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光】《当尼采哭泣》

文摘   2024-10-17 14:24   陕西  



++++++++++++++++++++++++++++




影片介绍



《当尼采哭泣》


《当尼采哭泣》改编自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大师欧文·亚隆的心理分析小说,讲述了哲学家尼采与心理医生布雷尔之间的相遇与对话。


尼采的朋友莎乐美找到医生布雷尔,希望布雷尔在尼采未知莎乐美寻求医生的情况下,为尼采提供治疗——谈话治疗。在初次的接触后,尼采拒绝了布雷尔的治疗,但布雷尔仍希望为尼采治疗,因而布雷尔采取了策略:将自己伪装成病人,和尼采进行一场交易,二人相互作为对方的医生,也相互作为对方的患者,彼此相互治疗。


影片通过设计让两位大师相遇,探讨了那个时代在他们身上落下的通病,以及他们各自的智慧和整个咨询过程如何让病灶得以显现。电影中,尼采的相思病成为两人交流的契机,但这个小小的相思病却牵涉出人生之大问题。



电影中的存在主义议题



尼采和布雷尔在影片中都陷入了中年危机、情感孤独、自我探索与人生意义的困顿中。两人的困顿以生理与心理的不适为表征,以求而不得的情爱为介质,以痛苦为代价。


尼采一直活在对莎乐美一厢情愿的感情中,而布雷尔则一直活在对母亲的回忆里。这种心理冲突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复杂和深刻。


电影除了死亡、孤独、诚实、信任等亚隆作品中常见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主题外,它似乎还在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要如何判断自己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亚隆认为,“生命是一次没有标准答案的旅程”,这正是影片试图探讨的核心议题。


电影中,梦境成为了展示角色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尼采在布雷尔的帮助下,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莎乐美之间的关系,接受了自己的孤独,并选择了独自前往意大利开始新的旅程。


梦境不仅揭示了尼采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电影的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尼采哭泣》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复杂的理论。


通过布雷尔医生和尼采的故事,探讨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以及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被描述为一种平等的“旅途伙伴”关系,强调了治疗过程中双方的互动和共同成长。


这种观点对现代心理学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即心理治疗不仅仅是单向的指导,而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


此外,《当尼采哭泣》还揭示了心理学在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中的重要作用。书中通过尼采的经历,展示了个体如何在面对失败和困境时,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治疗找到新的生命意义。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由与命运


尼采对布雷尔说:“人只有一种责任,成为你的存在的责任。”


 这句话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即“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的重要性。布雷尔最终决定离开家庭和工作,追求真正的自由,这反映了存在主义者试图将人从命运的傀儡地位中拯救出来,恢复其作为自由和独立个体的地位。



尼采的命运观并非纯粹的宿命论,而是融合了必然与自由的命运观。这种观点与存在主义的自由观相呼应,即人虽然面临荒诞和无意义,但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赋予生活意义。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西西弗斯接受并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实现了生活的充实。


萨特的存在哲学进一步强调了人的自由的绝对性,认为人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规定性,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种观点与尼采和布雷尔的心理冲突中的自由与命运议题相呼应,即个体在面对命运时,通过自我选择和行动来实现真正的自由。


正如布雷尔在幡然醒悟之时,明白的一点:“我知道了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选择必要的,然后热爱ta。


等你好久啦,快来关注我们吧~



曼荼罗心理
曼荼罗心理,专注于心理学,带给你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成长。心理咨询师、心理专业考研、心理咨询、父母学堂等,期待您的垂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