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的塞琪琳霍夫宫——“相伴莱比锡”之四

文摘   2024-05-27 06:09   德国  

5月18日,相伴儿子一家游览距莱比锡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塞琪琳霍夫宫,只是孙儿Daniel独自去了一个叫“格拉”的小镇参加羽毛球集训而未能同行。

塞琪琳霍夫宫又有“西席林霍夫宫”等多个中文译名,无论是哪个名字,对国内的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可一说起“波茨坦”和《波茨坦公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估计你也猜到了,没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美、苏、英三巨头召开了名留青史的“波茨坦会议”,起草并发布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塞琪琳霍夫宫位于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距柏林仅20几公里,199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宫殿由红砖与橡木板材构造,红顶红墙,在浓密的绿色植被掩映下,静谧安详又不失庄严大气,而最夺人眼球的是屋顶上那鳞次栉比、雕刻着不同纹饰的烟囱,而这正是英国多铎王朝的建筑风格,故有人说它不是宫殿,而是一座英式乡村别墅。

但塞琪琳霍夫宫确实是一座宫殿,尽管在二战后期被一位富商购买而改为别墅。

早在20世纪初的191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动工为王储和王储妃建造一座风格为他们所喜欢的新宫殿,但由于一战爆发,宫殿直到1917年才完工,为了表示对王储妃的尊敬与爱戴,王储便以王妃的名字塞琪琳(Cecilie)命名了这座宫殿。

塞琪琳霍夫宫共有6个庭院,176间厅室,屋顶上大小不一的烟囱多达55个,这使整座王宫少了一份庄严、威慑,而多了几份平和与亲近。遗憾的是,王储和王储妃在这座他们钟爱的宫殿里并没有住多长时间,随着皇帝威廉二世于1918年11月9日宣布退位、德意志帝国宣告灭亡,王储和王储妃便搬出了宫殿。

走进宫殿,王储与王储妃的生活物品并不多见,而目光所及,几乎都是那个历史时段召开的那次重要会议所留下的物品。想想也是,王储与王储妃在这里生活了仅一年左右的时间,而波茨坦会议以及会议所形成的《波茨坦公告》,不仅为“二战”画上了一个句号,更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定下了基调,二者孰轻孰重自不待言。

回顾 “二战”后期的这段历史,曾经有许多疑惑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曾思索召开这么一个会议的意义。

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此时德国法西斯已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及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仍在负隅顽抗,此时,必须有一个权威性文件,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事实上,《波茨坦公告》达到了这一目的。7月26日“公告”发表,7月28日,日本铃木首相发表了一个“不予理睬”的声明,于是,美国依据《波茨坦公告》中“最后之打击”的通牒,分别于8月6日和8月9日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曾不解为何选择波茨坦召开这么一个会议。

1945年,尽管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已胜利结束,但作为德国首都的柏林却仍然是满目疮痍,甚至找不到一栋较为完整的建筑召开会议,而柏林近郊波茨坦的塞琪琳霍夫宫却完好无损,是召开这次重要会议的理想场所。

我曾探询斯大林参加会议的因由。

《波茨坦公告》系“中美英三国公告”,斯大林之所以与会,在我看来,这有一明一暗的理由。“明”的是,波茨坦当时是苏联占领区,斯大林是“地主”,“暗”的是拖苏联下水。到波斯坦会议召开为止,苏联一直未对日宣战,会议“公告”发布一周左右的的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从而加速了日本投降。从这一点看,美英两位大佬的“小心思”算是实现了。

我曾愤懑中国没有坐在谈判桌前。

中美英三国发布的公告,中国却在会场之外!是前方战事紧?是“道阻且长”?是大国间战后利益分配的博弈?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我不敢妄言,也只能猜猜而已。不过,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是世界瞩目的,因此,“公告”发布前,美国总统杜鲁门还是征求了尚在重庆的蒋介石的意见,并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

当我走进塞琪琳霍夫宫站在当年的会议桌前,一切疑团似乎都化解开来。

波茨坦会议的会议厅此前是塞琪琳霍夫宫主人的起居大厅。我们现在见到的会议室以红色为基调,圆桌桌面上铺着的桌布是红色的,椅面和靠背是红色的,连窗帘都是红色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寓意着战争的血腥。桌面的正中央摆放着美、英、苏三国国旗;每个人的座位前都摆放着信笺和铅笔,另外就是香烟、火柴和烟灰缸;圆桌的四周摆放着15把靠背椅,其中靠窗的三把带扶手的靠背椅则属于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其他位置上坐着的则是三国高级外交官。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丘吉尔没等会议结束就“离场”了——英国国内大选,丘吉尔落选,艾德礼当选新首相并接替丘吉尔参加波茨坦会议后半程

会议厅的一切摆设崭新如昨,但我清楚地知道,时间已经走过了79个寒暑,历史的记忆在一些人的心中已经蒙上了尘土,但更多的人则是时时拂拭,使其始终保持其原本的鲜活。

会议厅窗外就是一个宽大的庭院,庭院里有一白色圆圈围起的草地,草地中央有一颗由红色天竺葵组成的五芒星。据说,这是当年斯大林为迎接杜鲁门、丘吉尔这两位“客人”而特意布置的,而为了尊重历史原貌,这种布置一直沿用至今。

赛琪琳霍夫宫一楼走廊,墙壁上挂满了79年前那次会议的照片,有报道此次会议报纸的翻拍件,有会议的工作照,有几位“大佬”会下交流的休闲照......这其中,一位年轻女士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显然,她不是王储妃,也不会是此次会议的“风云人物”。问儿媳,她告诉我,她是此次会议的一位工作人员,却有着记日记的好习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便把自己白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在自己的日记里,后来,这本日记的内容流出,却成了此次会议重要的细节补充。

我很感慨。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以文字的记载为起始,我们的每一个今天都是明天的历史。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拿起手中的笔、举起手中的相机,因为我们都在经历着历史,或许我们还在创造着历史,至少,我们也应当传承、传播着历史。

感谢!不只是向三位“大佬”,还有那位习惯记日记的美丽女士!

   

    2024年5月24日

    于德国莱比锡

(图片系作者手机拍摄)





阿丁逛池州
抽烟打牌喝酒 品茶炫酷云游 钓鱼种菜摄影 撩妹争宠吹牛
 最新文章