止不安全行为。同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纠正。

  2. 纠正行为:引导、示范正确行为方式。对于存在不安全行为的员工,管理人员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员工更加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安全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于那些因不安全行为导致严重事故的责任人,企业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同时,要将事故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宣传,警示其他员工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4. 教育宣传: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安全认知意识。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安全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安全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宣传。同时,利用企业内部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广泛传播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5. 完善制度:梳理评估现有制度,及时修订漏洞不足。企业应定期对安全制度进行梳理和评估,查找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让员工熟悉和掌握制度内容,自觉遵守制度规定。

  6.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公众意见,奖励举报者,共同监督改进。企业应建立安全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和公众积极参与安全监督。可以设立安全举报热线、邮箱等渠道,接受员工和公众的举报和建议。对于举报不安全行为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同时,要及时对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PPT 素材来源于网络)

课件获取方式

公众号内发送关键词:课件获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更多资料

安环管理
专注EHS资料共享,分享实用培训课件、管理策略,共同打造安全无虞、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空间。官网www.ehswk.com 有任何疑问加小编V:ehswk-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