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停幼儿园小学化?
等你好久啦
快来关注我们吧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在教育性质上,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家长没有强制送孩子入园的义务;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具有 “强制性”“普及性” 等特点,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其次,从教养原则来看,幼儿园遵照 “教养并重” 原则,除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外,还要给予生活照料和养育。小学则 “以教为主”,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养成等。
在课程内容方面,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如通过游戏让孩子动手动脑。小学课程以学科为主,像语文、数学、英语等,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形式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采用讲授、观察、思考、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评价方式也不同,学前阶段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评价,没有家庭作业及考试制度。小学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及必要的考试制度,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多个方面差异明显,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家长和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升小的过渡。
教育部叫停幼儿园“小学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11月8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11月11日就此召开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学前儿童入园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者与年龄特点不符的商业性活动、竞赛类活动和其他活动。
面向学前儿童的图书、玩具、音像制品、电子产品、网络教育产品和服务等,应当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小学坚持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任何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不得教授学前儿童小学阶段的课程。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从网友们的回复中可以看出,既有支持的,也有为数不少的网友反对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内容,这一项可以说有利有弊,但不免会有一些家长发愁。
为什么不在幼儿园上小学的课程
(一)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不具备理解抽象文字符号的能力。3-6岁的儿童正处于大脑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更需要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来促进感官发展和基本认知的构建。
如果在这个阶段强行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就如同让孩子在长跑比赛一开始就全力冲刺,不仅难以坚持到最后,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前学习的知识,到小学后可能就记不住了,这不仅浪费了孩子的休息时间,也让孩子失去了享受快乐童年的机会。
(二)影响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
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小学知识,可能会让孩子在真正进入小学后,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就像有的孩子因为提前学习了小学内容,在课堂上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会,从而不认真听讲,错过重点内容,等到后面发现跟不上时已经来不及了。
而且,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展,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画画时,如果家长要求孩子按照模板去画,就会打断孩子创造的灵感。
(三)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除了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社交能力、情感发展、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就会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例如,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与同伴交往来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学会关心他人、合作与分享。同时,孩子也需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如跑、跳、唱等。相比之下,大脑掌控身体的能力在幼儿阶段更为重要,小学课程内容可以晚一点学习。
(四)增加孩子压力和焦虑
超前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本应无忧无虑地玩耍,却被要求学习小学知识,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和疲惫。
而且,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又会传递给孩子,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例如,一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认识很多汉字、会背英语单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从而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陷入过度学习的困境。
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认知发育特点
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物,例如下雨后,幼儿越是不让踩水坑,却偏偏往水坑里走。幼儿认知具有非科学性,总是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主观性和泛灵性较强。
如5岁女孩认为星星眨眼睛是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幼儿感知范围逐步扩展,能分辨常见颜色、方位、形状,辨别各种声音,知道物体的特征等,但观察具有随意性,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和表面现象,且易受外界刺激和情绪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
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内容正是基于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概念,而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世界的浅显知识经验。应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直接经验中探索世界,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促进他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
6岁才能开始系统学习,为什么?
6 岁作为最佳上学年龄基本上是全球各国各界的共识。孩子在6岁左右,大脑发育较为成熟,脑重约为1250克,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味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在这个阶段,大脑皮层的分层、细胞的风化、神经纤维外层髓鞘的形成以及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反应的调节都日趋完善。例如,5-6岁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觉醒时间延长,睡眠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建立速度加快,这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和要求。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接受图像、文字和简单概念,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变化、无法对它们进行操作。例如,孩子能够理解5+1=6,但往往算不出1+5的得数。同时,他们没有 “科目” 的概念,多半采用整体感知的学习思路。也就是说,孩子先要感知整片森林,再认识具体的树木。但是学业教育,是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开始的,孩子没有能力将具体的知识点 “统合” 起来,所以对知识的吸收很有限。
(三)学习系统的转换
人刚出生时候从母体那里自带来了一套原始的初始学习系统。在这套在出生时 “原厂” 自带的特殊的初始学习系统之下,人们不用刻意去教孩子,但孩子却能进行有效地自我学习。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这套初始学习系统很快被另一套以 “教与学” 为主要方法的学习系统所替代。四五岁正好是一般孩子的这两套学习系统的主要转换期。
一旦第一套初始学习系统被第二套系统所替代之后,这之前的事情一般都会被忘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人们记不住太小时候的事”,在学术上被称为 “儿童记忆缺失症”。所以,上学太早了,孩子一般记不住事,就像 “狗熊掰棒子”。
(四)语言能力的发展
凡学过外国语的人都知道,外语学习需要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但对于母语的学习来说,不需要 “译”,而只要会听、说、读、写就行了。在这四项之中,又可以分为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听、说,另一种能力是读、写。
一个没有语言、视觉和听觉障碍的正常人,也就是 “不聋不瞎不哑” 的人,其实只要具备听说能力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上进行正常生活。在孩子岁数太小的时候,词汇量太少,对听和说话的方法与技巧的掌握还不够,进而表现为听说能力差。
这种听说能力差的直接结果就表现为,孩子听不懂老师说话,老师也未必能听懂孩子说话。那么,在这时候,孩子就更别提学习了。
结语
幼儿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其与孩子认知发育的适配至关重要。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教授小学内容,并非是对孩子学习的忽视,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符合其认知发育的内容,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分享、合作与尊重,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社交技巧。在适应群体生活和遵守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建立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当孩子们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幼儿园时光,他们将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对学习的热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迈入小学。他们不会因为过早的知识灌输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在合适的阶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和学习。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符合他们认知发育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相信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必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