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2024世界幸福报告》,澳大利亚的幸福指数排名世界第10,韩国的幸福指数排名世界第52。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韩国人移民去了澳大利亚,那么他的幸福指数排名如何?
最近读了一本韩国人写的书,中文译为《走出韩国》,但是韩文原版有个更炸裂的名字——《我讨厌韩国》。这本书是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小说,讲述一个韩国女生因为厌倦不幸福的韩国生活而决心移民澳大利亚的故事。
看完本书我大受震撼,韩国人和中国人不愧是身处同一文化圈的人,不仅彼此的生活处境相似,连思维方式也大同小异,可以说小说主人公简直就是东亚打工人的嘴替。
比如她吐槽韩国早高峰的地铁:
每次搭乘2号线的时候,我都想知道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难不成是叛国?或者卖假保险诈骗?看着身边同样被挤的那些人,我也常想,你们又造了什么孽?那些号召女人多生孩子的人,应该在早晨上班高峰时间去搭乘地铁2号线试试。可惜整天把低出生率挂在嘴边的人并不用搭乘地铁。
比如她吐槽韩国的宏大叙事:
我的祖国只爱她自己,爱大韩⺠国本身,所以她只爱惜那些为她争光的国⺠,比如金妍儿,比如三星电子。而那些没本事没出息的,通常都被贴上“国家耻辱”的标签。就是说,如果我因为生计窘迫而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国家不会帮助我,我反倒要为玷污了国家的名誉而内疚。
比如她吐槽韩国的国歌:
你知道韩国国歌吧?记得歌词是怎么说的吗?上帝保佑的不是我,而是大韩⺠国。留存万代的也不是我,而是大韩⺠国。我只是一个为了让韩国维持⻓久而存在的人。可澳大利亚国歌不是这样的,开头一句就是“欢笑吧,澳大利亚人,我们团结自由”,还有“耀眼的南十字星下,我们并肩打拼”,“这里有无穷的原野,给远来的移⺠”,光看这歌词就不能相提并论。
比如她吐槽韩国人没完没了的鄙视链:
在韩国,首都圈大学的学生看不起地方大学的学生,首尔普通大学的看不起首都圈大学的,“SKY”的看不起首尔普通大学的,首尔大学的看不起延世、高丽大学的,所以地方大学、首都圈大学、首尔普通大学、延世和高丽大学的学生们不是想复读就是想离开韩国。
小说里类似这样的吐槽还有很多,韩国人骂起自己的国家还真是毫不留情。小说的主人公最后成功移民,换了澳大利亚护照。同时找了一份全职工作,交了一个同为新移民的男友。她十分满足,觉得自己正走在幸福的路上。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在韩国,澳大利亚的生活会轻松很多,比如小说中也提到了,澳大利亚的免费医疗制度,政府兜底的养老体制,以及每年一个月的带薪休假等,这些由社会福利构筑的安全网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从而增进幸福。
但这是否意味着移民澳大利亚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在我看来,即使换了一个国家生活,从小耳濡目染的“东亚性”也是难以轻易摆脱的。
比如小说中提到:
一些在韩国军事独裁时期移民澳大利亚的人,即使已经入籍外国,即使早已经和韩国没有任何关系,还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在网上发帖骂韩国。
比如潜意识里的鄙视链:
在韩国人眼里,最上等的是澳洲人和⻄方人,之后是日本人和韩国人自己,再之后是中国人,最后是南亚国家的人。即使对待同样来自韩国的同胞,也是侨民看不起留学生,留学生看不起打工度假一族。
对待职业也是如此:
如果你说相较于赚钱,澳大利亚人更在乎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有些韩国人就会反驳你:澳大利亚的企业高管啊、基金经理啊、律师或者医生肯定也忙得不可开交。而这就成了某些韩国人疯狂内卷的动力,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以上提到的职业才是“正规职业”,其他的都是不甚重要的职业。
以上种种小说中提到的所谓韩国人的“劣根性”,那些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竞争方式以及争做人上人的欲望驱动,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即使移民海外,第一代移民身上总还是缺少像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样的松弛感。
松弛感生活态度的背后是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是社会环境,是家庭氛围,是缓慢的思维方式的变迁,不是换个环境马上就能做到的。
那么再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一个韩国人移民去了澳大利亚,他的幸福指数如何?我的看法是,他可能会变得更幸福,但他很难在短时间内变得和土生土长的澳洲人一样幸福。
虽然他的肉身走出了东亚,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东亚,这就注定了东亚人寻找幸福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