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不准的原因汇总

文摘   2024-12-14 23:56   重庆  



检验前的影响因素




受检者自身准备不足


受检者自身的准备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在检验前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部分血清物质指标就会发生变化,像丙氨酸、乳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葡萄糖等的测定值会升高。如果忽略了剧烈运动后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这一特点,医生可能会误以为受检者疑似心肌梗塞,进而需要再做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

另外,熬夜、过度劳累以及睡眠不足等情况,会影响身体的代谢状态,也可能反映在血液指标上,进而干扰检验结果。而饮酒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饮酒后即刻会导致血清乳酸、尿酸升高,连续饮酒可使转氨酶升高,长期饮酒者往往还会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情况。

对于女性来说,生理期、怀孕等特殊生理时期也需要重点考虑。处于生理期时,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有波动,像雌激素等相关指标会发生变化;怀孕时,甲胎蛋白、淀粉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会偏高,尿素氮、钠、白蛋白等则会偏低,这些都会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受检者在检验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作息规律,并告知医生自身特殊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采血相关因素影响


采血环节中的诸多因素都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首先是采血体位,人体从仰卧位到直立位的过程中,大约有 8%的体内水会由血管进入间质组织中,患者由直立位转为坐位或仰卧位后,抽血测得的蛋白质、蛋白质结合物、细胞比至少让患者仰卧 10 分钟后抽血所测定的结果要高 3% - 8%,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总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钙离子等参数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这种改变在有水肿的患者中比在健康人中更明显。

止血带的使用也很关键,如果使用不当,比如扎束时间过长,以结扎 1 分钟的样品结果为基数,结扎 3 分钟可使血浆总蛋白增加 5%,胆固醇增加 5%,铁增加 6%,胆红素增加 8%;或者束缚太紧,都可能会使检验项目结果产生偏差。

还有溶血情况,它的出现会极大地干扰一些指标的检测值。比如长时间过度的加压可使血管内溶血,用注射器采血时用力过大或不正确的穿刺吸入静脉周围血会导致血管外溶血,溶血可致钾离子浓度升高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升高,像血红蛋白浓度超过 0.2g/L 肉眼即可见到溶血,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食物、药物及饮酒干扰


在食物方面,进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容小觑。进食丰盛油脂类食物后,甘油三酯等指标会大幅变化,血清会变得浑浊,可影响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高脂餐后 2 - 4 小时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还会增高。高蛋白质餐会使血浆中的尿素、尿素氮、血氨增加;高糖饮食后血糖可迅速升高,3 小时后才恢复正常;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 5 - 羟色胺增加数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引起血清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升高;食物中如果含有动物血液,还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则更为复杂。例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高浓度的青霉素可导致尿蛋白检测的假阴性;甲状腺素药会使血糖升高,胆固醇降低;咖啡因能使血糖、胆红素、胆固醇增高;维生素 C 可使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降低;口服避孕药可使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纤溶酶原、转铁蛋白、血清铁和甘油三脂升高、白蛋白和血清锌降低。不同的药物会通过改变体内物质代谢或干扰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等方式,使各类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增加或降低。

饮酒也是干扰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饮酒常造成肝功能指数、甘油三酯、尿酸升高等 “三高” 情况,饮酒几分钟后,谷草转氨酶会轻度升高,3 小时后达到最大,但仍可能在不饮酒的参考范围内,一段时间后,谷氨酰转肽酶会轻度增高,并且在一些个体中可以检测到甘油三酯持续几个小时或几天的大量增高,慢性饮酒者更是会显示持续性的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



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设备方面问题


在检验过程中,设备的情况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设备作为检测的基本工具,若出现老化现象,其精度就会随之下降,就好比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仪器,内部零件磨损,各项参数的精准度已大不如前。而且,即便设备没有老化问题,若缺乏适当的维护,性能同样会受到影响。例如,没有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清洁、保养等操作,其检测功能可能出现偏差,最终导致检验结果不准。所以,要想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得到妥善维护是十分必要的。



人员操作误差


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检验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因为操作不规范而产生误差,像读数时粗心大意,看错刻度或者记录数据出现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些检验人员在检验、计算的过程中不够细心,甚至会在检验时接听手机导致分心失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都可能让整个检验结果出现差错。所以,检验人员必须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因人为操作导致的结果不准确情况。



试剂和标准物质质量不佳


试剂和标准物质是检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的质量好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试剂、标准物质过期了,其化学性质等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就无法准确地参与检测反应,得出的结果自然偏离真实情况。另外,即便试剂和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但若是质量未达标,比如纯度不够、含有杂质等,也会干扰检测过程,致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试剂和标准物质的质量情况,确保其符合检测要求。



检测方法选择有误


不同的检测方法是对应着不同样品以及不同检测目的的。在进行检验时,需要依据实际的样品特点和想要达成的检测目的来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一旦选错了检测方法,就如同 “南辕北辙”,很可能得出不准确的检验结果。例如,对于某些成分复杂的样品,若选用了过于简单的检测方法,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出其中的所有成分及含量;而对于一些只需要定性检测的样品,若采用了高精度的定量检测方法,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因为方法的不适用性而出现结果偏差。所以,正确选择检测方法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检验后的影响因素



临床医生对实验数据的评价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最熟悉病人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发展过程,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临床是衡量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经常、定期和虚心听取临床医生意见,介绍实验们不断的完善制度,从而,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




觉得有用请把本文分享给身边其他人,谢谢


检验知识库
检验医学最新资讯、相关资料和知识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