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疗领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 试剂盒专利以 1200 万价格成功转化。武汉协和医院发布公告,将 “一种基于 ARMS-PCR 法检测遗传性易栓症常见突变位点的引物探针组合及试剂盒” 发明专利转让给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试剂盒具有诸多显著优势。首先,操作简便,可在医院及检测中心广泛开展。其次,能够快速出具报告,在 2 - 3 小时内即可完成检测,为遗传性易栓症的诊断及血栓风险评分补充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据悉,本发明中的引物探针组合序列如 SEQ ID NO.1~SEQ ID NO.34 所示,可检测 PROC、PROS1、F5、THBD、SERPINC1 五种基因的 11 个常见突变位点。这些突变位点可直接用于遗传性易栓症的诊断,也可以作为临床各类血栓风险评分的补充。与二代测序法、多态性位点或者风险预测法等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法明显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临床。
据悉,今年已有多个检验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除武汉协和医院外,还有多家大三甲医院在试剂盒专利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与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金额达 4200 万元。该专利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医疗场景中的应用,实现了检验试剂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一方面,在库存盘点、采购计划生成、经销商备货、试剂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环节均实现高度无人化和可追溯管理;另一方面,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冷库温湿度、试剂出库量、库存量、试剂消耗占比等关键指标的可视化监控,达到了试剂管理更省力、试剂储存更安全、成本控制更精准、检验管理更合规的目的。
在产品推广方面,系统正积极在三峡医院推进项目落地。三峡医院检验科李波副主任表示:“在今年 9 月底,该项目率先在我们分院的一个实验室启动运行,随后将逐步覆盖至全院的各个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安徽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 “器官移植相关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 专利技术签署转化协议,转让金额 800 万元。
该试剂盒由检验科主任李敏团队研发,将为妊娠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器官移植相关病原体感染提供辅助诊断。据悉,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该产品的上市未来将填补国内空白。
该项目是仁济医院承担上海市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后启动的首个项目,自今年 5 月启动以来,经过交易谈判、专家咨询、价值评估、双方协商等多个环节,历经 2 个月即完成签约。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 “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 专利签署技术转让合同,首付款达 3000 万元。
该试剂盒可精准评估人体 “免疫年龄”,预警危险信号。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 3 岁至 91 岁的人骨髓组织样本,发现了能指征机体衰老的免疫学指标。在历时三年半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医院以及企业始终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市场需求和转化预期,不断优化研究成果。最终的产品可以在仅取 1 毫升样本、耗时 1 小时、针对 1 个主要指标的条件下,准确评估人体 “免疫年龄”。该产品在体检、年龄相关性疾病、中重度炎症和癌症等风险筛查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注册批准的人体免疫年龄精准检测三类医疗器械。
科技成果转化是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者持续发力,掀起创新转化研究潮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探索创新,在疾病诊治技术方向逐渐形成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并转化落地。全国医疗领域正掀起一轮创新转化的研究潮流,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创新药械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突破口和 “专利养医” 的体现。
以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例,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创新药械早期研发实现产业化、资本化的 “命门” 所在。大型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更好地回归公益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专利养医” 也为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信在全国医工同行努力下,会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涌现,助力我国成为世界医学科技强国。
在全国医工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也为我国成为世界医学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樊嘉院士领衔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 “血浆 miRNA 肝癌检测试剂盒”,提高了早期肝癌发现水平,已在全国 30 多家医院推广,万余人次受益;武汉协和医院的 “一种基于 ARMS-PCR 法检测遗传性易栓症常见突变位点的引物探针组合及试剂盒” 发明专利成功转让,为遗传性易栓症的诊断提供了高效手段。相信在未来,我国将在医学科技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