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无声,秋韵有形,拂面的清风带着丝丝凉意,繁荫浓绿染上了点点金黄,秋天的画卷徐徐铺展,收获与成长的季节来到了......
在金幼托育中心,这个秋天,因为有一群可爱孩子们的到来,显得格外和谐、美好。
开学总是让人期待,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每个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来到托育中心是进入社会环境的第一步。对新环境的适应,与“陌生人”建立联结,和家人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们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如何运用科学、温和的方法帮助3岁前的孩子缓解分离焦虑,并逐步适应托育中心的环境?
如何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协商,构建互信的家园合作关系,以支持孩子从家庭平稳过渡到集体生活?
如何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建立高品质的师幼关系,使孩子们顺利开启新的生活旅程?
这其中不仅需要老师的爱与耐心,更需要专业的行动。
以往我们尝试过“一刀切”的入园方式,即分批次、全天独立入园,避免给孩子传达入园也有爸爸妈妈陪伴的信息,无形中延长了孩子的过渡适应期。这样做忽视了一个关键: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建立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匆忙的过程。
本学期,我们尝试引入“柏林模型入园适应”,引进的只是概念,而如何将理念落地?这是需要思考的,首先从方案的制定到实施验证,需要理解概念背后的价值意义,需要结合公立幼儿园下沉式托育的现实情况,且需要便于班级教师实践操作;其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则是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奏,接纳分离焦虑的情绪,依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适应方法,经过研讨,最终确立父母陪伴、分阶段式的预入园适应活动,即入园沟通期、入园适应期、尝试分离期、入园适应稳定期、入园适应结束期。
当孩子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和“陌生人”时,更为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由孩子的主要照料人,陪同孩子一起进入托育中心,成为他们最初的依靠和支撑,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他们最亲近、最信赖的伙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探索世界的起点。当孩子身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时,他们尚未成熟的情感调节机制会促使他们做出一系列本能的反应——或是勇敢地迈出步伐,去探寻未知的环境;或是惶恐地退回到父母身边,寻求那份熟悉的安全感,这实际上是孩子在尝试调整自己内在平衡的一种方式。
父母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安全感,还能帮助他们更快地熟悉和接纳这个新环境。
孩子进入托育中心,需要入园前的充分沟通、入园后循序渐进地适应。从最初的一小时到半天,再到一整天,逐步增加带养者放手的时间和孩子独自在园的时间。与此同时,在陪伴和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分离焦虑也能有所缓解,开始对孩子的入园生活报以期待。孩子们会在教室里展现出自如的状态,和老师进行自然地互动,入园焦虑便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对新环境建立信任感,进而与照料老师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是帮助他们减少焦虑并顺利完成过渡的核心所在。他们相信即便离开了熟悉的带养者,自己也能够得到老师妥善地照顾与关爱。这种信任感,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使得他们在面对新挑战时能够更加勇敢、自信。
在金幼托育中心,“尊重及回应式照护”的课程理念从“照护关系”入手,小组保育老师在日常照料中随时保持敏感,并给予孩子及时且恰当地回应,通过喂饭、哄睡、换尿裤等照料活动给每一个孩子充分的尊重,让孩子感受到真诚而温和的关注,从而获得安全感和自信,成为发展自我探索、自由玩耍以及与同伴交往的基础。
从亲子关系到构建新关系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思考、敏锐觉察并付诸实践,其核心在于真正“看见”并接纳眼前的孩子及其家庭。跟随每一个孩子适应的节奏,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保持开放态度,积极沟通与相互适应,建立协商共育的基础,支持每一个孩子自然、稳定的从家庭过渡到集体。
来自一封封家长的反馈信中,我们看到了预入园期间家长们的心路历程及孩子们的成长变化:
入园至今,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新奇与挑战的过渡时期,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 “里程碑”。
我们相信孩子,在允许、接纳、尊重的氛围中,按照自己的节奏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文字丨蔺雅瑄
照片丨托育中心各班级
编辑丨蔺雅瑄
初审丨张婷
校审丨张婷
终审丨裴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