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好吗?

文摘   2024-11-14 17:22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当今年轻人很讨厌一句话——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似乎老一辈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说这句“我都是为了你好。”


所以,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好吗?

“不吃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


前人从过相同的路,因此教导后人,避免后人踩坑,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前人经历更多,他们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但这句话被家长广泛地应用于教导子女的场合,使得众多年轻人不喜。客观的看待,不否认老人对事情的看法更完善。


一方面,不同的时代,许多事情也会有所不同,如当年大学生工作包分配,后面则是毕业后自己找工作。


另一方面,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许多事情是没办法去教的,只能自己去踩一次坑,才能领悟到个中缘由。

对于儿童的教育亦是如此,可以去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孩子,但是不能一味地让子女听从自己的话。


当对方不听自己的建议时,便用我都是为了你好来绑架子女。


如,孩子想尝试一下辣椒的滋味,父母只是单纯的告诉子女,那个不能吃,那个很辣,可儿童没吃过,他是感受不到的。


家长取一点辣椒放入儿童的嘴里,当他体验到辣味之后,自然知道辣椒是辣的,往后也不会再去吃辣椒。


家长在说为子女好的同时,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满足了自身的欲望,因为是家长想让自己的子女不要去那么做,应该去那么做。


当子女顺着家长的话语去做了,这是满足了家长而非满足了子女,子女没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则会在内心中不愿听从父母的言论。

因为每次都不是自己做决定,家长应该将一些事情交予子女去做决定。


比如,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放假后休闲时孩子想出去玩还是在家里,给予孩一定的、适宜的自主决定权


埃里克森的理论也提到,幼儿时期的儿童正在探索整个世界,若父母在此时限制儿童。


则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后的发展会缺乏自主性,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

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应是从旁教导,更多地让子女自己探索整个世界,减少“命令式”教育


除去一些原则性事件,其他的应该给予孩子自主性,让孩子自己进行抉择。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成人的责任。





曼荼罗心理
曼荼罗心理,专注于心理学,带给你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成长。心理咨询师、心理专业考研、心理咨询、父母学堂等,期待您的垂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