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呼吸道疾病中较为常见,但肺炎支原体抗体与 DNA 核酸检测结果却时常不相符,这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困惑。
检验科工作人员接到两位患者家属咨询电话:A 患者检验结果显示,MP 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MP 抗体阳性,抗体滴度 = 1:160;B 患者检验结果显示,MP 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MP 抗体阴性,抗体滴度<1:40。两患者均是以诊断为支气管炎而就诊的幼龄儿童。
面对两种方法学检测结果的差异,家属提出了相同的疑问:“医生,为什么核酸结果和抗体结果不一致呢,你们是不是发错报告了?”
其实,这种结果的差异并非发错报告,而是受到不同方法学检测的特性及其病程所影响。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方法之一。目前主要有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被动凝集法测定总抗体,包括 IgG、IgM、IgA,操作无需特殊设备,人工判读,重复性好。被动凝集法是用表面吸附了抗原的明胶颗粒代替动物红细胞制成致敏人工明胶颗粒,再及人血清中存在的抗体产生凝集反应。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形成可见的凝集物,通过观察凝集物的形成和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根据凝集物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阴性或可疑。阳性结果表示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阴性结果表示不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疑结果表示需要进一步确认。
感染判断标准:急性感染判断标准为①急性期抗体≥1:40,且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上升 4 倍或 4 倍以上;②急性期血清抗体阴性(抗体<1:40),恢复期血清抗体≥1∶80。既往感染判断标准为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增高,但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小于 4 倍。带菌者判断标准为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均阴性,核酸检测阳性。
被动凝集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能够检测到较低的支原体抗体浓度,有助于早期诊断。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检测结果依赖于实验人员的判断,存在一定主观性;由于与多种微生物存在交叉反应,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不同批次的抗原可能存在差异,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IgM,稀释的倍数比凝集法低,灵敏度远高于凝集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以荧光素标记抗球蛋白抗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与已结合的抗体发生作用,从而推知抗原或抗体的存在。该方法具有高敏感性,是直接法的 5 - 10 倍;用一种标记的抗体,就能与一种以上的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配合鉴定多种未知的抗原或抗体;既能鉴定未知抗原,又能鉴定未知抗体。对于早期低含量的特异抗体 IgM 也能检测出来,在检测 MP - IgM 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成本低廉,适于临床筛查。
此外,还有其他血清学检测方法,如血清 IgM 检测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水平来判断当前是否有感染;血清 IgG 检测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 IgG 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近期或曾经感染过;血清抗体滴定试验通过将患者血清与肺炎支原体进行反应,逐步稀释直至不再出现反应,确定最高滴度,可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抗体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试验使用特定的荧光标记抗体与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进行反应,通过观察是否出现荧光信号来判断感染情况;装置免疫荧光分析法采用特定的装置,在血清中检测肺炎支原体相关抗体,通过观察荧光信号或者变色反应来判断感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通过将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与特定酶标记的抗体反应,进而观察酶标记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感染情况。
PCR - 荧光探针法检测病原体的核酸水平,具有检测速度快、不存在交叉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更适用于早期诊断。
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是指通过检测呼吸道的分泌物,可检测有无肺炎衣原体的存在。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痰液检查等快速检测,可检测出分泌物中有无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从而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此检查特异性较强、比较灵敏。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还有实时荧光 PCR 检测法,通过放大和检测病原体对应基因的 DNA 片段来识别肺炎支原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的存在;核酸杂交检测法,利用特异性探针与肺炎支原体的 RNA 或 DNA 进行结合,通过探针上的信号来确认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能够高度准确地检测到肺炎支原体,并能够区分出其他一些相关的呼吸道病原体;细菌培养,将病原体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观察是否有肺炎支原体的生长,是传统的检测手段,虽然操作相对繁琐且耗时长,但仍然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式。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阶段,由于发病时间短,人体免疫系统尚未充分产生抗体。此时进行血清学检测,抗体结果很可能为阴性。例如,在感染初期,患者咽部可能携带 MP - DNA,通过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进行早期诊断,但血清学检测抗体却难以检测到。同时,被动凝集法检测的是总抗体,在治愈后的患者体内仍可能有一定滴度的抗体存在,这会干扰检测结果,导致阳性结果也不一定能确证为 MP 现症感染。
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 B 细胞功能等因素会影响抗体检测阳性率。以婴幼儿为例,由于其免疫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抗体产生不足。这就可能出现 MP 滴度较低或者假阴性的结果。比如,某些婴幼儿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能由于免疫系统反应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使得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核酸检测结果受采样时间、部位、方式影响较大。虽然核酸检测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优点,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感染。例如,采样时间点的病原体复制浓度低,可能导致核酸检测出现阴性结果;幼儿采样时不配合导致采样不到位,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此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部分患者在感染恢复期后,MP - DNA 可持续存在,时间长达 7 周 - 7 月,且不易降解。尽管此时患者已进入康复期,但 DNA 检测仍可呈现阳性结果。这就导致了抗体与核酸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