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鸡
枣庄辣子鸡非遗技法传承人王新权专门撰文介绍了枣庄辣子鸡的正宗做法:非遗技法烹制的枣庄辣子鸡,传承了枣庄原住民家庭烹做辣子鸡的食材、投料、调味料,选用的主料为当地鸡(学名孙枝鸡),非改良鸡,配料皱皮辣椒(没有朝天椒、小米椒),抱犊酱油(非加了大量鲜味剂的酱油)、食醋,花椒选用大青壳(非大红袍、小红粒),姜为小奶头黄姜,葱为鸡腿葱,蒜为四六瓣大蒜,其它为芫荽、食盐、食油,全部为神造自然界有的食材,再无其它任何配料与调味料。烹制岀的枣庄辣子鸡味道十分优美,真正达到了食物回源,安全健康美味,谁吃谁爱,越品鸡鲜味越浓郁。
对于鲁南一带把煎饼当成主食的人家来说,至于第一个发明菜煎饼的是谁是哪里的人又是在哪吃的,恐怕考证起来会很困难。但是菜煎饼作为一种饮食方式,它的存在一定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比如重庆人四川人爱吃火锅,就是因为他们那里的气候潮湿干冷有关系。老枣庄很早就有人到地底下挖掘煤炭,下一趟井得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而且是重体力活,所以吃饭是一件大事,但是不可能为了吃饭从井下上来,吃完再下去。那么带饭下井,在井下吃饭是很正常的。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现在咱们用的饭盒水壶什么的,那么井下工人是如何带饭的呢?跟一些几辈人都是矿工的老先生了解过这方面的情况,他们是这样说的,通常菜就是咸菜,生的大葱什么的,条件稍好一些的家里就是炒好的辣乎乎的土豆丝之类的菜,主食基本就是煎饼,菜用煎饼卷好,用包袱皮一包,然后再拎上一个泥罐子里面装满水,带到井下。煎饼是烤干的煎饼卷,这样不会在井下高热的环境里变坏。后来就有把煎饼里装上菜再放倒鏊子上熥干的方法,这就和今天的菜煎饼做法差不多了。慢慢的,这种吃法开始流行起来,一是便于携带,二是存放时间稍长一些,那些出远门的也愿意带这样的菜煎饼。羊肉汤
《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大补温气之剂也。且枣庄人吃羊肉放之四季皆准,不分冬夏春秋皆可。枣庄羊肉汤,汤浓肉香。鲁南地区已知羊肉汤食用历史近七千年。在滕州官桥镇北辛村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鼎的四周,散落着大量的猪、马、羊等动物的骨头;官桥前掌大村商代贵族墓葬里出土的铜釜,里面发现羊、猪的骨头,作为祭祀之用。这说明,在当时,羊肉、猪肉是鲁南地区贵族的高等食材。
青铜釜
枣庄羊肉汤选用本地白山羊,肉质细嫩。肌肉呈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肌纤维致密,有韧性,富有弹性,与山羊肉相比腥膻味极小。杀好的羊剥皮后卸成小块,用清水冲泡四五个小时,然后用大桶烧水,水开后放入带骨羊肉、五香料包(大茴、白芷、香叶、肉蔻、豆蔻),这种加了料包煮出来的汤汤色偏清不白,专业羊肉汤馆则仅放几片白芷即可。锅内的水煮沸四十分钟,然后关火闷二十分钟后捞出,这样做出的羊肉肉质鲜嫩不散,口有嚼劲且出数。白山羊
用这种羊肉煮出来的汤,颜色牙黄略有泛白,一看就是具有枣庄特色的无任何添加剂的清汤;肉也是切成又大又厚的大块,十分符合鲁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性格。羊肉汤在枣庄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重要的节日、庆典或家庭聚会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必不能少。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鲜美的羊肉汤,聊着家常,享受着生活的惬意。据介绍,羊肉汤选用优质的羊肉,经过精心炖煮,肉质鲜嫩,不腥不膻,它的汤色乳白,香气四溢,入口鲜美无比,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枣庄的独特魅力。
微游枣庄 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