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留侯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及翻译--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文摘   2024-11-14 10:26   山东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良尝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亡匿下邳。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①,有一老父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遂去。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二:

汉四年,(韩信)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三:

夫(圯上)老人者,以为子房②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①圯:桥。②子房:张良的字。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汉方A不利B宁能禁C信之王乎D不如因E而立善F遇之使自为G守不然H变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铁椎重百二十斤”与《鸿门宴》中“为击破沛公军”的“为”字用法相同。

B. 履,用作动词,穿鞋,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意思不同。

C. 异,惊异,认为……奇怪;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用法相同。

D. 见,显现,显露,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的“见”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曾与人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未能成功。苏轼认为,圯上老人觉得张良才能有余,而度量不足,不能忍耐小忿,这样难成大事。

B. 在下邳,老人以要求捡鞋、穿鞋来试探张良,后因张良两次赴约迟到被老人斥责,第三次“夜未半”即往,得到了老人的首肯和赠书。

C. 在荥阳之战期间,韩信平定了齐国后就向刘邦说,齐地之人伪诈多变,不如另找一个人代理齐王来镇抚,自己好抽身去解救荥阳之急。

D. 苏轼认为,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能“忍耐”,而这是张良教给他的。所以,张良对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功劳最大。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2)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14. 张良是如何帮助汉高祖“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0. BDH

句意:汉军处境正不利,难道能禁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势立他为王,善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将生变乱。

“不利”是“汉”的谓语,后面的“宁…….不如….…”是固定结构,应在B处断开;

“乎”是句末语气词,D处断开;

“因”是状语,修饰“立”,不断开;“善”是状语,修饰“遇”,不断开,“遇之”是动宾结构,其后断开;“自为守”主谓宾齐全,中间不断开;“不然”表示假设情况,后面“变生”是假设 的结果,应在中间H处断开。

此句需要断开的不止三处,因而有些本该断开的地方没有设字母,完整断句为: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故选BDH。

11 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能力。

A.错误。动词,造、打造/介词,给、替。句意: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B.正确。动词,穿鞋/动词,登上。句意:给我穿上鞋!登上皇帝的宝座并控制天下。

C.正确。都是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句意: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渔人对此感到奇怪。

D.正确。显现,显露/看见。句意:表现在言词脸色上。/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故选A。

12. C.“不如另找一个人代理齐王来镇抚,自己好抽身去解救荥阳之急”错误,原文中韩信派人向刘邦说“齐伪诈多变,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是韩信自己想留在齐地当代理王,根本没有解救荥阳之急的想法。 故选C。

13. (1)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

(2)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该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代理的呢!

14. ①张良和陈平一起进言,劝刘邦暂且忍耐,好好对待韩信以防生变;②受刘邦派遣,张良亲自去齐地封韩信为王,征发韩信的士兵去荥阳参战。

材料一:

留侯张良,其先人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他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张良曾经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 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伺机袭击他,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张良于是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张良曾经于闲暇时在下邳桥上漫步,有一个老人故意把鞋甩到桥 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惊讶,想打他,看他年老,勉强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 他穿上。老人伸出脚穿上鞋,笑着离去了。走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还可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里跟我相会。”张良觉得奇怪,跪下来

说:“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却后到,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 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就应当这 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说完便走了。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十年后,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沛公率倾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

材料二:

汉四年(前203),韩信降服并全部平定了齐国。派人向汉王说:“齐国狡诈多变,不设立一个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希望允许我临时代理齐王。”这时,楚军正 在荥阳紧紧地围困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书信一打开,汉王大怒,骂道:“我被围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帮助我,你却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 说:“汉军处境正不利,难道能禁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势立他为王,善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将生变乱。”汉王醒悟,又接着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该做真王罢了,为何要做个临时代理的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材料三:

那位圯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摧挫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情去成就大谋略。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 以失败,就在于能忍耐和不能忍耐罢了。汉高祖能忍耐,保养自己完整的锋锐,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发怒,表现在言词脸色上。由这件事来看,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忿气,如果不是张良,难道谁能成全他吗?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