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璟:下半年读书小结

文摘   2025-01-02 12:16   新加坡  


此时正坐在从北京到旧金山的航班上,并因此会有一个长达40个小时的新年第一天。借此契机粗略地对2024年下半年看过的书做个复盘。

下半年的忙碌程度远超上半年——回想起来飞机上已经成为大块阅读最主要的时间窗口。根据日程软件中打卡功能的记录,这半年完整读了18本书,正好比上半年少了三分之一。和上半年复盘时说的那句话一样,这些书都挺好,没有需要提示避雷的——阅读过程中如果我觉得某本书意思不大会马上放弃,因此能完整读完的书本身就是自选择的结果。

也因为忙碌,这18本书的挑选并没有太大的计划性,很多都属于突发的好奇,但事实证明这种随缘的阅读也不错。


·  信息网路

会归纳出这么个主题,无疑是因为今年非常受关注的《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不论是因为从《人类简史》开始的追书,还是AI时代这个火爆的主题,这本书都是我肯定会翻开的。老实说,看前三分之一的时候略有点不耐烦,毕竟核心观点和之前的三部曲一脉相承,甚至有些论证和案例都是重复的。但真正进入AI部分的讨论后,逐渐理解了作者为了把AI置于“人类信息网络”这个整体分析框架之中而做的取舍。这也是我很喜欢并且追求的思维方式:针对再热的话题、再棘手的难题也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放在更宏大的整体框架中来理解和分析。具体到作者对AI时代的各种观点,不一定完全赞同,但确实有启发。值得一读。

与之有点关联的,是另一本畅销书的续作——《怪诞行为学7:是什么让理性的人误信了非理性的事》。作者这次关注的是一个疫情时代后在美国更加突出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不少高知且善良的人群,会偏执地相信一些广为传播的低劣谎言。在中国这也许还不是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但作者综合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网络等角度的分析,仍然有启发。


·  “自由探索”与“谋定而后动”

这不算是个领域,甚至不是个主题,但是个有趣的组合。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是今年挺出名的一本书。确实挺有意思,特别是以AI训练策略来类比创新的实现路径,很有新意也有启发(就是作者真的有点啰嗦)。作者的观点站在了一个极端上:任何真正有价值的原始创新都不可能是事先计划或者组织的结果,而只能依赖于大量“漫无目的“的自由探索。

《中等技术陷阱: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挑战》中,郑永年教授则站在一个居中的位置上。他鲜明地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是中等技术陷阱”的观点,而且对跨越这个陷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原始创新,另一方面在既有难题(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难题,我的理解)的克服上体现规划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

《怎样做成大事》是另一本今年挺出名的书。当把关注重点从“创新”变成“大项目”尤其是“大工程”之后,该书作者的观点站在了另一个极端上,反复论述了“谋定而后动”对项目成功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艺术创作和研究探索,在作者眼中也是需要提前细致规划、动态把握进度、逐步调整迭代的过程。别的不说,来年值得把它作为《工程经济学》和《房地产投资》的课外推荐读物。

虽然我也很恶趣味地期待《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和《怎样做成大事》这两本今年畅销书的作者能见面聊聊的,但“自由探索”与“谋定而后动”本身显然都没有错。这种在思考方式两极上的分别体会,也正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  广义的“本行”

这半年依然没有看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书。但有几本可以算是间接有些关联的。

《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揭示的是国家层面的“you are what you eat”,回顾了历朝财政制度(主要是财政收入来源)的演进,及其和当时其他军政民政制度之间的双向互动。看完引发了很多思考。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剥离掉具有时代背景的细节后,财政在公共政策体系中的中枢作用,以及财政体系设计中的具体考量乃至其中面临的难题,千年来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地方(比如看的过程中我就想,城镇土地是不是现代的“盐铁”)。不展开了,推荐一读。

《增长的烦恼:鲍莫尔病》所讨论的“鲍莫尔”病,是指医疗、教育等行业的生产率提升速度通常显著低于全社会生产率提升速度,导致其价格涨幅高于其他商品和服务,最终导致价格高企、居民难以支付。一个启发是,如果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换成住房生产,上述基本事实似乎仍然成立,甚至更明显——如果是这样,书中针对“鲍莫尔”病“药方”的讨论,对住房政策也会有所帮助。

《国企“三资”盘活》是我第一本应邀写了推荐序的书。在推荐序里已经写得非常详细,偷个懒不再赘述。


·  了解美国

因为特朗普的再就业,未能免俗地看了两本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的书,都挺有收获。《美国困局:“新右翼”的兴起与挑战》直接针对以“特朗普主义”为代表的美国“新右翼”。作者对美国各类细分人群痛点和诉求,和16版、24版“特朗普主义”对这些痛点诉求的响应方式及其变化,都做了既观点清晰又通俗易懂的分析解读。最重要的是,作者对2024年大选最终结果(尤其是其分布)所做出的预测事后被证明相当准确,很厉害。

《十年之战》则只选择了美国数十年间全民医疗保险计划的政策演进和民主共和两党在其中的纠葛为切入点。这本书并不好读,但收获挺多。一是政策越具体,就越容易理解两党立场的差异,尤其是其自身的逻辑。二是在这个具体的领域里,体会到了政策演进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密切互动。这两年课题组的研究逐渐涉及劳动就业领域,多篇进展中的工作涉及具体政策对单位雇佣行为和职工就业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其中大量的文献就来自美国医保政策;看到了整个全景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针对看似很细节的政策的研究也可以发到顶刊。三是医保和住房保障多少有共通之处,尤其是在“市场”和“保障”的关系上。在“既要又要还要也要更要”的N难选择中的纠结,感同身受。


·  “如何讲好故事”

这仍然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论坛演讲、采访等任务后。

这半年里看了三本科普书,试图在补充点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来体会如何把专业知识和见解讲清楚。《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What if?2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又来了》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甚至可以说到了活泼跳脱的程度。这大概不是我学得来的风格,但其中一些类比方式的设计还是很有启发的。《数学的雨伞下:理解世界的乐趣》则可能更是我希望达到的,既基于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洞察去把事情的脉络“讲透”。“模型就像是雨伞,能帮助你暂时从这个世界中抽离出来,但你终究还是要回到这个世界中”的明线,和围绕“世界的维度”的暗线,很清晰地把几块内容串联到一起,读完是一种很畅快的感觉。自己近来围绕几个关键主题打磨的演讲材料,也都希望能体现出这种或明或暗的脉络,期待能做得更好。

还有一本比较另类的,《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2008-2024)》。能被《咬文嚼字》所认可的年度流行语,从传播角度看应该算是非常成功的了吧。但从十几年的回顾看,一小半是顺应时代大势,一多半只能说是因缘际会、可遇不可求。当然,看这本书最多的感悟还是,“这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啊……”


·  纯闲书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唐诗光明顶》两本历史类,《食南之徒》《全员嫌疑人》两本小说。作为调剂都挺不错。

 


还是开头说的,这半年看的书不算多,但整体感觉都挺不错。如果一定要给个推荐的话,《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数学的雨伞下:理解世界的乐趣》是看完印象比较深,而且没有太强专业背景的三本,不妨一读。

2025年估计会继续甚至更加忙碌,因此暂时不打算做太明确的阅读规划,反正实体和虚拟的书架上都有足够多的书。唯一的计划就是,尽量找时间继续看书。期待。


相关阅读:



欢迎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研究成果!



↓ 欢迎阅读合集内更多内容!


城市与房地产 吴璟研究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吴璟教授研究组!本研究组聚焦中国城市、房地产、住房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政策分析和行业应用。近期研究成果可访问 thuwujing.ne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