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杨建国率领全家自筹资金建红色纪念馆的事

民生   2024-11-05 23:50   山东  

在落凤山东麓的羊庄镇王杭村(原磕井村),一座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纪念馆悄然诞生。这座纪念馆由杨建国、杨学军、杨清泉等人自筹资金建设,旨在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日前,该馆已正式启用,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共同回顾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该馆由抗战馆、民俗馆、红色地洞亭三部分组成。本馆面积730平方米,房屋布展面积210平方米。抗战馆展示:抗战时期,磕井人民帮助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抗日根据地,参军参战,开展反扫荡抗日活动的故事。红色民俗馆不仅展示了传统的农耕工具生活用品,还展示了传统的手工业铁匠铺等。

1941年,日伪猖狂,磕井村的村长杨永让和妇救会长许国华等被捕,后经组织和家人合力后来救出。据大赵庄杨永让战友单锦章讲,那时杨永让三个儿子都参加革命,同敌人英勇作战,受到干群赞评。

1944年春,新四军一个营来二区,其中一个连驻磕井村,连部在杨家,这个连的到来,消灭了反动势力的气焰。

1945年春,土城、陶庄日伪军一百多人,在南宿汉奸的带领下,趁羊庄集向磕井村扑来,被站岗放哨的儿童船发现后,立即点燃了装在桶里的鞭炮向村里报信,大家听到响声后,群众马上向山上转移,青抗先和民兵迅速进入阵地,各村联防民兵也很快向磕井村增援,日军受到内外夹击,气急败坏地在村里放起火来,当去徐国华家放火时,踩响了石雷,当场炸死两人,其余狼狈逃散回据点。后来有群众歌谣赞曰:“儿童团本领大,发现敌人便通话,点响筒炮传信号,联防民兵全知道,筒炮响来像机枪,鬼子顿时着了慌,磕井村外摆战场,四面八方打东洋。”他们为抗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红色地洞,原是杨家芋头窖,在日军对磕井扫荡时,一独臂老人曾在地窖里躲避,后来经过修整扩大,成为能驻几十人的地洞,1939年末,115师685团某连近200余人进驻磕井村,连部设在地洞内。1940年二区区政权被破坏后,二区的唐朝德、韩复成、军区一位首长等在地洞里待过。抗战胜利后,为阻止国民党北上,地洞内又成为我军破袭铁路指挥部。

1945年秋,国民党打内战,为阻止国民党北上,上级下达破袭津浦铁路的任务,滕县二区任务是破袭滕县南至井亭一带的铁路任务,区长刘刚就驻在磕井村指挥部,这场破袭任务,并利用磕井村里大铁匠铺的优势,安排将破袭的铁轨送回磕井村进行奖赏的政策,在唐朝德、杨永让的带领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敌人铁路处于瘫痪状态,杨永让及其三个儿子及其磕井村人民为解放战争也做出了较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杨永让之孙杨建国,经过努力拼搏现已成为山东龙顺有限公司经理。致富不忘初心,杨建国为铭记和传承祖辈和磕井村人民的抗战精神,萌发了想建红色纪念馆的想法,于是便率领其叔杨清泉等到大赵庄、庄里、南塘纪念馆参观学习。同退休教师李后振多次商量,同时向镇领导、市党史部门汇报想法取得了赞同和支持,杨建国率领杨清全、杨学军、杨清州、杨清海、杨清宝等人在他们老宅院建馆。他们整修房子,收集红色资料和抗战遗物,精心谋划布展,经过二年多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个多功能的红色抗战纪念馆。

该馆总投资三十余万,除村支书梁开安出资一万元。杨清泉出资一部分,还有杨学军等出资一些,其余全由杨建国付出,杨家后人齐心合力建成纪念馆:该馆开放后,受到人们赞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同志参观后感慨地说:“通过参观展览,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全民抗战的乡愁”。

精彩不错过

枣庄学院的那些老照片记载着五十年的变迁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游活动:花艺 茶艺 温泉 游园
慕先生飞旅记,看不一样的风景
谁说地枣庄辣子鸡全国第一
李顺刚的三个三十年:一位从漂泊孤儿成为统战干部的历程

作者:张兆登    李厚振

微游枣庄  编创


微游枣庄
枣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枣庄,是我们的家乡。作为一群热爱家乡的枣庄人,我们走遍了枣庄的乡村、城市,倾听了许多人对枣庄的记忆和祝福,现在要用微游枣庄把我们对枣庄的了解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