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名师,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都有实现的路径和方法。
特级教师冯卫东的成长历程,为教师持续成长提供借鉴。
编辑推荐
★无论你是新手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能从中获益。
★基于众多名师和作者自身经历,划分不同发展阶段,帮助教师定位自身当前状态,明确发展目标,以迈上更高台阶。
扫码获取图书信息,凭本店购书单加入名家书友会,获取创始会员资格
粉丝福利:定期专家直播或课程回放,课件或答疑,工作室参访,LOGO设计,名师工作室套装资源,线下年会,等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教师修炼指南,资深教师进阶必备。
书稿第一部分是个人教育成长叙事。作者就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样本。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第二部分,结合典型案例,详解教师成长“五字诀”。照此努力,教师就能不断成长。第三部分,分析总结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聚焦 “成长须规划”,提供了一个包括六项内容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型,能助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这是一本有趣、有用的“教师成长学”著作,其中有很多“拿来就能用”的有效成长法。
作者简介
冯卫东,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曾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民教育》杂志骨干作者,《福建教育》《初中教学研究》《校长》等刊物的专栏作者,《江苏教育》杂志栏目主持人。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著有《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等。
目录
前言
上篇︱成长即生活:我的“开门七件事”
一、柴——做点燃自己生命的燧人氏
枯木日久见火心
余生只好这一口
做成长的“瘾君子”
二、米——稳住基本盘
青涩之岁月,知耻而后奋
吾生也有涯,习“功”无穷期
“长城”永“仰止”,基座须夯实
三、油——迷恋“我们”的成长
大气平和,心向往之
“鼯鼠五能”,且怍且荣
聚成“我们”,乐在其间
四、盐——修得深沉,拒绝浮浅
宁学清溪浅,不作泥沼深
让心灵多“呆”一会儿
用儒雅的气质“对长相负责”
五、酱——因酿而鲜
“我的大学在心间”
把“心间”改造成一间磨坊
做一只勤劳的“懒蚂蚁”
六、醋——保持必要的成长焦虑
适度焦虑是朝优向美的内驱力
少与人争,多和己比
站成“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七、茶——放缓脚步,等待灵魂
“吃茶去”,让线性时间空间化
成长是一种慢的艺术
在“捂·焐·悟·晤”中向规律靠拢
中篇︱成长见知行:名师教给我们“五字诀”
八、学——每天都是“4·23”
与同学“同学”,为“真教”而学
向以学为主的专家转变
不做追风者,要做踏浪人
九、思——所有的事都可以思
思考,像呼吸一样自然
抽象,触摸无限的脉动
莫做蝜蝂,要做蜘蛛
十、行——把更多的事情磨成典藏版
“知道能行”,方有道行
“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其实是自赋的
多做“实验”,对明天有期待
十一、著——为自己多活一辈子
在写中学会写
让“好课”成为“好作品”
做好全身运动,建好系统工程
十二、晤——把自己打开
想什么是看出来的
敢问才能“入时”
用他人来成长自己
下篇︱成长须规划:做一个满血复活的“六一”居士
十三、保有一股“成功再建功”的“精气神”
改造我们的“三观”
幸福是苦出来的
在青春的接力中走出让自己吃惊的我
十四、倡行一种“对、像、行”的教学主张
聚精,才能会神
从实践中来,再把实践带向明亮那方
要百搭,而不要白搭
十五、做实一个与教学主张相呼应的课题
“完美互逆”铸就合金品格
用合金锻成有思想的技术
把“立项权”攥紧在自己手里
十六、写一本基于课题、指向主张的专著
人人写书,“非不能也”
用写专著的任务进行“逆向成长设计”
没有黄金屋,却有登峰梯
十七、建成一支朝向一致、坚强有力的队伍
领跑,让自己跑到更领先的位置
带领他们去没有去过的地方
优秀教师说到底是自己成长的
十八、培育一项“诱导”自己、继往开来的成果
“为儿童的学习”应是成果培育的第一动力
在“后瞻”与“前瞻”的交互中“高瞻”
是成长之果,也是成长之阶
后记
内容节选
前言
写这本书,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是教人成长的,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断成长,做成长型教师。时下,整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客观形势、大政方针等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成长不辍。
