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霍望图Composites Part B通过超薄界面改性与低温高压烧结工艺提升钻石/铜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学术   2024-11-13 09:00   陕西  

1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不断微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设备通道中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导致严重的焦耳热和高温,进而影响设备性能并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因此,高效的散热成为了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集成先进的热管理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能力。钻石因其卓越的热性能——最高的各向同性热导率(k = 2300 W/m K)和极低的热膨胀系数(CTE = 1 ppm/K)——而受到极大关注。然而,钻石和铜之间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了在高温制造或集成过程中钻石/铜界面的低结合强度和高热应力,从而引发界面裂纹问题,严重降低了热传输性能。目前,改善钻石/铜界面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金属合金化或表面金属化化学改性界面。虽然这可以改善界面结合力,但过渡层的厚度增加会引入过多的热阻,对界面热传输不利。因此,如何在保持高界面结合强度的同时不过多引入界面热阻,成为了集成钻石和铜的一个重大挑战。

2成果简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结合超薄界面改性和低温高压(LTHP)烧结工艺来制备钻石/铜复合材料。通过这种方法,所得复合材料展现出卓越的热导率(k)值达到763 W/m K,超过传统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同时,使用较低的钻石体积分数(45%对比50%-70%),k值更高,意味着通过减少钻石填料含量大幅降低成本。此外,研究人员成功解决了钻石/铜界面的热传输问题,为钻石/铜复合材料的热传输性能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3图文导读

图1 铜和钻石之间的显著性能差异。(a) 热膨胀系数(CTE)和 (b) 相图。

图2 (a) 钻石/铜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流程图;(b)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粉末冶金制备中的不同烧结工艺:传统高温低压(HTLP)工艺和本文提出的低温高压(LTHP)工艺。

图3 LTHP制备的钻石(Ti)/铜复合材料的三维X射线微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征。(a) 不同视角的2D X射线断层扫描图像;(b) 铜基体中钻石颗粒的3D X射线微CT分布。

图4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模拟中用于界面热导计算的示意图。(a) NEMD计算中使用的模拟设置:热量从源流向汇;(b) 从源到汇的稳态温度剖面穿过界面。

图5钻石/铜复合材料的热性能。(a) 不同界面化学状态和不同烧结工艺下钻石/铜复合材料的测量热导率;(b) 本文提出的策略制备的钻石/铜复合材料的最大k值与传统策略的比较;(c) 不同界面化学状态和不同烧结工艺下钻石/铜复合材料的CTE;(d) 通过本文提出的策略制备的钻石/铜复合材料的热循环曲线。
 

 4小结

本研究旨在克服挑战并阐明提高钻石/铜复合材料热传输性能的机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集成策略,结合超薄界面改性和低温高压(LTHP)烧结工艺,制备出具有高热导率(k值达到763 W/m K)和适宜的热膨胀系数(<10 ppm/K)的钻石/铜复合材料。通过这种策略,研究人员显著减少了过渡层厚度至约100纳米,远低于以往使用的数百纳米甚至微米。然而,由于制备过程中热应力损伤的减少,界面结合强度仍被增强至共价键水平,界面粘附能为3.661 J/m2。通过分子动力学(MD)和从头算(Ab-initio)模拟结果表明,钻石/TiC界面具有良好的声子性质匹配,并且具有出色的热传输能力(G > 800 MW/m2 K)。因此,两个可能的热传输瓶颈不再是整体钻石/铜界面的限制因素。通过使用差分有效介质(DEM)模型从测量的复合材料热导率中推断出的界面热导(G)值为93.5 MW/m2 K。研究表明,通过提出的制备策略,在保持高界面结合强度的同时实现高热导,从而提高了钻石/铜复合材料的热传输性能。


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4.111925


推荐阅读

Nature Science 顶刊科研配图赏析



说明: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欢迎广大读者对本文进行转发宣传。

🔹《材料研究前沿》会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为读者分享更加优质的材料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

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投稿最新研究成果。


材料研究前沿
分享材料研究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简析。欢迎投稿、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