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观点 |《新闻1+1》:国企收购商品房,都租给谁?

文摘   2024-06-27 12:06   北京  

6月26日,吴璟教授就“国企收购商品房”接受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采访。


重庆市推出首个由国企批量收购商品房用作租赁住房的项目,目前房源每月租金在1500元左右,包括物业费和宽带费,较周边同等类型租赁住房便宜约10%。除了租金相对便宜,公寓也没有中介费,主要面对在重庆的新市民和青年群体。

政策观点

吴璟教授认为,重庆案例最大的意义是在全国层面给各个城市打了一个样板。5月1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明确提出了鼓励地方国企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举措。普遍认为这个举措能够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虽然方向上正确,但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很多挑战,包括相关细则没有落定


重庆案例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一个从发布收购通知——双方议价——收购——运营投入使用的完整流程,并且提供了一个市场中受欢迎程度最高的面积段。因此受到了被保障对象的热烈欢迎,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也增强了市场对政策的信心。


以“收储”取代“新建”只是在房源筹集方向上的新做法,在保障配置上仍会遵循一贯的原则,例如重庆以新市民和青年群体作为主要的保障对象,这是一个前提条件,虽然增加了房源筹集的方式,但保障对象和保障力度是不会变的。


“以购代建”会有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虽然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上一直是强调交通条件优越、配套条件完善的地方,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在新建为主的时期保障性住房的配置或区位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保障性住房中存在的一大难题。然而通过在市场中大量挑选,“以购代建”有可能挑选出交通条件、周边配套更贴近保障性需求的房源


第二,这些房子都是已建成,不需要漫长的建设周期,可以更短时间投入保障对象使用


这项工作明确了是政府指导,但还是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那么关于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方面,吴璟教授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收购的地方国企,可以形象地说更多扮演一个“房东”的角色,但房东并不一定要是“管家”,在运营上我们可以引入市场上已有的对长租公寓运营管理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引入较为成熟的长租公寓企业作为“管家”,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


第二,收储房源的地方国企未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退出?最近两年,在全国四、五个城市已经出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公共REITs上市的情况。我们应该更开明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地方国企收购后未来要一直持有、运营,应该允许地方国企适当地退出。



点击播放《新闻1+1》报道



相关阅读:


欢迎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研究成果!



↓ 欢迎阅读合集内更多内容!

城市与房地产 吴璟研究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吴璟教授研究组!本研究组聚焦中国城市、房地产、住房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政策分析和行业应用。近期研究成果可访问 thuwujing.ne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