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中的教师智慧

文摘   2024-10-17 21:50   内蒙古  

时时刻刻中的教师智慧

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半日活动评选小记

2024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金幼组织开展了园级的半日活动评优,对申报参评的4个班级分别进行2小时50分钟的半日观摩,同时组织参评教师针对半日活动进行反思与答辩。

拿中班举例,一个中班幼儿每日在园的时间为10小时,2小时50分钟,仅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4/1,当第三视角进入老师和孩子生活与游戏的真实现场,2个小时50分钟的半日观察,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过程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和思考呢?

01

走进真实的现场

连续2小时50分钟的半日观摩,其中包含生活、游戏及过渡性环节,在真实的现场,第三视角的责任是除了关注静态环境及材料的呈现,要将关注的重点聚焦现场的人:即关注幼儿状态、教师行为以及具体的师幼互动场景。我们将这两个关注比例设定为3:7,即静态内容的呈现在参评成绩中的占比为30%,动态内容的呈现在参评成绩中的占比为70%。这样的思考原由是:真实的生活与游戏本身是不可复制和提前安排的,其中蕴含的不可预测性,恰恰是考验教师教育智慧的时刻。在真实流淌的一日生活里,具有不同思想及行动的每个人,面对具体场景及具体事件的反映与应变是不同的,幼儿会如何行为?教师会如何行动?教育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是我们在现场观摩的关注重点。

场景一:

早餐结束后,陆续吃完饭的孩子有的在卧室看书、有的是当天的值日生,在班级进行餐后的卫生整理。三位教师一位在教室,负责一边观察值日生一边用语言引导幼儿如何整理,另一位教师在卧室与教室的通道间关注全局,生活岗教师在卫生间进行餐具清洁,清洗餐具的间隙出来将教室内的餐后桌面用抹布进行了擦拭。

场景二:

1.幼儿分布在各个区域进行自己的游戏,自然角有两位幼儿,一位用一把铲子拨弄牛皮纸袋里的土壤,另一位幼儿拿着喷壶给每一株植物喷水,然后拿起水壶给植物浇水。此时,一位教师进入自然角:“这些植物昨天已经有人浇过水了。”两位幼儿放下手里的工具,对着4个牛皮纸袋蹲下来看了不到1分钟,起身去了阅读角。进入阅读角,他们一个人选择了一本绘本故事书、一个人拿起耳机,此后的17分钟里,他们手里的材料没有更换,两个人不断互动说着什么,一直到提示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

2.玩插塑玩具的男孩在拼一架狙击枪,这个过程他用了19分钟,他将拼好的抢放在桌面上便离开座位,在附近的场地上行走观察其他幼儿的游戏,此时班级教师走近提示:“请你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操作。”班级教师离开后,男孩又离开了座位,去其他幼儿的游戏场地游走、观察。

3.游戏时间进行到41分钟时,参评教师走至指导教师身边问:“游戏时间必须是1小时吗?”指导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问?”参评教师说:“我观察到孩子们的游戏已经不在状态了,开始不专注了。

场景三:

游戏结束后,一位教师提醒幼儿该喝水了,同时教室里响起一段“咕嘟咕嘟”的喝水音乐,一位教师站在饮水机旁观察每位幼儿的取水情况,另外两位教师拿起自己的水壶分别坐进幼儿的桌子内,与幼儿一起喝水,待全部幼儿取水完毕,第三位教师也拿着水杯来到幼儿座位中间,师幼一边喝水、一边小声交流着什么,此时班级所有的幼儿都在座位上喝水。

场景四:

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新材料介绍时,分享前一天在娃娃家的事件:“昨天的游戏结束后,我发现娃娃家的材料乱七八糟,还发现娃娃家的娃娃身体被分成了两节,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场景五:

早餐时间,一位幼儿将鸡蛋皮撒落到桌子上,教师引导:“桌子妈妈被弄脏了,你可以帮帮它吗?让它变干净。这样桌子妈妈才会开心。”

在这样的观摩现场,参评教师其实是时刻处于高度集中注意的状态,言行、举止皆会刻意注意,甚至一举一动都会认真的思考后再进行表达与行动,这些一幕幕的真实场景,引发了我们的一些发现和思考

