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范文合集
1研究背景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成本的要求日益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当前最主流的能源存储技术,其性能的提升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众多正极材料中,LiNi0.8Co0.1Mn0.1O2(NCM811)因其高容量和低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高镍含量的NCM811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存在较差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阳离子混排、不可逆相变、微裂纹和界面副反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电池在长期循环中容量衰减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探索了多种策略,包括通过掺杂和表面涂层来改善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其中,硼(B)作为一种潜在的掺杂元素,因其小尺寸和低电荷特性,被认为可以改善镍富集和锂富集正极材料的性能。硼掺杂能够影响原子化学环境和层状晶体结构,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减少内部和界面应力。然而,硼在正极材料中的作用机制尚未被充分研究。
2成果简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固态法成功制备了硼掺杂的NCM811样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00个循环后,硼掺杂的NCM811在2.7-4.3V和2.7-4.5V的电压范围内展现出了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了90.7%和81.3%。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研究人员发现硼掺杂有效降低了电荷传递阻抗和极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结合DFT计算,研究人员发现硼在过渡金属(TM)间隙中倾向于与氧形成BO4四面体,强B-O键可以提高结构稳定性。此外,硼掺杂增加了Li-O键的长度,降低了Li+迁移势垒。这项研究表明,硼掺杂有效增强了富镍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3图文导读
图2 原始和硼掺杂NCM811的XRD图案;(B)和(C)是(003)和(108)/(110)峰的放大视图。图3 S2的横截面SEM和EDS元素映射;S0、S1、S2和S3的SEM图像。图4 S0-S3的电化学性能。(A) 0.05C时的初始充放电曲线;(B) 初始库仑效率;(C)和(D)在2.7-4.3V和2.7-4.5V下1C循环性能;(E)倍率性能;(F)0.1-5C时的放电中值电压。图5 S0和S2的TEM图像;初始状态和100次循环后的HRTEM图像。图6 S0和S2的表面化学组成。XPS谱图:(A) S0和S2的全范围;(B) B 1s,初始状态的Ni 2p;(C)和经过100次循环后的D。图7 S0和S2的CV曲线;S0和S2的Nyquist图;经过第1次和第100次循环后,电压范围为2.7-4.3V。 4小结
这项研究通过固态法成功制备了硼掺杂的NCM811正极材料,并系统地研究了硼掺杂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硼掺杂不仅增加了层间距,降低了Li+的扩散势垒,还减少了Li/Ni混排,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此外,硼掺杂还提高了电子导电性,减少了极化和界面阻抗。这些发现为富镍层状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策略,对于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期望这些发现能够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能源存储提供支持。文献:
DOI https://doi.org/10.1039/D4TA06100D推荐阅读:
说明: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欢迎广大读者对本文进行转发宣传。
🔹《材料研究前沿》会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为读者分享更加优质的材料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
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投稿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