二是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尽管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个人却一直努力向上,持续让自己增值,确乎可以算是成长型教师。其中的经验或教训,多多少少会对老师们有用。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大致是个人教育成长叙事。以我自己为例,进行非连续性、截面式叙述,并适当“研究自己”。其中的成功经验,或可供大家借鉴;不足之处,则可提醒大家规避。我自非光彩照人的成功范本,却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样本。相信读者定能从中悟出一些成长之道。
第二部分,在李吉林老师倡导和力行的“学、行、思、著”思想之上,又加了一个“晤”字,构成教师成长“五字诀”。如果老师们有意识地在这个“五字诀”上用力,就能不断成长。
第三部分,分析总结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聚焦的主题为“成长须规划”。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包括六项内容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型,旨在助力老师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教师成长是重要问题,应该有人写出中国的“教师成长学”。这自非我所能,同时我也不想写成一本理论专著。
在书中,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成长方法,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拿来就能用的有效成长法,形成自己的成长观,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成长——我们就都是“成长型教师”。
后记
教育即生活,写作即成长。
数十年来,我以纸笔书写灵魂,用键盘敲击生命。“字里识途,行间生慧”,我曾以这八个字勉励青年教师要勤于笔耕,这其实也是我自己“教育人生”的写照。
所以,于我而言,写作本书可谓水到渠成的事。
本书初稿完成后,源创图书的编辑团队以高度负责的专业精神进行编辑、优化,我们多次一起讨论、修改、打磨,历时一年有余。
书中众多案例的当事人,他们都是优秀的教育人,绝大多数同时又都是我熟识的朋友或前辈。他们的卓越成长故事,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我向他们表达衷心的感谢。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写作。
我还要对读者朋友们表示特别的感谢。老师们的认可、赏识和喜爱,成为激励我持续写作的力量。不少老师读了我的作品后,通过多种渠道与我建立了联系,反馈给我很多有益的信息,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给我平添了许多成长的助力。
“做一个成长型教师”,让我们以此共勉,一起成长。
正文节选
1.米——稳住基本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永远是头等的民生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它,其他问题才有解决的基础与可能。有米,才会有今后生存、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盘。又可用米、基本盘来比喻教育教学等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就没有教育活动的一切。米十分重要,可又如巴金先生在《灯》中所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了米,还要有多种营养品。如此,我们的教育生命机体才能保持健康,走向未来。
青涩之岁月,知耻而后奋
我没有半点儿家学渊源,父母都不识之无,三个姐姐最多只念了几年书。我五年半的小学生涯,是在村里的两排破旧平房中度过的,脑子不开窍,成绩很糟糕,从来没有做过小组长及以上的班干部。到邻村 “戴帽子小学”读了两年初中,其间,遇到恩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秦志成先生。秦老师是科班出身,水平高,使我爱上语文,并由此慢慢地波及其他学科。后来以高于分数线两分的微弱优势考入公社高中。入学时理科跟不上,语文略好,被动员上文科班。三年后,考上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再后来,做语文教师,靠写作等方面的优势,慢慢进步,直至评上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由此可见,语文对我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多么重要。一家教育媒体曾举行“我与语文”主题征文,我应约而成一篇《语文救了我的命》。这可不是什么标题党,不是要耸人听闻。如果没有秦老师,没有他教我语文,使我有了人生成功链的第一节,那今后的光景大致无法不惨淡。
初为人师闹了不少笑话,不知多少次羞红了那张稚气未脱的脸。这种个性一方面使自己不登大堂,难成大器;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知耻而后奋(勤奋、振作)。
