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新书: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没变
乐活
2024-09-22 12:22
澳大利亚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何伟的新书《Other Rivers:A Chinese Education》,心又被带回长江边的那座县城。关于江城的故事,时隔多年之后又有了新进展。1996年,27岁的何伟作为一名美国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在长江边的小城涪陵的一所师范学校当了两年英语老师。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江城》的书,成为非虚构写作的经典。2019年,50岁的何伟以一名作家的身份重返中国,在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教授非虚构写作,直到2021年被学校解聘。两年时间里,他教书,重访涪陵,经历疫情,这些都被写进了《Other Rivers》。《Other Rivers》的副标题是 A Chinese Education,所以这本书主要关于中国的教育。何伟一边观察四川大学的学生,写他们当前的学习生活,一边又重访涪陵师范学校的学生,写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从时间上看,何伟1996年带的学生和2019年带的学生,正好差了一代人。在何伟笔下,这两代人的故事产生了非常有意思的对照。比如他观察到1996年的学生身高普遍比他矮大半截,以至于合影的时候显得他鹤立鸡群。但到了2019年,新一代学生的身高普遍都比他高了。此外,1996年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父母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而2019年的学生则基本都出生于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很多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经济发展和快速城市化也加剧了竞争。1996年一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就像涪陵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最差不过就是去当老师,很多心思活络的则去外地打工、创业,不少都成了老板。而到了2019年这一代大学生,毕业后的机会少了很多,一个普通教师岗位也有几十个人竞争。不仅大学生卷,连小学生也卷。何伟把他的两个双胞胎女儿放入成都一所小学就读,听不懂普通话的双胞胎也被迫开始做题、考试、排名的打怪升级之路。于是就像很多中国家长一样,何伟夫妇也开始每天辅导女儿的课后作业。在何伟眼里,那些让人伤脑筋的题目就像是一个个陷阱,必须非常小心才不会掉进去。他说,在美国,老师出题的初衷是希望学生答对题。而在中国,老师出题的初衷是想让学生出错。一句话概括了中国的教育理念。我也是在中国的应试体制下长大的,但我还是对中国目前的内卷程度感到震惊。何伟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现在的中学生开始流行用一种称为“衡水体”的英文字体考试,因为这种字体好看、整洁,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我去网上搜了这种字体,看上去简直就像电脑打印出来似的。无法想象一个学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学会这种写法。即使这样,也没有太多人真的试图去改变什么。大家虽然对这个系统有所抱怨,但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适应规则。不过,相比于1996年那代大学生(他们往往更保守、更爱国、更服从规则),2019年这代人显然对置身其中的系统有了更多认识和反思。当何伟布置非虚构写作的任务时,很多学生选择了小众、非主流甚至富有争议的课题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而当何伟受到小粉红的恶意攻击时,很多学生选择站在他这边。对何伟的攻击在疫情期间变本加厉,当何伟把他在成都生活的经历写成文章后,他受到很多中国民族主义者和小粉红的攻击,骂他诋毁中国的防疫政策。讽刺的是,这些文章也令美国的一些民族主义者不满,认为他是在帮中国体制说话。其实只要是个正常人,就能看出何伟只是在客观描述他的经历,正如他的《江城》、《寻路中国》等作品一样。只是当政治开始绑架一切的时候,连客观描述都会被当成是别有用心。
中美关系在疫情期间急转直下,首先是美国和平队被川普政府喊停,绝大部分志愿者在疫情爆发后撤出中国。其次美国关闭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作为报复,中国关闭了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然后,很多在中国的美国记者因为签证原因纷纷离开。在那段时间,何伟亲眼见证了和平队的解散,成都美领馆的关闭,以及美国记者的离开。最后,何伟自己也被迫离开,因为四川大学决定不再续聘他。我记得何伟的解聘曾经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很多关注,很多人感慨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中美之间短暂的友好关系画上了句号。虽然何伟被告知他的解聘并非出于政治原因,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从1996年到2024年,何伟用四本书的文字记录下了中国三十年的变化。他被誉为是最懂中国的西方人之一,也是中美交流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在,何伟回到了美国,他和妻子、两个双胞胎一起生活在科罗拉多州一个人口一千出头的小镇上。
Everything has changed, nothing has changed. 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没变。在书中,何伟很多次用这句话描述他眼中的中国。可能真的要放在他的个人经历中,才能读懂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