1.(场景二)儿童在游戏中的专注状态取决于环境与材料的适宜性,儿童对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自然能够投入注意力;智慧的环境和材料具有隐含的教育价值,就在儿童与其互动的过程中,探究与学习已经发生。

2.(场景一、场景三)生活里的行为习惯培养,比起言语说教,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教师跟孩子一起做,也许更吸引儿童,教师要让自己成为那个儿童愿意模仿的人,成为儿童喜欢和爱戴的人,日复一日、耳濡目染的影响儿童的行为也许更加智慧。

3.(场景五)真的尊重与平等,是把儿童看做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儿童对世界建立起的客观、真实的认识和理解,除了经由自己的感知与建构,还有成人给予的信息参照、语言示范。

4.(场景四)面对孩子有失规则与规范的行为,比起说教与批判,正面的行为引导与正确的行为示范不仅有助于师幼关系的稳定,也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学习。

02

聚焦现场的思考与答辩

这次评比,我们同时邀请了全园教师的参与。意图在聚焦半日现场的观摩中,寻找问题、反思不足,看别人、省自己,发现那些我们无意识的问题。

在反思与答辩的现场,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

(一)教师应如何进行聚焦活动现场的反思?

教师个人针对半日活动的反思呈现两块内容,一是对整个半日的流程进行了陈述,二是对具体事件的发生进行了陈述。对于聆听者的感受是,参评教师将大家看到的现场用语言进行了“回放”,没有阐述聚焦问题的反思。

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反思应如何陈述呢?

我们的思考是:聚焦半日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既包含整体又突出部分。反思内容应包含教师在不同流程组织背后的思考陈述以及聚焦现场具体事件的行为反思,同时还应包含教师的下一步行动思考或计划。

(二)为什么有的问题,第三视角看到了,而教师不自知?

在现场的交流互动中,第三视角的老师们给予了参评的教师与班级多角度的分析,聚焦现场事件,也聚焦教师行为。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三视角提出的问题,有时是参评教师当事人不自知的。

游戏现场幼儿不小心洒落了材料,而材料细小,此时又马上进入下一个集体环节,幼儿蹲在地上一个一个捏起来认真的整理,教师选择让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转而自己整理材料,还是给予幼儿时间和空间静静等待,让幼儿整理好再进入集体活动?

面对娃娃家的材料损坏事件,教师的回应是聚焦事件进行行为的消极评判还是从正面引导幼儿应该如何做并且给出恰当行为的示范?

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的语言是真实、自然的还是刻意的童趣化而有失事实?

教师回应、决策、行为的背后呈现的是其思想认知里的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于教育的理解。通常教师在现场的即时行为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所以自己意识不到某个行为是个问题,因为这个行为是教师思想认识的结果。

在时间较长的现场观摩中,突发、偶发的事件是无法提前预设的和安排的,教师在现场的回应与决策也是即时的。关键就在这里:即时性的回应是检验教师理念认知的绝佳契机。

在反思答辩的现场,裴园长的一个问题撬动了教师的思考:为什么有些看起来不恰当的行为发生时我们不自知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恍然,原来从知道到做到,需要有意识的思考与行动,时时思考、时时觉知、时时修正,直至知行合一。


 03

我们的思考

有了第三视角进入的教育现场,班级每一处环境、师幼每一个行为以及这一时段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被放大。一日生活皆教育之于我们的理解是:教育的智慧与契机就蕴含在一日生活的时时刻刻里。环境里的每一处装点、每一份游戏材料,背后都蕴含着教师智慧的思考和教育的观点与逻辑;教师个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里都藏着教师内心里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每一个师幼互动的场景,都是教师儿童观、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理解儿童就会如何回应儿童。

4个班级,连续4个半日的活动开展,当教育现场被“放大”,我们从幼儿视角、教师视角、园所推进课程实践的视角三个维度均有所思考和收获。

2小时50分钟,仅仅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1/4,然而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意义,我想,除了教师要善于发现一日生活中多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还有诸多那些无意识间、自然表现出的教师言行,真正的观念转变体现在真实的、自然的、无需刻意的教师言行里。


文字:陈景景

照片:葛东庭、呼永静

编辑:李娜

初审:薛燕

校审:张婷

终审:裴艳冰

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