我的成功,全靠下死功夫。忘不了小镇经常停电,同事们都外出放松,只有我秉烛夜读;忘不了毕业论文答辩时,我把“危楼”错解为“危险的楼”,露了功底欠佳的馅儿,评委老师看我态度很认真,论文总体质量还不错,不但没有为难我,而且非常宽厚、亲切地提醒我“以后注意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感谢自学考试,它也是一场自我考验。没有人逼我,是我自觉自愿地置身这一堂炉火之上。它没有把我烤煳,反而使我开始变得厚实和稳健了一点儿。加上青年人如火般的热情,自此我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在从教的第一个十年里,做出比同龄人更突出的成绩: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大获全胜,我因而荣膺学校唯一的“教学成果加级特等奖”。这项奖励的名称是校长原创的,因为我们的考试成绩第一次超越了区(县级以下由几个乡镇组成的行政单位)里另一所“不可战胜”的学校,一出全校上下蓄积已久的“恶气”。语文(一届仅两个班,都是我教的)一科尤佳。工作第七年,我主编出版了一本书——《中考作文分类指导一百例》,并请中学语文教学法方面的大咖顾黄初教授作序。工作第十年,荣登《语文学习》杂志“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名录”栏目,发表《论“悲剧”作品教学的“失衡”及对策》。这篇论文所指陈、批评的阅读教学“重知轻情”等问题至今犹在,我为化解它们做了一点儿思考和探索;同年,获评首届“通州市百佳青年”及“十佳青年教师”。工作第十二年,参加江苏省第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比赛。此一赛事可谓当时全省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写了三篇参赛作品,都进入一等奖候选范围,其中《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教师与当代“通俗文化”新潮》一篇,成为十二篇“桂冠作品”之一。
你眼前的种种经历,将来多少会联结在一起。我经历了“童年之差”“少年之暖”“青年之奋”“中年之拼”,在逼近老年的如今,上述这些经历联结成越来越好的我。
吾生也有涯,习“功”无穷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既然自己还想在未来的时日里继续前行,那么,余下的只有一条路 —— 继续练好“童子功”。
童子功指童子时期所练下的基本功。我无此功可言。在“后童子时代”,不停下“练功”脚步,是必然选择。于漪先生说,她一辈子做教师,也一辈子学做教师;李吉林老师说,她是“长大的儿童”。练“童子功”是毕生的功课,也是我余生的使命。
虽然比较感性、随性,但更多时候我是比较认真的。听广播,很在意揣摩播音员发音和诵读技巧,普通话水平不断提升,后获一级乙等证书。没旁人在时,常常放声读书,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以至于现场拿一篇新文章,无须准备,就能顺畅、准确和有节奏地读完。上《屈原(选段)》,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我读屈原部分,仿佛化身为主人公,唇齿之间,把他的一腔激情和“离骚(遭受挫折与苦痛)”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和演绎出来,赢得学生喝彩,后在县教师艺术节活动中进行这一段朗诵表演,获二等奖。经常琢磨、练习演讲技巧,原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吱声,现在面对许多听众,也能侃侃而谈。
有些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譬如,“三字一话”。教师应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这些是教师示人的第一名片。在这些基本功方面,我不算高手,却肯定能在学生面前为自己加分。现在许多新教师普通话还不错,字却奇丑,有人调侃说是“蟹爬”“一堆干巴巴的火柴棍”。如此,学生在看扁教师之余, 或许也会如“乃师”一般,写出丑字。这多少有误人子弟之嫌。
有些基本功是情随境迁、适需而生的。成为教科研人员,必须拥有作为专业研究者的一些功力,我却没有。过去发表的一些成果更多为自悟而得,缺乏必要的方法和规范意识。这些要从头做起。为此,我狠下了一番苦功夫,读了几本教科研方法的名著,渐有开窍之感。当然,对此最好信而不迷,倘若完全照着做,一是才力不逮,二是可能邯郸学步,所以,应注意摸索和创造让更多教师“跳一跳,摘得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那些高端方法做降格、简化和通俗性处理。
我主张多做简明、利落、有效的研究。后来积累写成一本教科研方法专著——《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不少老师说,他们是看着这本书走上教科研之路的。我所做出以及呈现出来的理应就是吴康宁教授所说的“友好方式”吧。它使理论与实践相向而走,融为一体。目前,该书已经是第三版,印数超10万册。
成长型教师有一个重要标志——不时产生本领恐慌。美国有学者把人的学习区域分为由里到外的三个圈,分别是学习区、恐慌区和舒适区。我常居学习区,亦偶涉恐慌区(暂时为自己力所难逮或难以胜任的区域)。恐慌之后是舒适,也唯有恐慌才能滋生更大也更深的舒适感。这 时的舒适感其实源自较为充盈的底气、较为丰富的底蕴、较为美丽的底色。终身成长的人理应不断修为,积淀和拥有如此的底气、底蕴和底色。
扫码获取图书链接,或者直接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
冯卫东老师关于“教学主张”观点摘录
(转摘自通师二附)
冯卫东:教学主张是什么?
