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里的烧烤“派对”——“相伴莱比锡”之三

文摘   2024-05-23 06:22   德国  

抵达莱比锡的第二天,儿子所在的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所的同事要举办一次烧烤“派对”,除了孙女、孙儿之外,我俩也被“特邀”参加,这让我们颇感忐忑——语言不通、年龄悬殊、学科迥异,这会不会让我们成为“派对”的不和谐因素?

“派对”场地原定在市区的一个公园,时间是下午下班之后,可临近下班的时候,天空飘起了濛濛细雨,只好临时把地点改在了研究所食堂。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是德国四大科研机构之一,科研活动集中在能源、地球与环境等六大领域,其旗下18个研究所分布于德国各地,但不属于所在州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市的环境研究所,环境优美,清净脱俗,据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在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二战时期,这里曾是德国的一个兵工厂,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痕迹在这里已荡然无存。我想,这正是面对历史的正确态度:反思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听说要去参加烧烤“派对”,孙女、孙儿无比兴奋,下车伊始,两人又是搬灶具,又是拿食品,忙得不亦乐乎。

食堂前空地上的烧烤炉已经点燃,俩娃迫不及待地奔跑过去,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烧烤炉。炉火越烧越旺,在轻风和温度的作用下,一会儿变成蛇形,扭曲着、翻滚着;一会儿变成蝴蝶的形状,在炉膛上翩翩起舞;一会儿又变成闪电,悠忽而过……

此时的食堂内更是其乐融融。长条桌上摆满了食品、饮料和啤酒,他们有的围在一起打一种七八人参与、九十人围观、我看不懂、儿子说不上的扑克牌,有的三五人站在一起兴致勃勃的聊着,更有甚者,一位新妈妈居然推着她的baby来了,这立即成了许多人的聚焦点。我注意到,孙女儿Tilia在婴儿车前站了好长时间,估计是想看看小baby的模样吧,可这位新妈妈只顾着聊天,却一直没有把baby抱出来。

这些人当中,有领导,有导师,有攻读博士、硕士以及各国交流的本科学生,可从他们真诚的笑容、爽朗的笑声、自然的动作中能感受得到,他们间的交流是坦诚、平等的。我想,这生活上的坦诚、平等,必定会延伸到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而这,正是学术研究所需要的良好氛围。

大人们在忙,俩娃也没闲着,除了吃,他们还找到了自己的“玩伴”。

孙儿Daniel的玩伴是德国人吉米,玩的道具是用来镇啤酒的冰。趁吉米不注意,Daniel抓起一把冰塞进吉米的裤腰内转身就跑,吉米呢,也抓起一把冰追上Daniel塞进他的脖子里,Daniel呢,缩起脖子,在体会着身体刺激的同时,也感受着内心的愉悦。

也许是共同肤色、共同语言的认同感,孙女Tilia的“玩伴”是两个中国姐姐,一位是河北保定人,从中科院来此攻读博士,另一位是陕西农林大学的博士生,交换到亥姆霍兹环境研究所一年。攻读博士的女孩来此已经3年了,早已克服了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障碍,而另一位才来时间不长,求学途中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与障碍。但我坚信,她们一定会把障碍与困难踩在脚下,出色地完成学业与研究,为祖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前来参加“派对”的人每人交5欧元由专人统一采购物品,自己带来的食品除外,而实际上,每一个前来参加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带来了许多东西:香肠、面包、水果……“派对”没有硬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更没有“打卡”一说,但却几乎无人缺席,他们把这次活动视为凝结团队精神、增进同事友谊的一次大好机会,而这种认知,不是“组织上”或领导凭空想象、主观臆想的,而是源自每一个人内心的共同理念。

我问今天来的人大概分属多少个国家,儿子想了想,说:“大概有七八个吧。”二十几号人,来自七八个国家,除了肤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还有性格爱好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他们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就是“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克服困难不懈努力,我们的科学才有发展,社会才有进步。

向致力于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人们致敬!

    2024年5月21日
    于德国莱比锡
(文中图片系作者手机拍摄)



阿丁逛池州
抽烟打牌喝酒 品茶炫酷云游 钓鱼种菜摄影 撩妹争宠吹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