“教学主张”,主要指“主张者”关于自我教学行为的、比较上位的、能涵括与统摄多种或多个更为具体教学认识或理念的、总体性的“教学观”,一般而言,这样的主张可以用一两句概括性很强的话语来揭示与表达。
一言以蔽之,它是对“教学是什么“、“教学该怎样”、“教学往哪里”等本体性问题的回应、回答和倡导。
为什么要“炼制”教学主张?
1.做“明师”,过一种明明白白的教学生活;
2.立“主帅”,使实践行为不(再)是“乌合”之举;
3.重(新)组合,在元素新构中盘(激)活经验与智慧;
4.成“名师”,以品牌的效力引发更大的“正能”。
教学主张的炼制方法
1.从过往鲜活的教学经验中“长”出来;
2.在当下之“实然”与未来之“应然”的裂谷间“树”起来;
3.于典型课堂提取精髓,把内蕴的可复制性因素价值“放”出来;
4.把平素已做、想做和能做的理念、策略等“接”起来;
5.从学校文化中提取基因,将课堂变革之矢“射”过来。
冯院长认为,教学主张“就在那里”,“炼制”就是“引出”。而在古代西方,“教育”一词最早的词义就是“引出”,在这个意义上,“炼制”是一种自我“引出”,自我发现,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还可以说,好的教学主张不是“炼”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或者说“做”出来的。
教学主张的表达方式
1.学科宣言
例如:数学——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在表达中训练思维。
思想品德——奏响时代主旋律,实现幸福人生梦……
2.教学誓词(口号)
例如:让语文回家,走生活化教学之路。
3.“树旗”
例如:吴勇“童化作文”
蔡宏圣“和谐数学”
张霞“寻理课堂”
4.概念组合、关系呈现
例如:变构学程,裂变学力
5.简明的议论性散句
例如:从教学走向“学习帮助”;
物理,就是在具身认知中“悟理”。
6.类比
例如:福建李钢的“不饱和教学”
浙江王小莲的“基于并高于学情的攀登式导学”。
“炼制”教学主张及其后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教学主张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但“片面”之中要能折射出学科价值观,不剑走偏锋,或误入歧途,而要为正确而“主张”。
2.在语言表达上努力做到“无须解释就能明白,一经诠释非常深刻”。尽量避免削足适履,因文蔽义。
3.掌握理论,“扎根理论”,不凭经验,不跟感觉,有较实理据,有较强理性。
4.切合个人“教学性格”,如有“落差”,亦在“可控”、“可化”范围内。
5.可以用“三段论”的方式来表达。
6.让教学主张成为“百搭”,而不是“白搭”。
7.努力做到“教学研一体化”。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运作,乃为“上上策”。
8.不必追求“标签化”、“树旗式”,但也无须刻意回避它。在人言人殊的背景下, 只要确定了教学主张,就要有较强的“主张自信”,一句话,行不行取决于“行不行”……
图书购买链接(扫码),或者直接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
名家书友会,创始会员资格申领中
粉丝福利:定期专家直播或课程回放,课件或答疑,工作室参访,LOGO设计,名师工作室套装资源,线下年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